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產(拼音:chǎn)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 [1]  。此字初文始見於戰國金文 [2]  ,本義指人或動物生子、生育。引申指物質或精神財富的創造,又引申為自然界擁有並提供給人類的東西,又指生產或出產的物品,作名詞時指產業、財產。
中文名
拼    音
chǎn
繁    體
部    首
立、亠 [3] 
五    筆
UTE
倉    頡
TYH [4] 
鄭    碼
SUM [4] 
筆    順
點、橫、點、撇、橫、撇
字    級
一級(編號:0522)
平水韻
上聲十五潸 [5] 
注音字母
ㄔㄢˇ
總筆畫數
5+1、2+4
統一碼
U+4EA7
舊字形
四角號碼
0020₁
造字法
形聲字會意字
結    構
合體字,獨體結構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 字形演變流程圖 [2]
“產”始見於戰國金文(圖1),上部是“文”,中間是“廠(hǎn)”,下部是“生”。戰國簡帛文字(圖2-4)的“生”中部多出一點或一橫,其標意不變。篆文字形(圖5-8)承戰國竹簡。漢代隸書、楷書的“產”,上端壓頂的“文”被訛變為“立”的上部。現行簡化字“產”又將“生”省去。
“產”通常被認為是形聲字。許慎《説文解字》認為此字以“”作形旁,“”省去“彡”為聲旁。“生”的古字形像草木發芽鑽出地面的樣子,本義指草木生長,於此作形旁是毫無疑問的。“產”的本義應該是專指草木的滋生繁衍。從這個意義出發,進而轉指人畜的滋生繁衍,於是,“產”也就有了“生育”之義。
也有人認為,金文的“產”為形聲兼會意字。造字本意是為初生兒作文身儀禮。“”本義是文身,“生”是生育、出生,“(hǎn)”,《説文》説“山石之崖巖,人可居”,在這裏既是聲符,又是人居的標意符號。綜合三形可以會意為給初生之人作文身。這是因為文身己經作為一種宗教儀禮存在於人們的生活之中。《儀禮·士冠禮》:“令月吉日,始加元服”。給初生嬰兒作彩飾(文身的演化與繼續),是通過“文”使“產”達到聖化的一種方法,這種儀禮或稱作“產”。古代人們為初生所作的文身儀禮是以保佑初生兒平安為目的的一種以“文”飾“生”、以“文”求“生”的文化現象,它的核心是“生”,於是“產”與“生”便結下了不解之緣。 [2]  [6] 
“產”字意義再虛化,則事情、事件的發生也叫“產”。《正字通·生部》説:“事所從始亦曰產。”例如《管子·任法》:“彼幸而得之,則主日侵;彼幸而不得,則怨日產。”這裏的“產”就是“產生”、“滋生”義。
無論是“生殖”“生育”,還是“產生”“滋生”,都是就生產這一動作而言的。而產地和生產的結果,古人也稱為“產”。例如《正字通·生部》:“本其所生長之地曰產。”《孟子·膝文公上》:“陳良,楚產也。”趙岐注曰:“陳良生於楚。”《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天產作陰德,以中禮防之;以地產作陽德,以和樂防之。”鄭玄注曰:“天產者動物,謂六牲之屬;地產者植物,謂九穀之屬。”所謂“楚產”,就是指楚地出生的人物;而“天產”和“地產”則是指天上所產和地上所生的東西。現代漢語還在説的“土特產”一詞中的“產”就是這個意思。 [15] 

詳細釋義

漢字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動詞
人或動物生子;生育。
give birth to;bear
《韓非子·六反》:“且父母之於子也,產男則相賀,產女則殺之。”
產子;產卵;產婦
製造;種植或自然生長。
produce
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蔬果之畜,園場之所產;雞豚之善,塒圈之所生。”
《漢書·宣帝紀》:“金芝九莖,產於函德殿銅池中。”
產糧;產煤;產油
創造物質財富或精神財富。
produce
《宋史·外國傳五·占城》:“﹝占城﹞地不產茶,亦不知醖釀之法。”
產銷;產值;轉產
〈文言〉發生。
happen
《管子·任法》:“彼幸而不得,則怨日產。”
《國語·晉語六》:“戰若勝,亂地之秩者也,其產將害大。”

名詞
〈文言〉指生養的子女。

葉適《夫人王氏墓誌銘》:“不獨夫人之產多賢良,亦其家法素修,故致此爾。”

製造、養、種植或自然生長的東西。
yield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天產作陰德,以中禮防之。”
晁錯《舉賢良對策》:“德上及飛鳥,下至水蟲草木諸產,皆被其澤。”
物產;畜產;特產;水產
指所擁有的土地、房屋、企業等。
property;
product
羊士諤《郡中即事》詩之一:“青門遠憶中人產,白首閒看太史書。”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他説要與兒子置田買產借了去的。”
產業;家產;破產;不動產
〈文言〉生活;生業。

《漢書·禮樂志》:“安其所,樂終產。樂終產,世繼緒。”
荀悦《漢紀·高祖紀一》:“勃以織簿為產。”

〈文言〉泛指事物。

《史記·秦始皇本紀》:“治道運行,諸產得宜,皆有法式。”

〈文言〉牲畜。

《史記·韓長孺列傳》:“匈奴虜略千餘人及畜產而去。”
《墨子·號令》:“有能捕告,賜什三,收粟米布帛錢金,出內畜產。”

〈文言〉用同“滻”。水名。

《史記·封禪書》:“霸、產、長水、灃、澇、涇、渭皆非大川。”

