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脊髓灰質炎

(急性傳染病)

鎖定
脊髓灰質炎,亦稱“小兒麻痹症”,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為急性傳染病。病毒主要包括1、2、3三種血清型,其中引起癱瘓的主要為1型。病毒對神經元具有侵害性,導致神經元變性、壞死,嚴重時導致患者癱瘓。人類是其唯一的天然宿主,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大部分感染者(90%-95%)為隱性感染,表現無症狀。部分患者可有發熱、頭痛、咽痛、倦怠等症狀,而由於病毒可侵犯神經系統,患者還可能出現癱瘓等臨牀表現,重者甚至因呼吸肌麻痹致死。
不同臨牀分型之間的症狀呈現差異,從隱性感染、到非特異性流感樣症狀,再到嚴重時的急性弛緩性癱瘓,甚至可以危及生命。癱瘓型脊髓灰質炎的患者會出現前驅期、癱瘓前期、癱瘓期、恢復期和後遺症期這五個病程階段。其傳播途徑主要是糞口途徑,病毒經口進入腸道後在腸道中繁殖。
目前尚無針對脊髓灰質炎病毒的特效藥,治療主要為對症支持治療以及促進神經肌肉功能的恢復。接種疫苗是最主要的預防手段。全球還未完全消滅脊髓灰質炎,入境野生病毒導致的病例仍存在風險。
脊髓灰質炎的診斷主要依賴於病史詢問、臨牀表現和相關實驗室檢查,包括糞便病毒分離和(或)血清特異性抗體檢測等。預後根據病程類型和病情嚴重程度的不同而有差異,病情較輕的患兒能順利恢復,但重症癱瘓型則可能導致嚴重後果。
中醫病名
脊髓灰質炎
外文名
Poliomyelitis
別    名
小兒麻痹症
就診科室
兒科、感染科、康復科
多發羣體
5歲以下兒童
常見發病部位
神經系統腸道
常見病因
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
常見症狀
熱、頭痛、咽痛、倦怠,急性遲緩性癱瘓,呼吸肌麻痹
傳染性
傳播途徑
糞口途徑
是否遺傳
相關藥物
上腺皮質激素、維生素B1維生素B12地巴唑加蘭他敏

脊髓灰質炎流行病學

在實施疫苗免疫之前,脊髓灰質炎病毒感染呈自然流行狀態,發病率高,可成為地方性流行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夏秋季為流行高峯。中國7~9月發病最多,一般以5歲以下兒童為主。
普及口服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之後,該病發病率顯著下降。2000年中國已經實現了無脊髓灰質炎的目標,進入維持無脊灰狀態階段。不過,在全球消滅脊髓灰質炎之前,中國仍存在輸入性野生病毒所致脊髓灰質炎的風險。

脊髓灰質炎病因

脊髓灰質炎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脊髓灰質炎發病原因

該病主要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是一種嚴重的傳染性疾病。
脊髓灰質病毒屬於微小RNA病毒科腸道病毒屬,包括3個血清型(1、2、3型),引起癱瘓的多為1型,佔80%~90%,其次為3型。
該病毒具有嗜神經性,導致受感染的神經元變性、壞死,嚴重時導致患者癱瘓。該病毒非常耐寒,乙醚氯仿乙醇無法將其滅活,但電離輻射甲醛氧化劑含氯消毒劑、高温、紫外線苯酚等可迅速將其滅活。

