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產氣莢膜桿菌

鎖定
產氣莢膜桿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又名魏氏梭菌(Clostridium Welchii),為梭狀芽胞桿菌屬,是厭氧、無動力、能產生芽胞革蘭氏陽性粗大桿菌,單獨或成雙排列,兩段鈍圓,芽孢大,卵圓形,位於次端,在機體內可形成莢膜,無鞭毛不能運動 [1]  。芽胞在體內或一般培養物中都較少見到,不如其他梭菌易形成芽胞 [2]  。易為一般苯胺染料着色 [2]  。本菌雖然屬於厭氧菌,但對厭氧要求不十分嚴格 [2]  。生長較易,而且發育非常迅速 [2]  。本菌廣泛存在於土壤,動物和人的腸道,通過污染的飼料和飲水而引起實驗動物感染髮病。 [2] 
本菌根據外毒素的性質和致病性不同,分為A、B、C、D、E和F6型。對人有致病性的主要是A、C、F三型,另外三型主要對動物致病。這六型產氣莢膜桿菌在形態上相同,生長性狀類似,主要區別是毒素性狀,免疫原性和致病作用不同。 [3] 
別    名
Clostridium perfringen
細菌界
梭狀芽胞桿菌
中文學名
產氣莢膜桿菌
存在於
温血動物的消化道內

產氣莢膜桿菌形態特徵

產氣莢膜桿菌 產氣莢膜桿菌
產氣莢膜桿菌為兩端鈍圓、長4-8μm、寬1-1.5μm的粗大桿菌,單獨或成雙存在,亦有呈短鏈狀排列者,無鞭毛,不能運動,在人或動物體內能形成莢膜。在自然界中以芽胞形式存在,芽胞卵圓形,與菌體同大,位於中央或次末端,革蘭氏染色陽性 [4] 

產氣莢膜桿菌培養特性

產氣莢膜桿菌為專性厭氧菌,最適温度為37℃。在血瓊脂平板上,37℃培養24-48h後,可形成直徑2-5mm,圓形凸起,不透明,光滑,灰白色,邊緣整齊的菌落。菌落周圍有較大的乙型溶血圈,其外圍常又有一層不完全的溶血圈。在皰肉培養基中生長迅速,37℃培養18-24h後,肉湯呈均勻混濁,產生大量氣體,並可將上面封口的蠟蓋(或凡士林)衝開,肉渣變粉紅色,不被消化。 [4] 

產氣莢膜桿菌生化反應

產氣莢膜桿菌 產氣莢膜桿菌
產氣莢膜桿菌分解糖類能力強,能分解乳糖、葡萄糖、蔗糖、麥芽糖產酸產氣,不分解甘露醇水楊苷。在葡萄糖高層瓊脂管中,由於分解葡萄糖產生的大量氣體,可把培養基衝破為數段。在牛乳培養基中,能迅速分解乳糖,產酸產氣,酪蛋白被酸凝固,形成凝塊與乳清,凝塊所產生的大量氣體衝擊,形成分散的海棉狀碎塊,並可將部分培養基衝至管口棉塞處,這種氣勢兇猛的現象,一般於培養6h後即可發生,稱為“洶湧發酵現象”,是本菌特點之一。此外,產氣莢膜桿菌能液化明膠,但不消化已凝固的蛋白質及血清,產生硫化氫,不形成靛基質,能還原硝酸鹽為亞硝酸鹽 [4] 

產氣莢膜桿菌致病性

產氣莢膜桿菌能產生多種外毒索(可分為12種,以α、β、γ等表示),有些外毒素本身就是酶。根據外毒素的性質和致病作用不同,可將該菌分為A、B、C,D、E、F 6型,其中對人致病的是A、C、和F型。A型主要引起氣性壞疽和食物中毒,C型和F型可引起壞死性腸炎等。在各種毒素中,以α毒素(卵磷脂酶)最重要,它能分解細胞膜上的卵磷脂,損傷多種細胞的細胞膜,引起溶血、組織壞死血管內皮細胞損傷,使血管通透性增高,透明質酸酶及膠原酶能破壞細胞間質,分解皮下組織和肌肉組織的膠原纖維,使組織崩解,有利於細菌及毒素的擴散,此外,還有蛋白酶、DNA酶;腸毒素等。 [5] 

產氣莢膜桿菌分佈範圍

產氣莢膜桿菌廣泛分佈子空氣、土壤、塵埃、垃圾、污水中,健康人腸道帶菌率為2%-5%帶菌人和動物均可污染食物,而成為污染源。 [6] 

產氣莢膜桿菌主要危害

產氣莢膜桿菌是氣性壞疽的主要病原菌,並可引起厭氧性蜂窩織炎泌尿系感染和食物中毒。存在於人糞及温血動物的糞便內,可作為糞便污染水體和土壤的指示菌。此菌具有芽胞,污染水體後存活時間較長,對氯等消毒劑有較強的抵抗力。如水體內未檢出糞大腸菌羣糞鏈球菌而僅檢出此菌,説明該水體以往曾有過糞便污染。產氣莢膜桿菌作為判斷土壤是否被糞便污染及污染程度的指示菌。通常用產氣莢膜桿菌值表示。 [1] 

產氣莢膜桿菌防治原則

預防氣性壞疽除擴創外,早期可用多價抗毒素血清,同時應用青黴素等抗生素抑制細菌的生長。 [5] 
參考資料
  • 1.    傅俊傑編著.農產品輻照加工及檢測: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08:70
  • 2.    王永坤主編.實驗動物微生物學監測 第1版:農業出版社,1992年10月:66
  • 3.    劉玉斌主編. 微生物學及免疫學基礎[M]. 187
  • 4.    石西安主編.疾病預防控制應知應會手冊 衞生檢驗實驗操作技術 (上冊)第1版: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436
  • 5.    徐元章主編 韓克信 路篤蘭 金明孫 徐國慶 徐元章編. 微生物學及寄生蟲學 第1版: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年10月:82
  • 6.    李文芳主編.衞生檢驗學 第1版: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年09月: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