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申國

(南申國)

鎖定
周宣王時,為了加強對南方局勢的控制,封母舅申伯在淮河上游地區。申國的封地是周王朝控制南方的門户重鎮。宣王還派召伯虎去為申伯經營首都謝邑(今河南南陽市宛城),徹取村社土地的一部分作為公田,還派遣近臣傅御把申伯的私人(申伯原有的臣民)遷去,以便他迅速建立統治地位。為了與西申國區別,又稱南申國。 [1] 
中文名
申國
所屬洲
亞洲
首    都
謝邑
官方語言
上古漢語
政治體制
君主制
國家領袖
申伯
主要民族
華夏族

申國歷史沿革

申伯 申伯
申伯本為周厲王的妻舅、周宣王的母舅,家族世代為西周的卿士,文武兼備,在輔佐周宣王“中興”的過程中立有大功,因此周宣王又增封申伯。當時周宣王“餞送申伯還南,防禦夷楚,保衞南土”。當時的西周賢相仲山甫稱讚申伯為:“崧高維嶽,峻極於天。惟嶽降神,生甫及申”。
周平王東遷以後,申國是東周王室的南大門,為了防備荊楚侵犯,周在此駐紮了軍隊。申國也加強了與中原內地諸侯的聯繫,曾將申女嫁於鄭武公,稱武姜
春秋早期,楚國北上擴張,地處要衝的申國成了攻擊目標之一。公元前688年,楚文王曾借道姻親鄧國討伐申國。 [2]  後又聯合巴國伐申。 [3]  最晚到前684年,申國為楚所滅。 [4]  事後,楚國遷移部分申伯族人至淮河上游(今信陽境內),並委任降楚的申國貴族彭仲爽家族長期世襲申公。 [5] 

申國考古發現

1981年在此附近的西周墓中,曾出土南申國青銅器。
1975年清理的一座春秋中期墓,出土了楚國申縣縣公的青銅器。楚滅申後,曾將申國的部分貴族平民遷往東面的信陽一帶安置,成為楚之附庸。這就是春秋時期信陽之申的由來。信陽之申稱東申。《左傳·昭公十三年》載:"楚之滅蔡也,靈王遷許、胡、沈、道、房、申於荊焉"。東申被遷往楚地,楚平王時申又在信陽恢復。
參考資料
  • 1.    何浩.《楚滅國研究》:武漢出版社,1989年:第204—205頁
  • 2.    《左傳 莊公六年》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2-05]
  • 3.    《左傳 莊公十八年》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2-05]
  • 4.    何浩.《楚滅國研究》:武漢出版社,1989年:第10頁
  • 5.    曹新洲.南陽李八廟申伯家族墓地與申國變遷新探[J].華夏考古,2021,No.143(03):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