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申屠傑

鎖定
申屠傑,茶樹栽培與育種專家,長期從事茶樹栽培和育種研究。20世紀50年代籌建餘杭茶葉試驗場,指導開展茶樹栽培、育種、生理生化研究工作。提出的大面積茶園高產穩產系列栽培管理技術,在省內外推廣;育成迎霜、翠峯、勁峯3個茶樹良種,並率先對浙江省茶區規劃進行了研究,成果顯著。
中文名
申屠傑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7年6月29日
職    業
茶樹栽培與育種專家
出生地
浙江省東陽縣蘭亭鄉羅青村
性    別

申屠傑申屠傑簡歷

1907年6月29日 出生於浙江省東陽縣蘭亭鄉羅青村。
1927-1930年 在上海國立勞動大學農藝系學習,並畢業。
1931-1934年 浙江省金華大眾蜂場主任。
1932-1943年 浙江省東陽中學生物與農業教員。
1935-1936年 浙江省嵊縣中學生物與農業教員。
1936-1946年 浙江省慈溪省立錦堂師範生物與農業教員。
1939年 浙江農業改進所平陽農業推廣區技士。
1940-1941年 浙江省農業改進所嵊縣農業推廣區技術股長。
1947年 台灣省立桃園農業職業學校教員兼班主任及台灣農業試驗所台中支所技正。
1948-1949年 江西信江農業專科學校副教授。
1950-1952年 浙江省中茶公司嵊縣三界茶葉實驗場研究股股長。
1953-1954年 浙江省農業廳特產局茶葉科農業工程師。
1955-1970年 浙江省餘杭茶葉試驗場茶葉農技師、試驗股長。
1971年 退休。

申屠傑生平簡介

申屠傑,乳名汝奇,號毅生,1907年6月29日生於浙江省東陽市(原東陽縣)蘭亭鄉羅青村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先後進私塾、小學和中學讀書。1927年,考入公費上海國立勞動大學農藝系。1931年畢業後,與同學蔣鴻澤在金華設立大眾蜂場,飼養繁殖意大利蜂種,目的是積累資金將來創辦像勞動大學那樣的勞動中學,供大家讀書。開始時出售蜂種,也曾積了一些錢,但後來因蜂蜜價低,反而負債累累。蜂場關閉後,申屠傑回到老家東陽,在1932~1949年18年時間裏,先後在中學、師範學校、農業專科學校任教,在平陽茶場、三界茶場工作,並曾去台灣參觀茶葉,在台中農事試驗支所工作。1950年,申屠傑在浙江中茶公司三界茶場任研究股長期間,由於出口需要紅茶,受命在綠茶地區改制紅茶。他成功地利用嵊縣泉岡輝白名茶的拋悶結合的殺青方法,解決了以往出現的紅梗紅葉現象,提高了綠茶的品質並親自到紹興珠茶地區示範推廣,後又推廣到其他省份,得到當時來華的前蘇聯茶葉專家的讚許。1953年,申屠傑調入浙江省農業廳特產局茶葉科任農業工程師。1955年,籌建浙江省農業廳餘杭茶葉試驗場,任技術指導。1957 年,申屠傑被任命為餘杭茶葉試驗場試驗股股長,領導並親自主持開展茶樹栽培、育種、生理生化、植保、機械等試驗研究課題,試驗成果在茶區廣泛推廣。1965年底,浙江省委書記江華同志,指示要在餘杭茶葉試驗場建一個國內茶樹良種園。申屠傑當即與同事一起,冒着寒風去江西婺源和安徽祁門考察與徵集優良品種種苗和茶籽。品種園在1967年建成。1981年7月,在杭州召開的全國茶樹品種資源編目會議上,浙江省有84個品種(品系)列入資源目錄,其中屬杭州茶葉試驗場(前身為餘杭茶葉試驗場1971年更名)保存的有29個。1987年1月,申屠傑以80歲高齡參加全國茶樹良種審定會議,他所選育的迎霜、翠峯、勁峯3個品種被認定為國家級良種。申屠傑於1971年1月退休,後因工作需要幾次復職,繼續為茶場建設和茶葉試驗研究出力。進入20世紀90年代,他雖然不再顧問場內事務,但仍關心茶場的發展,表達自己對茶場的深情。

申屠傑主要論著

1 申屠傑.農業概要.上海:上海農業書局,1938
2 申屠傑.學校農業的設計與經營法.上海:上海農業書局,1943
3 申屠傑.幼齡茶園管理技術.湖南茶葉通訊,1963(2):21~27
4 申屠傑.新茶園建立和管理的技術經驗.茶葉科學,1964(1):71~76
5 申屠傑等.茶樹播種前土地深翻試驗.茶葉科學,1964(2):18~25
6 申屠傑.談茶樹採與養的問題.湖南茶葉通訊,1964(2):13~18
7 申屠傑.關於老茶園的改造問題.湖南茶葉通訊,1964(3):1~5
8 申屠傑.談談茶樹品種資源利用問題.茶葉(浙江),1980(2):5~9
9 申屠傑.推廣無性系良種是我省茶葉生產現代化起步的一項工作.茶葉(浙江),1982(2):16~17
10 申屠傑.茶地選擇、茶地開墾、茶園設計.見,王澤農主編.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茶葉卷.北京:農業出版社,1988

