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生命的禮物

(人物故事)

鎖定
《生命的禮物》(別名:生命的禮贈)是邊海峯在2010年創作的獻血主題公益歌曲。
中文名
生命的禮物
外文名
The gift of life
別    名
生命的贈禮
類    型
人物故事
相    關
2010年獻血的公益歌曲
故事內容
貧窮父母捐出兒子多個器官

生命的禮物故事內容

中年喪子,貧困的父母捐出兒子多個器官
我是被這樣一條消息擊中的:“兩位重度角膜炎患者重見光明;兩位尿毒症患者有了新的腎臟;一位肝硬化患者有了生的希望,這些幸運,都來自一位因車禍去世的年僅22歲的湖北武漢大學生。他的父母忍痛捐出他的器官,他們相信,通過這樣的方式,兒子就還活着,一直活着……”
這個故事催促着我啓程。第二天,6月11日,我從北京到達武漢,試圖找到逝者父母。但武漢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在聽説我的採訪要求後卻表現得很為難,這對夫婦並不想面對媒體,已經拒絕了所有采訪,甚至當獲取器官手術進行時有人帶着相機混入現場,閃光燈一閃,都被他們趕了出去。最後,我輾轉從這家人的親戚那裏要到了一個固定電話號碼。
他們生活在距離武漢150多公里的荊門市京山縣。我在兩場暴雨間短暫的空擋中到達京山,晚上8點,撥通了那部電話。
“ 沒什麼可説的,我們只是做了一點很平凡的事,請你們不要來打擾我們的生活。”父親張天鋭接聽了電話,他嗓門很大,聲音聽上去有些憤怒。
我反覆地向他説明來意,但他都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可當我告訴他,我只比他的兒子大3歲時,他沉默了一陣。
我説:“別把我當成記者,就當成您兒子的同學吧。”
他捂住話筒,似乎是和身邊的妻子商量了幾句,然後,像是下了很大的決心,“那你過來吧。”
“畢業了我就找個事做,你和爸都不用這麼辛苦了。”
我沒想到,眼前會出現這樣一對父母。
張天鋭49歲,他穿着一件深藍色的舊背心,又黑又瘦,滿臉鬍渣,總是皺着眉,額頭上的皺紋就像是用刀刻上去的。當我主動向他伸出手時,感覺像握着一塊粗糙的石頭。母親胡久紅48歲,是個矮小的女人,她撩起褲腿時,會看到右腿只有左腿一半粗細,小兒麻痹症影響了她的一生。她走起路來很慢,一腳高一腳低。
在一間門市房前,張天鋭拉起捲簾門,神情木然地説:“這就是我們的家,所有的家當。”
事實上,這是一個30多平方米的鋪面,屋子被一個小木櫃象徵性地隔成兩半。外面半間幾乎被幾十桶髒乎乎的煤氣罐塞滿了,僅僅留出一條通道。屋裏到處是煤氣味。
裏面10平方米左右的半間才是這個家庭真正生活的地方。張天鋭坐在一張可以半躺着的竹椅上,胡久紅拉過磚頭大小的木凳坐下來,我是客人,被讓到了僅剩的一張靠背椅上。
胡久紅垂着頭説:“家裏只有3張凳子,碗也不夠,所以兒子不大把朋友往屋裏帶,沒地方坐。”
這是一間小到毫無遮蔽的房間,除去一個淡綠色的冰箱和一台100元錢買回來的二手彩電,再沒什麼像樣的家電。一張雙人牀和一張單人牀沿着牆依次擺放。胡久紅扶住那張木製的小牀,“原來兒子就睡在這,這麼大的孩子,從來沒自己住過一間房。”停頓了一下,她接着嘆氣道,“沒辦法,太困難了。”
