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異燕麥

鎖定
異燕麥(學名:Helictochloa hookeri (Scribn.) Romero Zarco)是禾本科、異燕麥屬多年生植物。鬚根細弱。稈直立,叢生,光滑無毛。葉鞘鬆弛,背部具脊,較粗糙;葉舌透明膜質,披針形;葉片扁平,兩面均粗糙。圓錐花序緊縮,淡褐色,分枝常孿生,粗糙,直立或稍斜升;小穗含3-6小花(頂花退化);穎披針形;外稃上部透明膜質,成熟後下部變硬且為褐色;內稃甚短於外稃;子房上部被短毛。 [1] 
分佈於中國、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哈薩克斯坦等; [5]  在中國,分佈於甘肅、河北、黑龍江、河南、吉林、遼寧、內蒙古、寧夏、青海、陝西、山西、四川、新疆、雲南。 [2]  生於海拔160-3400米的山坡草原、林緣及高山較潮濕草地。 [1] 
異燕麥開花前莖葉柔軟,各類家畜樂食全株,開花後莖葉變粗糙,適口性明顯下降;冬季植株殘留好,各類家畜樂食。 [7] 
中文名
異燕麥
拉丁學名
Helictochloa hookeri (Scribn.) Romero Zarco [2] 
別    名
野燕麥
奢異燕麥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禾本目
禾本科
異燕麥屬
異燕麥
分佈區域
中國、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哈薩克斯坦等
命名者及年代
(Scribn.) Romero Zarco,2011

異燕麥形態特徵

多年生。鬚根細弱。根莖明顯或不甚明顯。稈直立,叢生,光滑無毛,高25-70釐米,通常具2節。葉鞘鬆弛,背部具脊,較粗糙;葉舌透明膜質,披針形,長3-6毫米;葉片扁平,兩面均粗糙,長5-10釐米,寬2.5-4毫米,基部分櫱者長達25釐米。 [1] 
圓錐花序緊縮,淡褐色,有光澤,長8-12釐米,寬1.5-2釐米,分枝常孿生,粗糙,直立或稍斜升,具1-4小穗;小穗含3-6小花(頂花退化),長11-17毫米(芒除外),小穗軸節間長1.5-2毫米,背面具長1-2毫米的柔毛;穎披針形,上端膜質,下部均具3脈,第一穎長9-12毫米,第二穎長10-13毫米;外稃上部透明膜質,成熟後下部變硬且為褐色,具9脈,第一外稃長10-13毫米,基盤具長1-1.5毫米的柔毛,芒自稃體中部稍上處伸出,粗糙,長12-15毫米,下部約1/3處膝曲,芒柱稍扁,扭轉;內稃甚短於外稃,第一內稃長7-8毫米,脊上部具細纖毛;花葯長約4毫米;子房上部被短毛。 [1]  [3] 

異燕麥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60-3400米的山坡草原、林緣及高山較潮濕草地。 [1] 
異燕麥是一種旱中生疏叢型下繁禾草,山地草甸草原和山地草甸草場的主要伴生種或建羣種,喜温濕氣候,具有一定的耐旱和耐寒性能,適宜土壤為山地暗慄鈣土和山地黑鈣土。在温泉縣海拔1900-2900米的山地,它常以亞建羣種或建羣種,組成細葉早熟禾Poa angustifolia)+異燕麥+針茅Stipa capillata);異燕麥+薹草Carex sp.)等類型的草甸草原,伴生種有洽草Koeleria cristata)、萎陵菜(Potentilla sp.)、假梯牧草Phleum phleoides)、塊根糙蘇Phlomis tuberosa)、亞歐唐松草Thalictrum minus)、火絨草(Leontopodium sp.)等,草層高度15-50釐米,總蓋度60-70%;在伊犁地區海拔1800-3000米的山地,它常以伴生種參與由溝葉羊茅Festuca valesiaca subsp. sulcata)、密穗林地早熟(Poa nemoralis subsp. korshunensis)、草原老鸛草Geranium pratense)、針茅洽草、假梯牧草、糙蘇(Phlomis spp.)等植物組成的多種山地草甸草原草場型,有時它還伴生或散生於山地草甸和亞高山草甸草場中;在阿勒泰地區海拔1300-2400米的山地它常以優勢種或伴生種地位參與由溝葉羊茅、早熟禾(Poa spp.)、假梯牧草、羽狀針茅Stipa pennata)、薹草等植物組成的各種山地草甸草原草場型;此外,異燕麥也能生長於山地草原和高寒草原草場中,有時成為伴生種。 [7] 

異燕麥分佈範圍

世界分佈:中國、俄羅斯、加拿大、聖誕島、美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克里米亞、蒙古、塔吉克斯坦、圖瓦盧、烏克蘭、烏茲別克斯坦。 [5] 
中國分佈:甘肅、河北、黑龍江、河南、吉林、遼寧、內蒙古、寧夏、青海、陝西、山西、四川、新疆、雲南。 [2] 

異燕麥生長習性

花期6-9月。 [1]  在中國新疆,異燕麥通常於5月初返青,6月中旬進入生殖生長,9月初植株開始枯黃。 [7] 

異燕麥主要價值

異燕麥營養價值中等,開花前莖葉柔軟,各類家畜樂食全株,開花後莖葉變粗糙,適口性明顯下降;冬季植株殘留好,各類家畜樂食,屬良等牧草。 [7] 

異燕麥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20)》——無危(LC)。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