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

鎖定
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
隨着現代社會的發展,醫學科學有了更大的進步,一些由生物因子(細菌、病毒寄生蟲)所致的疾病已被控制,而另一類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精神病等,已成為人類健康的主要危害。同時,人們還驚訝地發現,曾經為人類健康作出過重大貢獻的生物醫學模式,在這些疾病面前顯得束手無策。因為這類疾病的發生原因主要不是生物學因素,而是社會因素或(和)心理因素所致。於是,出現了綜合生理、心理和社會因素對人類健康與疾病影響的醫學觀,這就是生物一心理.社會醫學模式。
中文名
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
類    型
醫學模式
隸    屬
醫學觀
重要標誌
醫學道德進步

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主要意義

一、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確立是醫學道德進步的重要標誌
醫學模式是人們關於健康和疾病的基本觀點,是醫學臨牀實踐活動和醫學科學研究的指導思想和理論框架。醫學模式來源於醫學實踐,是對醫學實踐的反映和理論概括。迄今為止,存在過三種典型的醫學模式:古代樸素的整體醫學模式、近代生物醫學模式和現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
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是20世紀70年代以後建立起來的一種全新的醫學模式。這種醫學模式從生物、心理、社會全面綜合的水平上認識人的健康和疾病。
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取代生物醫學模式不僅反映着醫學技術進步,而且標誌着醫學道德進步。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在更高層次上實現了對人的尊重。生物醫學模式重視的是人的生物生存狀態,病人只要活着,只要有呼吸、有心跳,即使是低質量地活着,醫務人員也應該救治。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不僅重視人的生物生存狀態,而且更加重視人的社會生存狀態。人區別於狹義的動物,就在於能夠以社會的方式生存,只有具有社會價值的生命才是真正的人的生命。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從生物和社會結合上理解人的生命,理解人的健康和疾病,尋找疾病現象的機理和診斷治療方法,是對人的尊重。

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從業者要求

二、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對醫師職業道德的要求
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對醫師的職業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醫生不僅要關心病人的軀體,而且要關心病人的心理;不僅要關心病人個體,而且要關心病人的家屬、關心病人的後代、關心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