(Chǎn)姓氏用字,參看“產姓”。



參考資料: [7-8]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六】【生部】所簡切(chǎn)
生也。從生,彥省聲。 [9] 

説文解字注

生也。從生,彥省聲。所簡切。十四部。通用為嘼㹌字。按今南北語言皆作楚簡切。 [10] 

廣韻

所簡切,上產生 ‖彥聲元2部(chǎn)
產,生也。又大籥,似笛,三孔而短。又姓,何氏《姓苑》雲:“彭城人。”所簡切。十。 [11] 

康熙字典

【午集上】【生部】 產;部外筆畫:6
《唐韻》《集韻》《韻會》並所簡切,音剗。《説文》:生也。《正字通》:婦生子曰產,物生亦曰產。《禮·鄉飲酒禮》:產萬物者,聖也。注:聖之言生也。《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天產作陰德,以中禮防之。以地產作陽德,以和樂防之。注:天產者動物,謂六牲之屬。地產者植物,謂九穀之屬。《前漢·昭帝紀》:金芝九莖,產於函德殿銅池中。
又本其所生長之地曰產。《孟子》:陳良,楚產也。《左傳·僖二年》:屈產之乘。注:屈地生良馬。趙岐以屈產為地名,誤。
又民業曰產。《孟子》:有恆產者有恆心。《前漢·高祖紀》: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又《五音集韻》:大籥似笛,三孔而短。《爾雅·釋樂》:大籥謂之產。
又水名。與滻同。《前漢·郊祀志》:霸產豐勞。
又與嵼同。《楚辭·九章》:思蹇產而不釋。
又姓。《何氏姓苑》:彭城人也。《正字通》:明產麟,產瓘。
又《五音集韻》:所晏切,音訕。生育也。
又《韻補》:葉爽舉切,數上聲。《漢樂章》:安其所,樂終產,樂終產,世繼緒。
又所蹇切,先上聲。張協《登北芒山賦》:靈嶽鬱以造天,連岡巖以蹇產。伊洛渾而東流,帝君赫以崇顯。
或作𡾰、嵼。 [12]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廣韻》書影 《廣韻》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近義辨析

產、生
在古代,產是就母親而言,如:“黃帝娶嫘祖而產青陽”也可以説生,如:“姜螈生后稷。”就父而一般説生,如:“伯禽生煬公熙。”現在,指人一般用生,但產婦、產科用產,可視為古用法遺存。動物一般用產,如:熊貓產崽。 [13]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4]

書寫提示

上滿下空。“立”居上半格,略偏右;首筆點起筆於豎中線,第三筆點收筆於豎中線,下橫在橫中線。末筆豎撇從“立”的下橫左端起筆。 [3]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s
ăn
王力系統
ʃ
ean
董同龢系統
s
æn
周法高系統
s
rian
李方桂系統
s
rianx
西漢



東漢





rian


rian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ʂ
ăn
擬音/王力系統

ʃ
æn
擬音/董同龢系統

ʃ
æn
擬音/周法高系統

ʂ
æn
擬音/李方桂系統

ăn
擬音/陳新雄系統

ʃ
ɐn
[14] 

韻書集成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上聲
二十六產

開口呼
二等
全清
所簡切
ʃæn
集韻
上聲
二十六產

開口呼
二等
次清
所簡切
ʃæn
去聲
三十諫

開口呼
二等
次清
所晏切
ʃɐn
韻略


上聲





所簡切

增韻


上聲





所簡切

中原音韻

上聲
寒山
穿

開口呼

次清

ʈʂʼan
中州音韻


上聲
寒山





瘡簡切

洪武正韻

上聲
十產
穿


次清
楚簡切
tʃ‘an

參考資料: [14] 

方音彙集

注意:發音用國際音標標註,僅作參考,可能與實際發音有異
方言區
方言點
發音
調值
調類
備註
北京官話
北京
tʂʰan
214
上聲

北方官話
濟南
tʂʰæ̃
55
上聲

中原官話
西安
tsʰæ̃
53
上聲

西南官話
武漢
tsʰan
42
上聲

西南官話
成都
tsʰan
53
上聲

江淮官話
合肥
tʂʰæ̃
24
上聲

江淮官話
揚州
tsʰæ̃
42
上聲

晉語
太原
tsʰæ̃
53
上聲

吳語
蘇州
tsʰᴇ
52
上聲

吳語
上海
tsʰᴇ
334
陰去

吳語
温州
tsʰa
45
陰上
未註明異讀原因
吳語
温州
sa
45
陰上
湘語
長沙
tsʰan
41
上聲

湘語
雙峯
tsʰæ̃
31
上聲

贛語
南昌
tsʰan
213
上聲

客家話
梅縣
san
31
上聲

粵語
廣州
tʃʰan
35
陰上

粵語
陽江
tʃʰan
21
上聲

閩語
廈門
san
51
上聲
文讀
閩語
廈門
sũã
51
上聲
白讀
閩語
潮州
sũã
53
陰上

閩語
福州
saŋ
31
上聲

閩語
建甌
suɪŋ
21
上聲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14]  、《漢語方音字彙》 [16]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3-17]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553
  •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36
  • 4.      .漢典[引用日期2018-11-12]
  • 5.    平水韻 十五潸  .搜韻[引用日期2020-03-17]
  • 6.    薛俊武著.漢字揆初 第一集[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07:299-301
  • 7.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7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1518
  •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42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833
  • 10.    辭書查詢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20-03-17]
  • 11.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287
  • 1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708
  • 13.    曹先擢,蘇培成主編;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新華多功能字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12:76
  • 14.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0-03-17]
  • 15.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漢字演變 文化源流 上[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12:334
  • 16.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23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