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異色山黃麻

鎖定
異色山黃麻(Trema orientalis (L.) Blume)是蕁麻目、大麻科、山黃麻屬植物。喬木,高達20米,胸徑達80釐米,或灌木;樹皮淺灰至深灰色,平滑或老幹上有不規則淺裂縫,小枝灰褐色,混生有較長的近直立的單細胞毛與較短的但交織的常為多細胞的毛,嫩梢上的較密。分佈於喜馬拉雅南坡、馬來半島、熱帶非洲、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中南半島、緬甸、南太平洋諸島、台灣島、斯里蘭卡、菲律賓、印度、日本以及中國大陸的廣西、貴州、雲南、海南、廣東等地,生長於海拔400米至1900米的地區,常生長在山谷開曠的較濕潤林中和較乾燥的山坡灌叢中,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中文名
異色山黃麻
拉丁學名
Trema orientalis (L.) Blume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2] 
薔薇目
大麻科
山黃麻屬
異色山黃麻
分佈區域
中國台灣、廣東西南部、海南、廣西西部、貴州西南部和雲南

異色山黃麻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20米,胸徑達80釐米,或灌木;樹皮淺灰至深灰色,平滑或老幹上有不規則淺裂縫,小枝灰褐色,混生有較長的近直立的單細胞毛與較短的但交織的常為多細胞的毛,嫩梢上的較密。
葉革質,堅硬但易脆,卵狀矩圓形或卵形,長10-18(-22)釐米,寬5-9(-11)釐米,先端常漸尖或鋭尖,基部心形,多少偏斜,邊緣有細鋸齒,兩面異色,干時葉面淡綠色或灰綠色,稍粗糙,常有皺紋,葉背灰白色或淡綠灰色,密被絨毛(氈毛),混生有較稀疏、直立、較長的單細胞毛與緊密交織的較短的常為多細胞的毛(干時有的變紅色),基出脈3,其側生的一對達葉片的中上部,側脈4-6對,在近邊緣不明顯網結;葉柄長8-20毫米,毛被同嫩枝;托葉條狀披針形,長5-9毫米。
雄花序長1.8-2.5(3.5)釐米,毛被同嫩枝;雄花直徑1.5-2毫米,幾乎無梗,花被片5,卵狀矩圓形,外面被微毛,邊緣有緣毛,雄蕊5,退化雌蕊倒卵狀圓錐形,稍壓扁,在基部有一圈曲柔毛。雌花序長1-2.5釐米;雌花具梗,花被片5-4,三角狀卵形,長1-1.5毫米,外面疏生細毛,以後脱落,具緣毛。
異色山黃麻線稿圖 異色山黃麻線稿圖 [1]
核果卵狀球形或近球形,稍壓扁,直徑2.5-3.5毫米,長3-5毫米,成熟時稍皺,黑色,具宿存的花被。種子闊卵珠狀,稍壓扁,直徑2-3毫米。花期3-5(-6)月,果期6-11月。 [1]  [3] 

異色山黃麻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400-1900米的山谷開曠的較濕潤林中或較乾燥的山坡灌叢中,常為星散分佈,在雲南的瀾滄江下游及滇黔桂石灰岩地區分佈較多。 [1] 

異色山黃麻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台灣、廣東西南部(觀瀾(張壽洲等1274) [4]  )、海南、廣西西部、貴州西南部和雲南。也分佈於熱帶非洲、喜馬拉雅南坡、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緬甸、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和南太平洋諸島。 [1] 

異色山黃麻主要價值

【傣藥】娌呼(西傣):莖皮治噁心嘔吐,耳根發炎,久咳不愈《滇藥錄》。螞蟻樹,埋呼,埋剖(傣):全株治癲癇;根、葉治跌打瘀腫,外傷出血;莖皮治噁心嘔吐,耳根發炎,久咳不愈《滇省志》。埋呼:莖、皮用於噁心嘔吐,耳根發炎,久咳不愈《版納傣藥》。埋呼,耳葉樹:莖、皮用於噁心嘔吐,耳根發炎,久咳不愈《傣藥錄》。
根、葉:澀,平。散瘀,消腫,止血。用於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