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文,現代漢語常用字,一級字,讀作wén,最早見於甲骨文,像一個站立着的人形。本義指“文身”,引申為花紋紋理,後又引申為文字文飾文武、天文等。 [1-2] 
“文”字是部首字,可作意符,也可作聲符。“文”還是中國常見的姓氏之一。
中文名
拼    音
wén
注    音
ㄨㄣˊ
總筆畫
4
部    首
結    構
獨體字
筆    順
丶一ノ丶
字    碼
倉頡YK;鄭碼SO;五筆YYGY;四角碼00400
字    級
常用字、一級字 [3] 
平水韻
下平十二文 [4] 

文字源流

“文”字形演變 “文”字形演變 [1]
“文”,常用漢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字。從甲骨文字形來看,“文”字像一個站立着的人形。最上端是頭,頭下面是向左右伸展的兩臂,最下面是兩條腿,在人寬闊的胸脯上刺有美觀的花紋圖案。義指“文身”。金文的字形與甲骨文的字形完全一樣。小篆承續金文,而字形走上了線條化,“人”站立的樣子沒變,只是胸前的花紋圖案省略了,這與漢字的發展趨向簡化有一定的關係。隸書筆畫化。隸化後楷書有所變形,錯紋的形象被淡化,已很難看出“人”形。
“文”字的本義是“文身”。在這個意義上,後人増加了偏旁“糹”,產生了新的形聲字“紋”,表示花紋之義。也就是説,“文”是“紋”的古字。而“文”字的本義並沒有始終保持下來,而是不斷地被引申出其他含義。因為“文身”是在身上刺花,所以引申為“花紋”“紋理”。現代漢語中“水文”“天文”的“文”字也是指自然界中某些呈“紋路”狀的現象。“花紋”是有條理的,又引申為“文章”“條文”;“花紋”是賞心悦目的,又引申為“文采”“文雅”;古代文字是用刀刻的,所以引申為文字。後由“文采”“文章”又引申出指有各種儀節組成的禮樂制度等一類古代文化。至於“文物”“文辭”“文武”等詞中的“文”字的含義都用的是“文”字的引申義。古代銅錢面上鑄文,所以稱枚錢為一文錢。
“文”字還是部首字。漢字中由“文”組成的字,大都與“花紋”有關。有些字雖然也有“文”字,但僅僅是形聲字的聲符,與其本義無關,如“汶”“蚊”“墳”等。 [1-2] 

詳細釋義

詞性
解釋
英譯
例詞
例句
名詞
花紋,紋理
figure;veins
文駕;文斑
美於黼黼文章。——《荀子·非相》
字,文字
character
甲骨文;漢文
飾以篆文。——《後漢書·張衡傳》
文章
literarycomposition
文意;作文
故説詩者不以文害辭。——《孟子·萬章上》
美德,文德
virtue
文武;文德
聖雲繼之神,神乃用文治。——唐·杜牧感懷詩一首
文才,才華
literarytalent
文采風流;文郎
而文采不表於後世也。——漢·司馬遷報任安書
文獻,經典
document;classics;verse

儒以文亂法。——《韓非子·五蠹》
辭詞句。亦指文字記載
writings;record
文辭;文過其實

自然界的某些現象
naturalphenomenon
天文;水文
經緯天地曰文。——《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文治,文事,文職。與“武”相對
achievementsincultureandeducation;civilianpost
文臣;文員
文能取勝。——《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法令條文
articlesofdecree
文法吏;文憲
而刀筆吏專深文巧詆,陷人於罪。——《史記·汲黯列傳》
文言。古代散文文體之一,別於白話的古漢語書面語
literarylanguage
半文半白;文語

文教,禮節儀式
rites
文俗;文儀
則修文德。——《論語·季氏》
指表現形式,外表
form;appearance
文榜;文誥

指鼓樂,泛指曲調
music;tune
文曲;文始

諡號,諡法:勤學好問叫文
studydeligently
文帝
何以謂之文。——《論語》
指社會科學。與理、工科相對
liberal arts
文科

姓氏
Wen

動詞
在肌膚上刺畫花紋或圖案
tatto(theskin)
文筆匠;文身斷髮
被髮文身。——《禮記·王制》。
修飾,文飾
coverup
文過飾非;文冢
身將隱,焉用文之?——《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裝飾
decorate
文榭;文輿
舍其文軒。——《墨子·公輸》
撰寫文章
write
文匠;文禍