就連這間簡陋的屋子也不是他們的財產,而是每月500元租來的。在他們的月工資只有四五十元的時候,這對夫婦就下崗了。除了力氣,他們再沒有什麼求生的本領。張天鋭做起了搬運工,每爬上高樓換一個重達30公斤的煤氣罐,他能獲得5元報酬。而妻子因為殘疾,只能在家洗衣做飯,幾乎沒有收入。
他們的孩子名叫張磊,22歲。就在上個月,他剛剛結束在湖北中醫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護理專業的學校生涯,也完成了在京山中醫院的實習任務。這個家庭還欠着學校一年的學費——4800元。這筆錢,他們很快就要攢夠了。未來的生活看上去挺有盼頭,等交了錢拿到畢業證,張磊也許就將成為醫護行業中稀缺的男護士。
坐在他們瀰漫着煤氣味的家裏,張磊空蕩蕩的硬板牀就在我背後。過去,張天鋭每個月給兒子400元生活費,後來物價漲了,張磊的生活費也漲到了600元。對張家來説,這筆錢得攢上好一陣子,張天鋭必須為此扛上120個煤氣罐。胡久紅從來沒有將這筆錢一次性匯出過,只能每10天給武漢的兒子寄出200元。
我問他們:“張磊抱怨過嗎.....”
母親沉默地搖搖頭。父親卻盯着牆邊一輛鏽跡斑斑的手推車。每逢放假,張磊就推着小車去附近幫父親送氣。“他不像別個的兒子那麼聰明、讀書好,但就是蠻聽話也蠻老實。”張天鋭慢慢地説。
胡久紅突然想起,就在幾個星期前,兒子在家裏一邊幫她洗衣,一邊憧憬:“畢業了我就找個事做,不管是好工作還是差工作,你和爸都不用這麼辛苦了,爸不用再去搬‘罈子’了。”一家人也曾在吃晚飯時打算,如果有機會,就讓年輕人去南方闖闖,存夠了錢,可以回到這座縣城裏貸款買自己的房子。
“你醒過來吧,你這麼孝敬爸爸媽媽,就醒過來看看我們吧。”
5月 31日早上6點半,張天鋭像每天一樣早早開始準備一天的活計。張磊也起牀了,他剛剛結束在京山中醫院的實習,那天正準備去醫院取實習鑑定。
聽他醫院的同事説,張磊是個聽話的孩子,很受醫生老師們的喜歡。如無意外,那份鑑定應該寫得挺漂亮。張天鋭也記得,兒子心情不錯,像往常一樣穿着T恤和短褲,7點鐘就出門了。
可已經開始送“氣罈子”的張天鋭並不知道,張磊並沒有走出太遠。僅僅在離家不到1000米的十字路口,這個只有22歲的年輕人被一輛農用汽車撞倒。據説,當時下着小雨,好心的路人撥打了120,又用雨傘遮住了已經失去意識的張磊。
20分鐘後,他被送往京山縣人民醫院的重症監護室。
事實上,那時除了頭上一點擦傷外,他的身體表面並沒有明顯的外傷。當張天鋭和妻子接到醫院打來的電話時,他們帶着家裏僅有的2000元現金趕往醫院。看過兒子,這對父母樂觀地相信,張磊幾天後就能轉去普通病房。
胡久紅決定在監護室外陪着兒子,讓丈夫回家看店。他們一天也不敢丟掉自己的小生意,無論是半夜12點,還是凌晨3點,餐館或早點鋪的老闆只要打一個電話,張天鋭就必須馬上將煤氣罐送到。
可管牀醫生袁以剛卻知道,他面對的這個“蠻年輕帥氣的小夥子”情況並不樂觀。在對大腦進行CT掃描後,他發現張磊的腦幹已經受到嚴重損傷。6月2日,病人呈瀰漫性腦腫脹,瞳孔變大。醫院決定迅速為他進行開顱手術,三四個小時後,手術結束,瞳孔縮小。但第二天,同樣的症狀再次出現。當晚,張磊已經無法進行自主呼吸,不得不插上呼吸機。25個小時後,醫生向家屬宣告:“從臨牀上看,病人已經腦死亡。”
