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甲基異茜草素-1-甲醚

鎖定
藤狀灌木,根肉質肥厚,念珠狀。葉對生,葉片長橢圓形,長3~13cm,寬1.5~5cm,葉緣有短睫毛。花序頭狀,有花2~10朵,生於小枝的頂端或排成傘形花序。花冠白色,肉質,多3深裂。核果近球形,直徑6~11mm,熟時紅色。花期4~7月,果期6~11月。(圖26-1)。
中文名
甲基異茜草素-1-甲醚
外文名
rubiadin-1-methyl ether
別    名
3-羥基-1-甲氧基-2-甲基蒽醌
化學式
C16H12O4
分子量
268.2641
來 源
本品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 的乾燥根
拼 音
BAJITIAN
藥 名
巴戟天
CAS
7460-43-7 [1] 

甲基異茜草素-1-甲醚外貌

巴戟天提取物Medicinal Indian mulberry Root P.E.

甲基異茜草素-1-甲醚藥材信息

甲基異茜草素-1-甲醚採製

栽種6~7年即可採挖,全年均可採挖,洗淨,除去鬚根,曬至六、七成幹,輕輕捶扁,曬乾。

甲基異茜草素-1-甲醚產地

主產於廣東、廣西、福建等省區。

甲基異茜草素-1-甲醚性狀

本品為扁圓柱形,略彎曲,長短不等,直徑0.5~2cm。表面灰黃色或暗灰色,具縱紋及橫裂紋,有的皮部橫向斷離露出木部,質韌,肉厚易剝落,斷面皮部厚,紫色或淡紫色,易與木部剝離,木部堅硬,黃棕色或黃白色,直徑l~5mm。無臭,味甘而微澀。

甲基異茜草素-1-甲醚顯微特徵

根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細胞;皮層外側石細胞單個或數個成羣,斷續排列成環,薄壁細胞含有草酸鈣針晶束,切向排列。韌皮部寬廣,內側薄壁細胞含草酸鈣針晶束,軸向排列。形成層明顯。木質部導管單個散在或2~3個相聚,放射狀排列,直徑至105μm,木纖維較發達;木射線寬1~3列細胞,偶見非木化的木薄壁細胞羣。
粉末淡紫色或紫褐色。①石細胞淡黃色,類圓形、類方形、類長方形、長條形或不規則形,有的一端尖,直徑21~96μm,壁厚至39μm,有的層紋明顯,紋孔及孔溝明顯,有的石細胞形大,壁稍厚。②草酸鈣針晶多成束存在於薄壁細胞內,針晶長至184μm。③具緣紋孔導管淡黃色,直徑至105μm,具緣紋孔細密。④纖維管胞長梭形,具緣紋孔較大,紋孔口斜縫狀或相交成人字形、十字形。

甲基異茜草素-1-甲醚化學成分

蒽醌類化合物:甲基異茜草素(rubiadin)、甲基異茜草素-1-甲醚、大黃素-甲醚、1,6-二羥基-2,4-二甲氧基蒽醌、1,6-二羥基-2-甲氧基蒽醌。根含維生素C和糖類。同屬植物 Morindacitrifulia 和 M·tictoria 的根皮含檄樹素甙(Morindin)。預試根含蒽醌、黃酮類化合物。從根中分得3個單體,為β-谷甾醇,水晶藍甙(monotropein)及四乙酰車葉草甙(asperuloside te-traacetate)。又分得棕櫚酸、十九烷、大黃素-甲醚、甲基異茜草素-1-甲醚、甲基異茜草素及2-羥素-3-羥甲基蒽醌。另含11種遊離基酸、17種水解氨基酸,糖和多糖等成分尚含2-甲基蒽醌及24-乙基膽甾醇。

甲基異茜草素-1-甲醚品質評價

傳統認為
本品以條粗壯、肉厚、色紫者為佳。
2000年版藥典規定
本品總灰分不得過6.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過0.8%。水溶性浸出物(冷浸法)不得少於50.0%。
2005年版藥典徵求意見稿增訂規定
本品水不得過 15.0% 。用薄層掃描法測定,含甲基異茜草素-1-甲醚不得少於0.008%。

甲基異茜草素-1-甲醚藥理作用

甲基異茜草素-1-甲醚強壯作用

能使小鼠體重顯著增加,游泳時間顯著延長,有促進體重增長和增強抗疲勞能力。

甲基異茜草素-1-甲醚升白細胞作用

幼齡小鼠灌胃巴戟天煎劑,能升高血中白細胞,對60Co照射小鼠血中白細胞增加尤為明顯。

甲基異茜草素-1-甲醚性味功效

性微温,味甘、辛。歸腎、肝經。屬於補陽藥。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用於陽痿遺精,宮冷不孕,月經不調,少腹冷痛,風濕痹痛,筋骨痿軟。用量3~9g。

甲基異茜草素-1-甲醚附加説明

常見的混淆品有以下幾種:

甲基異茜草素-1-甲醚茜草科假巴戟

茜草科假巴戟Morinda shungghuaensis C. Y. Chen et M. S. Huang的根,長圓柱形,直徑1.2~2cm,外表麪灰褐色,粗糙,有縱皺紋,少數橫縊狀,質硬,不宜折斷。皮部菲薄,宜脱落,木部約佔直徑的80%以上。味淡,微甜。有的石細胞分枝狀,含草酸鈣針晶。藥材外表面呈紫褐色熒光,皮部顯黃棕色熒光,木部顯灰色熒光,醇浸液顯天藍色熒光。

甲基異茜草素-1-甲醚茜草科羊角藤

茜草科羊角藤Morinda umbellata L.的根或根皮。主產於浙江、福建等地。根圓柱形,外表麪灰黃或灰棕色,縱皺紋較粗,少數橫縊紋,根皮內表面淡灰紫色,質脆,斷面皮部較薄,木部約佔直徑的60%~70%,味淡,微甜。有草酸鈣針晶和石細胞。含多種蒽醌類化合物。藥材外表面呈灰棕色熒光,木部顯灰色熒光,醇浸液顯淡黃色熒光。

甲基異茜草素-1-甲醚茜草科四川虎刺

茜草科四川虎刺Damnacanthus officinalum Huang的根。又稱恩施巴戟,主產於湖北、四川等地。短圓柱形,長0.4~2cm,多折斷,表面土黃棕色至黑褐色,具不規則縱皺紋,橫斷面肉質,黃白色或略帶紫色,木心常被抽去,質堅脆,宜折斷。氣無,味微甜。組織中有菊糖、石細胞和草酸鈣針晶。醇浸液顯淡藍色熒光。

甲基異茜草素-1-甲醚木蘭科鐵箍散

木蘭科鐵箍散Schisandra propinqua (Wall.) Baill. Var. sinensis Oliv.的藤莖或根莖。也稱"香巴戟"。主產於四川、貴州等地。圓柱形,細長而彎曲,有分枝,直徑0.3~0.5cm,表面棕紅色或棕褐色,具縱皺紋,有斷痕和疣狀突起,橫裂深者露出木心。質堅韌,斷面皮部約佔直徑的80%。氣香,味微苦辛,嚼之發粘。組織中有嵌晶纖維、澱粉粒及黏液質。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