申屠傑技術成就

申屠傑在1950~1952年任嵊縣三界茶場研究股長期間,曾在茶樹栽培方面做了茶葉採摘嫩度,採摘季節,採摘方法等試驗,證明嫩採製紅茶在經濟上是合算的,茶樹不採不發,也可適當採秋茶,採摘方法以留魚葉採為宜。另外,做了茶樹台刈時期試驗和中刈時期試驗,證明茶樹生長以頭茶前台刈最好,次為二茶後台刈;經濟效益以頭茶後,二茶後台刈最好,其餘均較差。這些成果對當時老茶園改造和採摘方面都具有十分有益的指導作用。1957年,申屠傑任浙江省農業廳餘杭茶葉試驗場試驗股股長後,為進一步探索和解決茶葉生產上出現的各種問題,組織和領導茶葉技術人員開展50多項茶樹栽培研究,其中重點課題8項,在全國率先研究成功一整套栽培技術措施。他既是領導者,又是參加者,親自主持“茶樹播種前土地深翻試驗”、“茶樹播種前基肥施用試驗”。主要成果有:大面積當年生茶苗安全越夏的遮蔭技術;改造衰老低產茶園的重修剪技術;茶樹台刈或逐步剪配並結合茶園管理措施迅速恢復樹勢和提高單產技術;舊茶園有效補植缺株技術;茶樹留養與採摘的關係;茶樹播種前施用基肥技術;定型修剪培養幼茶骨架的技術,茶園水土保持技術等。這些成果不僅在茶場應用,而且還通過示範茶園推廣到浙江省和省外茶區。1964 年種植的3.3公頃福鼎大白茶茶園,經過申屠傑的具體指導,建成高產示範茶園,成齡後平均公頃產幹茶4500千克以上,其中0.8公頃特高產茶園0.15公頃產量超過6000千克(採摘標準為1芽2~3葉),吸引全國各茶區組織生產、科研、教學單位前來參觀。據不完全統計,從20世紀60~80年代來茶場參觀的省內外茶葉界同行累計達20多萬人次;越南、摩洛哥、幾內亞等曾派人前來參觀。其中,摩洛哥還曾派出有關技術人員專程駐場學習。茶場還多次講授茶樹栽培課程,使茶場一整套栽培技術經驗在省內外開花結果。

申屠傑主要貢獻

1955年,申屠傑受命參加浙江省農業廳餘杭茶葉試驗場的籌建和建立後的技術管理指導工作,主要負責土地勘測、開墾、種植和新茶園管理技術指導。在他和全場職工共同努力下,茶場從20 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至70年代,建成400多公頃新茶園,最高公頃產茶2250千克以上,為全國之冠,不僅成為大面積的茶葉生產場,而且又是浙江省20世紀50年代中期的茶葉研究機構。與浙江其他大面積茶園相比,杭州茶葉試驗場的茶園栽培與管理措施有以下幾個顯明特點。一是堅持土地開墾深度平均要求達到40釐米以上,力求高標準達到50釐米,以利於茶根向縱深伸展。二是堅持因地制宜佈置茶行種植方向,改叢栽為條栽,實行行株距150釐米×33釐米,以利於增加密度,擴大樹幅,增加產量和方便操作。三是堅持種植優良品種。除本省地方良種淳安鳩坑種外,還引進推廣了福建福鼎大白茶、安徽祁門櫧葉種、日本藪北種等優良品種,其中場內種植福鼎大白茶30公頃,近1公頃豐產示範園公頃產幹茶高達6000千克。20世紀70年代開始場內自選迎霜、翠峯、勁峯3個新品種種植近30公頃,並逐漸向省內外推廣,取得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四是以定型修剪代替以往的以採代剪的做法,實行春茶前剪和一年一次連續三年定剪,以後連續兩年輔以輕修剪的辦法,得到同行們的認可。五是堅持茶園施肥制度,改變以往茶園不施肥的落後狀態,實行種植前施足基肥,並隨樹齡增長和產量高低確定氮、磷、鉀三要素的配比和數量,達到高產、穩產和延緩衰老的目的。建場初期,上級領導指示:試驗茶場要辦成機耕機採的現代化示範茶場。當時的前蘇聯茶樹栽培專家也曾兩次來場考察指導實現機械化問題。現在,這些目標已基本實現。在餘杭茶場的籌建和以後的技術工作中,申屠傑都作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