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甲狀舌骨肌

鎖定
甲狀舌骨肌,為一塊短小長方形肌肉,是胸骨甲狀肌的向上延續部分,被胸骨舌骨肌遮蓋。起自甲狀軟骨斜線,止於舌骨體外側部和舌骨大角。有下降舌骨和喉,使甲狀軟骨與舌骨相互接近的作用。甲狀舌骨肌受舌下神經支配。此肌為短小的長方肌,是胸骨甲狀肌向上的延續部分,同樣亦被胸骨舌骨肌遮蓋。甲狀舌骨肌起自甲狀軟骨斜線,肌纖維斜向外上方,止於舌骨體外側部及舌骨大角。受舌骨下神經的分支支配,收縮時可使舌骨及喉下降。
中文名
甲狀舌骨肌
外文名
Thyrohyoid muscle
性    質
一種肌肉
骨肌前方
為皮膚、淺筋膜、深筋膜淺層

甲狀舌骨肌甲狀舌骨肌生理解剖

甲狀舌骨肌被膜

甲狀腺表面共有二層被膜。甲狀腺的外膜,稱為真被膜,包繞甲狀腺即纖維囊。甲狀腺鞘,又稱假被膜,即頸內臟筋膜,包繞於真被膜外面。
真假被膜間為囊鞘間隙,內有血管行經其中並吻合成網;上下兩對甲狀旁腺(parathyroid gland)均位於該囊內,定位於腺體後面上、中1/3交界處和下1/3處。假被膜在側葉內側和峽部後面,與甲狀軟骨、環狀軟骨和氣管軟骨環的軟骨膜愈着,形成甲狀腺蒂又名甲狀腺懸韌帶,將甲狀腺固定在喉表面。

甲狀舌骨肌血管神經

血管神經是甲狀腺最重要的周圍關係,在甲狀腺上極,有甲狀腺上動脈(superior thyroid artery)、甲狀腺上靜脈(superior thyroid vein)及與其伴行的喉上神經(superior laryngeal nerve)。神經行其後內,近腺體處漸分離;在甲狀腺下極,有甲狀腺下動脈(inferior thyroid artery)、甲狀腺下靜脈(inferior thyroid vein)及與其相交的喉返神經(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血管水平由外向內走向腺體,神經垂直由下向上行向腺體,於腺體下極相交。右側血管與神經間近似平行關係,左側血管與神經間則呈現相互垂直關係。
在甲狀腺外側緣中份,可見甲狀腺中靜脈(middle thyroid vein)。該靜脈壁薄短粗,橫過頸總動脈前方,直接匯入頸內靜脈,是較危險的不可忽視的血管。
在腺體下面,有起於主動脈弓的甲狀腺最下動脈(arteria thyroidea ima)和注入左無名靜脈的甲狀腺奇靜脈叢,是又一較危險的易被忽視的血管。

甲狀舌骨肌應用解剖

人體頸部肌肉的前視圖,示甲狀舌骨肌 人體頸部肌肉的前視圖,示甲狀舌骨肌 [1]
舌骨下肌羣是帶狀形肌,其血供為多源性,上部來源為甲狀腺上動脈的分支下部來源為甲狀腺下動脈的分支,鑑於臨牀應用的需要,特別是舌骨下肌羣肌皮瓣適於向上轉移到頜面部,因此應用的血管帶亦以選用上部血管蒂為宜,故本文主要觀察了甲狀腺上動脈至舌骨下肌羣的分支。甲狀聯上動脈有恆定的供應舌骨下肌羣的分支,選用甲狀腺上動脈作為舌骨下肌羣瓣的供血動脈是可靠的,手術時只要緊鄰甲狀腺上極結紮動脈的終支一腺支後,即可將血管蒂分離,僅少數(17%)肌支與腺支共幹,在結紮腺支時應加以注意。肌支外徑已達Imm左右,是顯微外科技術已能吻合的應用範圍,雖然稍細些,但也具備了可供遊離移植的條件。肌支入肌部至甲狀腺上動脈根部的長度(平均4.3cm)大於舌骨至下頜骨下緣的間距(本文測量平均為3.3cm),用作轉移瓣時,血管蒂足以向上旋轉至傾面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