脊髓灰質炎誘發因素

與確診的脊髓灰質炎患者有密切接觸史。
近期曾到過脊髓灰質炎流行的地區。
近期當地發生脊髓灰質炎野生型病毒輸入事件。

脊髓灰質炎症狀

脊髓灰質炎患者臨牀表現多樣,不同臨牀分型之間的症狀有很大差異。從無症狀的隱性感染,到病情較輕時的僅有發熱、頭痛、咽痛、倦怠、食慾減退等非特性流感樣表現,到病情嚴重時的不對稱性弛緩性癱瘓,甚至呼吸肌麻痹,可危及生命。
  • 隱性感染性脊髓灰質炎
佔全部感染病例的90%~95%,感染後沒有任何症狀。
  • 頓挫型脊髓灰質炎
大約5%的患者在感染1~2周內出現非特異性流感樣症狀,表現為發熱、頭痛、咽痛、倦怠、食慾減退、嘔吐和腹痛等。
  • 非癱瘓性脊髓灰質炎
約1%的患者除了上述非特異性流感樣症狀外,還會有更嚴重的頭痛、噁心、嘔吐以及頸部、軀幹和四肢後部的疼痛和僵硬。
患者一般在3~5天內熱退,腦膜刺激徵可持續2周,但無癱瘓表現。
  • 癱瘓型脊髓灰質炎
大約0.1%的感染患者會表現為癱瘓型,該型患者不僅具有上述非癱瘓型的臨牀表現,且病損累及脊髓前角灰質、腦和腦神經。按癱瘓發生的部位又分為脊髓癱瘓型脊髓灰質炎、延髓脊髓灰質炎和腦灰質炎,會引起相應神經元的損傷,產生肢體馳緩性癱瘓或呼吸肌麻痹的表現。
具體可分為5期,即前驅期、癱瘓前期、癱瘓期、恢復期和後遺症期。
前驅期
與上述頓挫型臨牀表現類似,通常經過1~4天,熱退、症狀消失。此期相當於第一次病毒血症,此後患者會經歷2~5天的無症狀期或靜止期。
癱瘓前期
患者此期會再次發熱,體温可達>39°C,常伴有寒戰不適、肌肉疼痛無力、嘔吐、頸強直。此期可持續2~3天。
癱瘓期
一般在第2次發熱體温開始下降時或在高熱與肌痛處於高峯時發生癱瘓,短期內(通常3~4天)癱瘓達到最嚴重程度,退熱後癱瘓不再進展。根據病變部位可分為4型:
  • 脊髓型:此型最多見,癱瘓多為下運動神經元性,表現為急性遲緩性癱瘓,其特點:癱瘓肌羣分佈不均勻、不對稱,好發於下肢單側,近端大肌羣癱瘓出現早且重,不伴感覺障礙。如果發生上行癱瘓者,即由下肢向上蔓延至腹、背、頸部而達到延髓。
  • 腦幹型:此型影響伴有腦神經支配的肌羣,特別是軟齶和咽部肌肉容易受累,極少數可以累及延髓呼吸和循環中樞,產生呼吸肌麻痹等表現。
  • 腦炎型:主要表現為神經錯亂和意識障礙,多見於嬰兒,此型是唯一以為特徵的脊髓灰質炎,可出現痙攣性癱瘓,表現為上運動神經元受損,極少見。
  • 混合型:兼有脊髓型和腦幹型癱瘓的臨牀表現,可出現肢體癱瘓、腦神經受損、呼吸中樞損害、血管運動中樞損害等。
恢復期
癱瘓期一般持續1~2周,此後進入恢復期,癱瘓肌肉的功能逐漸恢復。一般從遠端肌羣開始恢復。癱瘓輕者1~3月可恢復,但重者可能經過數月更長時間才能恢復。
後遺症期
發病2年以上,癱瘓肌肉功能仍不能恢復,即進入此期。運動神經元變性壞死導致相應肌肉功能喪失,引起肢體肌肉萎縮、軀幹或肢體畸形、脊柱彎曲、馬蹄足內翻或外翻等。

脊髓灰質炎就醫

曾去過有脊髓灰質炎的疫區,出現發熱、多汗、煩躁、肌肉痠痛及肢體感覺過敏,甚至有肌肉的運動遲緩麻痹時,需及時就醫。

脊髓灰質炎診斷流程

就醫時醫生可能會問如下問題:
  • 近期有沒有接觸過確診為脊髓灰質炎的病人;
  • 近期有沒有到過脊髓灰質炎流行的地區;
  • 居住地是否有脊髓灰質炎野生型的報告;
  • 是否按照正規的脊髓灰質炎免疫的流程接種;
  • 是否有免疫缺陷方面的問題或者疾病。
醫生會根據患者是否有接觸史、接種疫苗史及臨牀表現,結合糞便病毒分離和(或)血清特異性抗體檢測,來確定診斷。