這對貧窮的夫婦從未有一刻想要放棄自己的孩子。守在病房裏的胡久紅拉着袁以剛的手,只機械地重複着同一句話:“醫生,救救我兒子吧,就算只是個植物人也好。”
那個年輕人躺在病牀上,看起來就像是隨時要醒來的樣子。父母拉着他的手,哭着呼喚:“張磊,你醒過來吧,你這麼孝敬爸爸媽媽,就醒過來看看我們吧。”年輕的女友程麗(化名)用手機在他耳邊播放了他們曾經一起唱過的《我想大聲告訴你》。 [3] 
可是奇蹟並沒有出現,沒有一種聲音能將張磊喚醒。按照親戚們的指點,夫婦倆去菜市場買了一條野生河魚,然後在河水裏將魚放生。隨後,他們又將兒子的衣服褲子收好,請人帶去“收魂”。胡久紅感到,自己就像瘋了一樣,“只要能救兒子,我們什麼方法都不拒絕”。
他們不懂,躺在病牀上的張磊還有心跳,怎麼就被宣告了“死亡”。醫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向圍住他的病人家屬解釋腦死亡的含義:病人無自主呼吸,一切反射消失,腦電靜止。
幾個小時後,這對夫婦終於接受了這絕望的現實,整個人癱倒在地上。
我沒敢再細問當時的情形。但屋裏的悲傷比煤氣味還要濃,張天鋭用雙手捂住了臉,“孩子就是我們的希望啊,在,希望變成了肥皂泡,什麼都沒了。
“是不是捐得太多了,孩子身上要到處動刀子,疼啊。”
6月5日早上8點,張天鋭癱在病房前“動都不能動”,胡久紅被自己的姐姐攙扶着走進醫生辦公室。她小聲地向在場的醫生説出自己的決定:“兒子沒希望治好了,我們想把他的器官捐出來。”
這是個不大的縣城。一個當地人悄悄告訴我:“這裏很忌諱這個,要留個全屍,如果傳出去了,恐怕在當地連生活都生活不下去。”
可是最初,胡久紅還來不及考慮這些。醫生向她解釋“腦死亡”時,曾經提到國外的人對腦死亡的接受度比較高,很多腦死亡患者都進行了器官捐獻。那時,這個母親已經接近崩潰,但這句話卻好像突然給了她啓示。
在家裏,夫妻倆每天辛苦工作之餘,僅有的娛樂生活就是打開那台100元的破電視。他們捨不得買機頂盒,便偷偷地將一條天線接出屋外。儘管只能收看到中央一台和京山縣電視台,可電視劇裏“捐眼角膜”的情節卻曾深深地打動過他們。
張磊被宣佈“腦死亡”的那一晚,夫妻倆仍舊守在病房外。矮小的母親靠着醫院的白瓷磚牆壁,她站不穩,眼睛也哭壞了,連報紙上的字都看不清。
“當時什麼感覺都沒得,就是痛苦。”胡久紅呆坐在小板凳上,説到那個晚上,眼裏幾乎沒有了光。
她幻想着有人來救救兒子,大腦壞了,能再移植一個健康的大腦。不能,當然不能。“我那時就想,醫院裏別人的孩子,也許肝壞了,腎壞了,他們也像張磊一樣,等人救啊。”
當胡久紅把捐獻器官的念頭提出來時,周圍的親戚們都沉默了,沒有人表示贊同。這個小個子女人一輩子都脾氣温順,只有這一次,倔強得令人吃驚。“孩子是我生的,我有這個權利。”她不容分説。
如今,這對夫妻已經記不清,他們在這個念頭上究竟來來回回地掙扎了多久。兩人整夜抱頭痛哭,張天鋭決定順從妻子的主意。“孩子燒了,也是一把灰,捐了,沒白來這世上一次。”他一邊説着,一邊起身從櫃子裏拿出張磊已被磨卷邊兒的學生證,讓我看上面的證件照。那是個相貌清秀的小夥子,正對着鏡頭微笑。
在整個縣城裏,這是第一宗遺體器官捐獻的案例。最初,醫護人員們甚至不知道捐獻該從何入手。一位泌尿科醫生主動提出,自己曾經在武漢參加過器官移植方面的培訓,可以幫忙聯繫武漢市紅十字會
