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田園洞人

鎖定
田園洞人是在北京周口店發現的古人類化石,經考古分析為生存於距今4萬年前的早期亞洲現代人,在形態上和21世紀的現代人差別很小,同時他們已經開始攝取大量的淡水魚作為食物。田園洞人是生活在距今4萬年前的古人類,因其化石發現地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田園林場內而命名。
中文名
田園洞人
發現地址
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田園林場內
類    別
古人類化石
生存時間
4萬年前

田園洞人簡介

考古發現地距離著名的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約6公里,經考古發掘和研究,發現了包括下頜骨和部分肢骨在內的古人類遺骸和豐富的哺乳動物骨骼。經DNA檢測發現,田園洞人或是中國人直系祖先。

田園洞人勘探過程

田園洞人遺骨 田園洞人遺骨
據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朱敏介紹,這些化石是在周口店以南的田園洞出土的。其中人類遺骸多處於破碎狀態,骨塊彼此多不連接,有一定的石化,似屬一個男性成年個體。發現的人類化石的解剖部位包括:下頜骨(附多枚牙齒)、鎖骨肱骨橈骨脊椎骨股骨腓骨跟骨趾骨。此外還有幾枚零散的牙齒,似屬另外個體。經過專家用同位素方法測定,初步確定化石的鈾系年代為距今2.5萬年左右,與周口店山頂洞人同期,系山頂洞人時期的晚期智人化石。
擔任此次野外發掘隊隊長的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同號文,饒有興趣地向記者講起“田園洞人”的發現和發掘過程。他告訴記者,2001年,北京市田園林場的工作人員在尋找水源時發現了一個山洞,洞內看起來很幽深。工作人員進去尋找水源,結果在洞內挖掘時發現了一些動物化石。隨後,林場經理田秀梅就攜帶着部分動物碎骨到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請求鑑定。為了探明田園洞的科學資源和學術價值,尤其探明殘存洞穴有無第四紀原生紀堆積,是否包含更多的動物化石和人類遺存,周口店古人類學研究中心於2002年底向國家文物局提出發掘申請,2003年5月獲得發掘執照。
2003年6月,發掘取得了突破,周口店古人類研究中心在周口店遺址附近的田園洞出土了這批山頂洞人時期的晚期智人化石。田園洞由此也成為了周口店遺址羣的第27個地點。
中科院院士、著名古人類學家吳新智介紹説,人類的進化大致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早期猿人,第二階段是晚期猿人,第三階段是早期智人,第四階段是晚期智人。田園洞人屬於晚期智人,從形態上説,我們就叫他解剖學上的現代智人,就是説他的解剖學結構和形態學結構已經跟現代人基本是一樣的了。而我們中國從2萬年前一直到現在,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人類有很大的遷徙活動。所以應該説,他就是我們的祖先。
在野外的發掘中,考古隊還在擾亂層之下的由角礫和黏土構成的原生堆積中,發掘出土了一批古動物化石,已鑑定出哺乳動物化石26種,其中以鹿類化石為主,並有大量的豪豬化石。這些發現對研究該地區的哺乳動物演替及古環境變遷,具有重要意義。該地點的哺乳動物羣與周口店山頂洞的相當一致,有63%的物種曾出現於山頂洞動物羣中;而田園洞中出現的獼猴、豬獾、原麝等,是山頂洞動物羣中所缺乏的。少量化石上有黑褐色斑塊,疑為火燒所致。
周口店遺址是一處古人類文化遺址,位於北京市西南約48公里處的房山周口店龍骨山,是北京猿人和山頂洞人化石的發現地。山上有8個古人類文化遺址和哺乳動物化石遺存點。  1929年,中國古人類學家裴文中在龍骨山發掘出第一顆完整的“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震撼了全世界。1936年,考古學家賈蘭坡又在這裏發現了3個“山頂洞人”頭蓋骨化石。20世紀60年代末,在這裏又發現了距今10萬年的“新洞人”遺址。此外,周口店還發現了“北京人”製作的大批石器和用火的證據。北坡山頂還發現動物化石118種。1973年,龍骨山的東南角,又發現一處古人類遺址,科學家稱他們為“新洞人”。“新洞人”是介於“北京猿人”和“山頂洞人”之間的古人類。
但截止到這批田園洞化石被發現前,除1949年以後發現的“北京人”7枚牙齒、一段上臂骨、一段腿骨化石外,此前發掘出的化石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遺失了。
吳新智興奮地説,這次在田園洞的發現,是建國以來出土化石最豐富的一次,將彌補以前遺失化石的空白。該遺址的發現以及古人類遺存的發現,對東亞地區現代人的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發掘工作仍在進行之中,遺址並未被全部揭露,尚不清楚洞穴的延伸範圍及全部地層的厚度,且出土的化石數量有限,那具人類化石及其年齡仍需進一步測定。
吳新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因為田園洞裏找到的有大腿、小腿、胳膊、手的化石,那麼頭骨的化石就有可能還在,有可能滾到洞裏的其他地方去了,我們還沒有挖到,所以我們會繼續挖掘,有可能找到頭骨。頭骨相對於別的部位反映的信息更多,能夠反映腦容量的大小,以及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的區別,在古人類研究中至關重要。