脊髓灰質炎就診科室

兒科、感染科。
經有效治療後,常還需就診於康復科進行康復治療。

脊髓灰質炎相關檢查

  • 查體
主要對患者進行神經系統的體格檢查,檢查患者感覺神經、生理及病理反射、肌力肌張力等情況。
  • 實驗室檢查
糞便病毒分離
從糞便中分離到脊髓灰質炎病毒,然後利用測序分析或者特異性抗血清中和實驗鑑別其血清型,是該病最重要的確診性試驗。
血清免疫學檢查
脊髓灰質炎病毒血清型分為3型,特異性抗血清中和實驗可檢測血清型,恢復期血清中IgG抗體比急性期抗體效價升高4倍以上有診斷意義。
腦脊液檢查
不同時期的腦脊液檢查結果有區別。前驅期腦脊液一般正常,癱瘓前期腦脊液壓力增高,白細胞輕度增加,蛋白輕度增加,細胞數多於癱瘓後3周時恢復正常,蛋白質可在4~6周時恢復正常,呈現蛋白-細胞數分離現象,糖、氯化物和腦脊液培養一般正常。

脊髓灰質炎鑑別診斷

癱瘓型脊髓灰質炎處於癱瘓前期時,需與其他病毒性腦炎、結核性腦膜炎等鑑別,其中,結核性腦膜炎可有腦膜刺激徵,但脊髓灰質炎腦脊液檢查符合無菌性腦膜炎,糞便中可查到脊髓灰質炎病毒。
癱瘓型脊髓灰質炎處於癱瘓期時,還需要與吉蘭-巴雷綜合徵、橫貫性脊髓炎以及外傷性癱瘓等進行鑑別,必要時可藉助相關檢查。其中,吉蘭-巴雷綜合徵最難鑑別,但其具有對稱性癱瘓、感覺障礙和錐體束徵等特點,可用於鑑別。

脊髓灰質炎治療

根據患者具體的脊髓灰質炎類型及病情嚴重程度,需採取不同方法進行處理,強調個性化治療。
目前沒有針對脊髓灰質炎病毒的特效藥,以對症支持治療、促進神經肌肉功能恢復為主。

脊髓灰質炎急性期治療

急性期以對症治療為主。
對於癱瘓急性期患者,應收治住院進行對症支持治療,主要是卧牀休息、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來控制發熱及減緩病情的快速進展,以及使用鎮痛、解熱及止痛藥物緩解肌肉的疼痛等不適症狀。此外,還包括針對伴有呼吸功能障礙患者的呼吸支持治療等。

脊髓灰質炎一般治療

  • 前驅期及癱瘓前期治療
患者卧牀休息,儘量避免肌肉注射、手術等刺激及損傷,以減少癱瘓的發生。
  • 癱瘓期治療
應將癱瘓肢體置於功能位,避免刺激及受壓。
對於較大兒童,在牀墊下放置木板,可減輕背部肌肉痙攣引起的疼痛,熱敷也有效。
下肢癱瘓病例,可用踏足板防止發生足下垂。
  • 恢復期及後遺症期治療
體温恢復正常、癱瘓停止進展後,可首選綜合康復訓練,包括:運動療法、矯形支具等,康復訓練過程中需定期評估患者運動功能。

脊髓灰質炎藥物治療

目前尚無特效抗病毒治療,以對症治療為主。
對於前驅期及癱瘓前期脊髓灰質炎患者,如發熱較高、病情進展迅速,可短時間內運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如煩躁不安、發熱、肌肉劇烈疼痛,可用解熱鎮痛藥物以緩解症狀。
對於癱瘓期患者,還可使用神經細胞的營養性藥物(如維生素B1B12)、促神經傳導藥物(如地巴唑)及增進肌肉張力的藥物(如加蘭他敏等),以促進功能恢復。