6月5日上午11點10分,武漢市紅十字會器官捐獻管理中心負責人駱鋼強帶着3名醫生趕到京山縣城。
這是他第一次在重症監護室外見到張磊的父母。那時,胡久紅垂頭喪氣地坐在病房外發呆,“很可憐的樣子”,張天鋭則躺在醫院的地上,“看起來已經筋疲力盡了”。這對匆匆做出決定的夫婦還不清楚自己即將面對什麼。他們甚至不知道兒子究竟有哪些器官可以捐獻。
胡久紅心裏想着,就捐對眼角膜吧。
可駱鋼強卻發現,年輕的張磊身體健康。他嘗試着提出,眼角膜、肝臟、腎臟和一部分皮膚都可以進行捐獻。
對於這名已經在紅十字會工作了20多年的工作人員來説,“勸捐”絕不是輕鬆的工作。最常見的情況是,他會被憤怒的家屬連推帶搡攆出醫院,“你怎麼找到這裏的。滾。”
可眼前的夫妻倆,除了悲傷,反應很平靜。張天鋭想了一會兒,問道:“是不是捐得太多了。孩子身上要到處動刀子,疼啊。”
“捐一個器官和捐幾個器官的程序是一樣的,都要開刀。不過,捐的器官越多,做出的貢獻越大。好多人等着救命啊。”駱鋼強勸説道。
“總是捐,不如多捐些。”張天鋭用勁地抹了一下眼淚,和妻子在早已準備好的器官捐獻協議書上顫顫抖抖地寫下了名字,同意進行無償捐獻。
“還有沒有什麼要求。”駱鋼強問。
“將來能告訴我們受捐的人在哪兒嗎,我們想知道孩子在哪裏活着。”張天鋭問。
駱鋼強不得不讓這對父母失望了,原則上,捐獻者與受捐者之間應該“互盲”。張天鋭失望地點點頭,“那算了,只要他們健康。”
當他們走出門外時,連日來也一直守候在醫院的親戚和張磊的同學都圍了上來。“捐什麼了”有人問。
“眼角膜。”這對老實的夫婦只能含含糊糊地回答。
“不敢和他們説啊。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最後走時能是一個整身子。”張天鋭嘆了口氣。
後來發生的事情證明,他們的擔心並非多餘。張磊去世後,有人提着香蕉和蘋果來看望他們,卻問道:“捐獻器官是不是收錢了”
張天鋭感到,有人在背後戳他們的脊樑骨。也正因如此,他們拒絕了此前所有的採訪,生怕被更多人知道。在我去採訪的第一個晚上,他們把我引進屋,然後把大門緊緊地關上,同時反覆地叮囑我:“白天人太多,千萬別來找我們。”
決定放棄對張磊的治療時,講話一向粗聲大氣的父親站在病牀邊哭了,“兒子,原來你要幫我去扛氣,我都不願意。走到這步,我也不想。但把器官捐了,就好像你還活着。我把你養育一場,也值了。”
母親已經根本説不出話來,她緊緊抱住了兒子,用自己滿是淚水的臉頰貼緊了兒子的臉頰。這是他們之間的最後一次擁抱。
16點40分,管牀醫生袁以剛拔除呼吸機,將“就像睡着了一樣”的張磊推進手術室。心電圖顯示,這個只有22歲的年輕人的心跳由100多次,慢慢降為30多次。17點整,心電圖成為一條直線。
張磊走了。
“我報答不了他什麼,只能盡力去幫助其他人。”
來自武漢市同濟醫院和湖北省人民醫院的3位醫生,從這個年輕的死者身上獲取了一對眼角膜、一對腎臟、一顆肝臟以及2000平方釐米的皮膚。這些器官被分別包好,放在天藍色的冰桶裏。然後,他們就像對待一個剛剛結束手術的病人那樣,小心翼翼地為遺體進行縫合。
同在手術室裏配合這台特殊手術的袁以剛還記得,醫護人員最後為這個年輕人穿上了他姑媽買來的白襯衫和西裝,筆挺筆挺的。這是張磊一生中第一次穿這麼正式的衣服。根據當地的習俗,家人還請醫護人員用一些小拇指般粗細的帶子繫住了張磊的袖口、褲腰和褲腿。