形容詞
有文采,華麗。與“質”或“野”相對
magnificent;gorgeous
文軒;文質
其旨遠,其辭文。——《易·繫辭下》
柔和,不猛烈
mild;gentle
文烈

美,善
fine;good
文鴛;文衣

通“紊”,紊亂的
disordered

惇宗將禮,稱秩元祀,鹹秩無文。——《書·洛誥》
量詞
用於舊時的銅錢

不名一文
最可悲年少科名,弄得一文不值。——《三報恩·罵佞》
用於計算紡織物


五扶為一首,五首成一文。——《後漢書》 [5-7]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説文解字序》説:“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蓋,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卷九】【文部】
,錯畫也,象交文。凡文之屬皆從文。無分切。 [8] 

説文解字注

,錯畫也。錯當作逪,逪畫者,逪之畫也。工記曰:靑與赤謂之文,逪畫之一耑也。逪畫者,文之本義;彣彰者,彣之本義:義不同也。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蹏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依類象形,故謂之文。象交文,像兩紋交互也。紋者,文之俗字,無分切,十三部。凡文之屬皆從文。 [8] 

康熙字典

【卯集下】【文字部】·康熙筆畫:4 ·部外筆畫:0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無分切,音紋。《説文》:錯畫也。《玉篇》:文章也。《釋名》:文者,會集眾彩,以成錦繡。合集眾字,以成辭義,如文繡然也。《易·繫辭》:物相雜,故曰文。《周禮·天官·典絲》:供其絲纊組文之物。注:畫繪之事,靑與赤謂之文。《禮·樂記》:五色成文而不亂。
又《尚書》序: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疏:文,文字也。《説文》序: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卽謂之字。《古今通論》:倉頡造書,形立謂之文,聲具謂之字。
又《易·乾卦》文言疏:文謂文飾。
又《易·坤卦》文在中也。疏:通達文理。《史記·禮書》:貴本之謂文,親用之謂理。兩者合而成文,以歸太一,是謂太隆。
又《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疏:發舉則有文謀。
又《禮·禮器》:先王之立禮也,有本有文。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史記·樂書》:禮自外作,故文。注:文猶動,禮肅人貌。貌在外,故云動。
又《禮·樂記》:禮減而進,以進為文。樂盈而反,以反為文。注:文,猶美也,善也。
又《左傳·僖二十三年》:吾不如衰之文也。注:有文辭也。
又《前漢·酷吏傳》:司馬安之文法。注:以文法傷害人也。
又按其獄皆文致不可得反。注:言其文案整密也。
又姓。《前漢·循吏傳》:文翁,廬江舒人也。
又《史記·諡法》: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勤學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錫民爵位曰文。
又獸名。《山海經》:放臯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蜂,岐尾,反舌,善呼,曰文文。
又《集韻》:文運切,音問。《論語》:小人之過也,必文。《朱傳》:文,飾之也,去聲。
又眉貧切,音珉。飾也。《禮·玉藻》:大夫以魚須文竹,劉昌宗讀。
又《韻補》葉微勻切。崔駰《達旨》:摛以皇質,雕以唐文。六合怡怡,比屋為仁。張衡《西京賦》:都邑遊俠,張趙之倫。齊志無忌,擬跡田文。
又葉無沿切。《蔡洪棊賦》:畫路表界,白質朱文。典直有正,方而不圓。 [9] 
《説文解字》書影掃描圖 《説文解字》書影掃描圖 [10]
《説文解字注》書影掃描圖 《説文解字注》書影掃描圖 [11]
《康熙字典》書影掃描圖 《康熙字典》書影掃描圖 [12]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文”字字形對比 “文”字字形對比 [13]

書寫演示

“文”字書寫演示 “文”字書寫演示 [13]

各體書法

“文”字楷書 [14] 
“文”字行書 [14] 
“文”字草書 [14] 
“文”字隸書 [14] 
“文”字篆書 [14] 

音韻集匯

字形
韻書
聲調
韻目
韻部
字母
聲類
四呼
等第
清濁
反切
音譯
擬音
廣韻
平聲


合口呼
次濁
無分切

mjuən
集韻
平聲


開口呼
次濁
眉貧切

mien
平聲


合口呼
次濁
無分切

ɱi–uən
去聲


合口呼
次濁
文運切

ɱi–uən
韻略

平聲






無分切


增韻

平聲






無分切


中原

陽平
真文


開口呼

次濁


ʋuən
中州

平聲
真文






無奔切


洪武

平聲
八真


次濁
無分切

ɱən
蒙古

平聲








khun
ʋun
分韻

陽平

賓稟嬪𤲃







[15-1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