田園洞人DNA分析

2013年1月,由中國科學家帶領的國際團隊成功提取到田園洞人的核DNA和線粒體DNA。分析表明,田園洞人只攜帶着少量古老型人類——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的DNA,更多表現的是早期現代人的基因特徵,且與當今亞洲人和美洲土著人(蒙古人種)有着密切的血緣關係,而與現代歐洲人(歐羅巴人種)的祖先在遺傳上已經分開,分屬不同的人羣。同時最終確定為生存於距今4萬年的古人類。
來自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德國馬普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從4萬年前生活在田園洞的一個人類個體上成功提取到核DNA和線粒體DNA,從分子生物學角度辨識出了現代亞洲人羣直接祖先羣體中的一個成員。DNA測試進一步表明,田園洞人與許多現代亞洲人以及美洲原住民間存在遺傳學上的親緣關係,但已與現代歐洲人的祖先分離。
田園洞人DNA分析 田園洞人DNA分析
通過比較田園洞人和未混入古老遺傳成分的歐洲人的基因組數據,確定了4萬年前的田園洞人確已呈現亞洲人遺傳特徵。雖然田園洞人是古東亞人,但他並不是現代東亞人的直接祖先,暗示了四萬年前亞洲人羣的多樣性。在獲得該基因組數據後,研究人員將其與世界上公共數據庫中包含各個地區高質量的現代人基因組數據(世界100多個羣體)進行了比對,還包括與其他國家的古人類基因組數據進行比對。當與古歐洲人的各個支系比對時,只有來自比利時的古歐洲人“跳了出來”。這意味着,他們二者存在一定的遺傳關係,這35000年前的比利時古人GoyetQ116-1的父系單倍羣為 C1a2,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國家科學院院刊》雜誌上。 [1] 
田園洞人是最早生活於東亞地區的現代人類之一,其化石於2003年在北京周口店西南6公里的田園洞洞穴地層中被發現。2007年在對田園洞人骨骼化石進行放射性碳定年法分析後表明,田園洞人的生存年代距今約4.2萬年至3.85萬年,比發現地點相近的山頂洞人早1萬多年,是至今為止歐亞大陸東部最早的現代人類遺骸。
長期以來,化石形態的對比研究是古人類學研究的主要手段。新興的分子生物學技術為古人類學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不過,相關研究主要圍繞現生人羣的遺傳變異研究進行溯源推導,從古人類化石上提取DNA進行測序分析則具有極大難度。
此次對田園洞人的DNA分析樣品取自一塊腿骨。樣品前處理和DNA提取、擴增工作在中國進行,測序和分析工作在德國完成。研究人員成功提取到該人體的核DNA和線粒體DNA。為將古人類DNA與大量來自土壤細菌的DNA相區別和分離,該研究進行了新技術的嘗試並獲得突破,將含量僅佔0.03%的人類DNA成功辨識提純出來,從而使田園洞人成為第一例被獲取核DNA的早期現代人。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