當一切結束後,為了表達對死者的尊重,3位醫生以及一名護士對遺體進行三鞠躬。
這個“必須比120還要快”的小團隊沒有在縣城多逗留一分鐘,他們帶着張磊生命的一部分,於6月5日夜裏11點到達武漢。
僅僅就在10多分鐘後,51歲的王榮(化名)成為第一個被推進手術室的病人。這個女人被可怕的肝硬化已經整整折磨了一年,基本只能在醫院卧牀。她的消化道早已不能工作,1年來,除了稀飯和麪條她幾乎沒有吃過其他東西,體重掉下整整25公斤。
她的手臂瘦得像根竹竿,腹部卻被積水充滿,鼓了起來。她一度以為,“沒得希望了”。肝源太少,王榮的一些病友整整等了兩年,還有更多人,在漫長的等待中死去了。
因此,當6月5日下午,這個女人在被通知前往同濟醫院參加配型時,她簡直不能相信自己的人生會出現這樣的轉機。配型結果顯示,她可以接受器官移植手術。
如今,當我在重症監護室裏見到她時,儘管她身體極其虛弱,但腹部的積水已經消失。曾經由於肝病而發黃的眼白,也正慢慢褪回原本的顏色。等到出院,這個整整一年都在捱餓的女人,最想喝一碗蓮藕排骨湯。
她是從醫生那裏聽説捐贈者是個22歲的小夥子的。我本來必須趴在她嘴邊才能勉強聽見她説話,但一提起這件事,她努力用雙肘將自己從病牀上撐起來一點,用盡最大的力氣説:“我兒子也24歲了,我真感覺他的爸爸媽媽太偉大了,太偉大了。”
我晃了晃手裏的相機,問她:“能給你拍張照片嗎。”
她點頭表示同意。當鏡頭對準她時,她笑得很燦爛,伸出左手,比了一個V字手勢。“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的。”她説。
第二天凌晨,天還黑着,蓉蓉已經躺在湖北省人民醫院的手術室裏。這個畢業的大學生,只比張磊大3歲,可11年前,她就得了慢性腎炎。
這個貧困的家庭不得不舉家搬遷到武漢治病,父母以賣菜為生。蓉蓉一直成績優秀,考入了這座城市一所“211高校”的財會專業。可就在進入大學的那一年,她由腎炎轉為尿毒症,再也沒有排尿。此後,她每個星期要去醫院透析兩次,手臂上密密麻麻地全是扎針時留下的疤痕。
在發給我的短信裏,這個女孩説她喜歡穿時裝。可是她的媽媽告訴我,開始透析後,她就再也沒有穿過短袖上衣。
有時,她覺得熬不下去了,就問媽媽:“你為什麼要救我。我活着,我的親人都跟着一起受折磨。”她媽媽流着眼淚重複着這些話給我聽,“好多人都讓我放棄她,可那是我的女兒啊。”
幾乎就在撤走張磊呼吸機的同時,蓉蓉接到了前往醫院進行配型的通知。結果是可以移植。
凌晨3點半,蓉蓉握了握媽媽的手,然後被推進手術室。3個多小時後,醫生出來告訴焦急的母親:“手術很成功。”
幾天後,從網絡新聞上看到對張磊的報道時,全家人才猜出這顆腎臟的來歷。蓉蓉媽媽的眼圈紅了:“做父母哪個不曉得失去孩子的心情。他的爸媽好偉大,救了好多人吶。”
緊接着,又有一名30多歲的尿毒症患者進入手術室。4個小時後,他成功換腎,他已經可以擺脱透析機了。
等到時鐘指針轉動到6月6日早上8點,右眼幾乎完全失明的李可(化名)在同濟醫院接受了角膜移植手術。6年前,她因一次小感冒而感染角膜炎,如今,角膜已經潰爛、穿孔。因為只有一隻眼睛有視力,她常常撞在牆上摔倒。為了這隻角膜,她已經足足等待了5年。兩個小時的手術結束後,就在當天,她發現自己的視力恢復到0.5,“能看見桌子和樹了”。
與其他受捐者一樣,她也不知道捐贈者的信息。“只聽説他很年輕,真的謝謝他,謝謝他的家人。”她曾經向媒體表示,自己和妹妹也願意捐獻器官。“如果不是這位好心人,我可能一輩子都看不見。我報答不了他什麼,只能盡力去幫助其他人。”
張磊的另外一片眼角膜,被小心地存放在同濟醫院眼庫內一台綠色的冰箱裏。醫生説,過不了多長時間,這片年輕的角膜就將帶給另一個病人以光明。
“我會好好賺錢,照顧你,照顧爸爸媽媽。”
6月5日傍晚,獲取器官的手術剛剛結束,為了避免熟人看到,幾個親戚快跑着把被白布單裹好的張磊運進醫院樓下的殯儀館車裏。第二天,張磊被火化,骨灰送回老家祖墳,他的背後是一片松樹林,面前種着高粱和西瓜。
回到縣城,胡久紅必須不停地幹活。她希望自己一刻都閒不下來,這樣就不會想到已經離開的兒子。“心情就像的下雨天一樣,冰冰涼涼。”她拉着我的手哭了起來。
有時,她在擦地,恍惚覺得兒子就坐在牀上,“我和他説説話,就像他還沒走,只是我摸不着他。”甚至走在街上,她看到別人一家三口説説笑笑地經過,心裏也疼。
這些年,這對夫婦一直在為生計發愁。京山縣已經有一些住宅區安了天然氣,眼看着,送煤氣罐這個生意就要搞不成了。他們也想過帶張磊出去旅遊,可是沒有時間,更沒有錢。他們窘迫地回憶起,平常挺少和孩子聊天。
我問:“張磊有什麼愛好。”
父親説:“有時願意看看小説。”
母親卻反駁:“沒有,啥時候看過小説。”然後,兩個人各自別過頭去。
張磊的書本和衣服,已經全部“燒”給他了。根據當地風俗,後輩沒結婚仍然算小孩子,未能盡孝於父母,家裏不設靈堂。
胡久紅費力地跪在已經裂縫的瓷磚上,從牀底拉出了一個小木箱,取出一個被黑色塑料袋層層包住的小包裹,裏面放着張磊生前僅有的5張照片。這是一個白淨秀氣的小夥子,喜歡穿白色的襯衫,在鏡頭前,總是笑呵呵的。
我問他們:“後悔捐獻嗎。”
“捐了,起碼還能讓孩子的一部分繼續活着。”張天鋭回答我。
他沉默了一陣,又低聲説:“但孩子死得慘,死了之後還要開膛破肚,叫誰也是難受的。”
他決定出去透透氣。胡久紅離我坐得更近了一點,壓低了聲音説:“我整夜整夜睡不着,閉上眼睛就看見兒子的臉。”她向丈夫的方向張望了一下,“怕他爸爸擔心,不敢和他説。”
6月15日,夫妻倆來到位於武漢市石門峯陵園的武漢遺體捐獻者紀念碑前,“張磊”是這塊灰色石碑上的第385個名字。他們蹲下身去,輕輕地摸了摸那兩個字。
半年前,張磊在京山結識了小他兩歲的女友程麗。比起為生存忙碌的張磊父母,程麗似乎更瞭解這個年輕人:他心地好,説起話來總是細聲細氣的。他喜歡聽陳奕迅的歌,喜歡玩“魔獸”,有時也去打打桌球。他的笑容總是“很有感染力”,在KTV裏,這兩個年輕人常常合唱“五月天”的《知足 [2]  ,因為裏面的歌詞寫道,“如果我愛上你的笑容,要怎麼收藏,怎麼擁有……”
像很多戀愛中的年輕人一樣,程麗喜歡幻想自己未來的家,比如,“結婚照要掛在哪面牆上”,“書櫃要什麼樣式的”。張磊總是笑着聽,並向年輕的戀人保證:“我會好好賺錢,照顧你,照顧爸爸媽媽。”
一切都已經計劃好了。等到張磊的工作穩定下來,他們就去兩家見雙方父母,定下婚期。
“總之,跟他在一起,怎麼樣都好。”這個剛剛20歲的女孩羞澀地笑了笑,眼角卻依舊掛着憂傷。
2011年5月31日早上7點,22歲的張磊在小雨中走出家門,他拿起手機,打電話給程麗,督促她起牀上班,不要遲到。他們正在電話裏開心地聊着,程麗突然聽到一聲悶響,手機裏再也沒聲音了。

生命的禮物公益歌曲

生命的禮物 [1] 
作詞:王平久
作曲:常石磊
演唱:任賢齊
當你醒過來問候你好
守候你身旁唱着歌謠
熟悉和陌生並不重要
你我的臉龐寫滿微笑
你的需要也是我需要
彼此的渴望彼此知道
我願意付出無論多少
只要你勇敢面對就好
相同的血脈相同心跳
每一次呼吸都是擁抱
愛千里迢迢總能聽到
生命的禮物生命祈禱
你的需要也是我需要
彼此的渴望彼此知道
我願意付出無論多少
只要你勇敢面對就好
相同的血脈相同心跳
每一次呼吸都是擁抱
愛千里迢迢總能聽到
生命的禮物生命祈禱
相同的陽光相同照耀
每一次流淌温暖懷抱
沸騰一份愛澎湃心潮
生命的禮物生命不老
2010年11月23日,豆豆作為“福田微笑大使”參加“”福田區文明禮儀教育實踐活動啓動儀式,並上台接受領導頒發的授帶和聘書,為大家演唱歌曲《生命的禮物》。

生命的禮物歌曲介紹

經過個人不懈的努力及業內朋友的幫助下,在2010年末擁有了他人生中自己的第一張EP,包含三首原創歌曲《那朵花》《哎...北京》《借我一滴眼淚》。三首歌全是由邊海峯以及他音樂圈朋友一起創作打造的。
聲音特色:與眾沙啞不同的沙啞,他的聲音聽起來空靈且飄渺。

生命的禮物歌詞介紹

雪輕飄飄的落下 不知道哪裏才是它的家
輕靈的紛飛的雪花 像你心靈一樣美麗無暇
夜靜悄悄的走了 卻只留下了一絲絲牽掛
你像那飄落的雪啊 在我心中慢慢的融化
生命的禮物 是你讓我不再感到孤獨
枕邊你留下的香 像你温柔的模樣
那份真在我心中流淌
生命的禮物 是她讓我不再感到迷茫
空氣中你的芬芳 讓房間不再空蕩
這份愛 是你送我的禮物

生命的禮物歌手介紹

姓名:邊海峯
邊海峯(18張)職業:歌手
民族:漢
祖籍:河北
現住:北京
生日:6月13日
星座:雙子
身高:180釐米
體重:65公斤
血型:AB
性格:內外雙重
喜歡的歌手:汪峯 許巍
喜歡的演員:孫紅雷 黃渤 範偉
喜歡的顏色:黑色 白色 紅色
特長:詞曲創作 吉他

生命的禮物播出信息

2022年9月12日,在第二屆巴西“中國影視作品展播季”中展播。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