脊髓灰質炎手術治療

該疾病本身無需手術,但如因嚴重癱瘓造成畸形,可採用矯形手術治療。

脊髓灰質炎中醫治療

對於恢復期及後遺症期癱瘓型脊髓灰質炎患者,可以輔助中醫按摩推拿針灸理療等,以促進癱瘓肌肉的恢復。建議到正規醫療機構,在醫師指導下治療。

脊髓灰質炎預後

隱性感染性脊髓灰質炎、頓挫型脊髓灰質炎及非癱瘓型脊髓灰質炎,一般預後良好,也沒有長期後遺症。
癱瘓型脊髓灰質炎的預後主要取決於中樞神經系統受累的程度。嚴重的延髓受累病例病死率高達60%,相對較輕的延髓或脊髓受累病例病死率為5%~10%。
總體來説,病情較輕的患兒多數能較順利地恢復,癱瘓嚴重的病例完全康復的可能性較小,且多數留有後遺症。

脊髓灰質炎後遺症

隱性感染性脊髓灰質炎、頓挫型脊髓灰質炎及非癱瘓型脊髓灰質炎,一般不會有後遺症。
只有因神經系統受損嚴重而出現癱瘓症狀的癱瘓型脊髓灰質炎患者,可能會出現肌肉萎縮、肢體或軀幹畸形等後遺症。

脊髓灰質炎康復

對於癱瘓型脊髓灰質炎患者而言,康復治療非常重要,主要包括功能鍛鍊和理療、水療等方式。
  • 功能鍛鍊
醫生會根據患者肢體功能障礙嚴重程度制定個體化肌力訓練計劃,並根據肌力和耐力變化隨時調整訓練計劃。一般建議進行中等強度有氧訓練、低強度肌力訓練。
  • 理療和水療
理療包括不產生疲勞的練習、拉伸、按摩,每週定時規律進行。
水療對於患者的心理調適、放鬆具有積極意義,同時能提高患者獨立性,並使患者獲得更好的運動控制和平衡能力。

脊髓灰質炎併發症

脊髓灰質炎最主要的併發症為呼吸系統併發症,多見於延髓型呼吸麻痹患者,可繼發肺炎肺不張急性肺水腫等。部分患者户檢可發現心肌病變,多由病毒直接引起,但僅根據臨牀表現較難確診。消化系統併發症為消化道出血腸麻痹急性胃擴張等。其他併發症還包括尿留所致的尿路感染,長期卧牀導致的壓瘡及氮、鈣負平衡,表現為骨質疏鬆、尿路結石和腎衰等。病毒亦可侵犯心肌,導致心電圖T波、S-T段和P-R間期改變,見於10%~20%的患者。

脊髓灰質炎預防

  • 管理傳染源
早期發現患者,及時疫情報告,進行詳細的流行病學調查。患者自起病日起至少隔離40天,最初1周強調呼吸道和胃腸道隔離。密切接觸者應醫學觀察20天,對於病毒攜帶者應按患者的要求隔離。
  • 切斷傳播途徑
急性期患者糞便用20%含氯石灰乳劑,將糞便浸泡消毒1~2小時或用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後再排放,沾有糞便的尿布、衣褲應煮沸消毒,被服應日光暴曬。加強水、糞便和食品衞生管理。
目前中國的脊髓灰質炎疫苗有:脊髓灰質炎(脊灰)滅活疫苗(IPV)、二價脊灰減毒活疫苗(脊灰減毒活疫苗,bOPV)。除此之外,還包括含脊髓灰質炎(脊灰)滅活疫苗(IPV)成分的聯合疫苗,如:吸附無細胞百白破滅活脊髓灰質炎和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聯合疫苗。
目前,《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兒童免疫程序及説明(2021年版)》中脊灰疫苗的免疫程序與接種方法為:
接種對象及劑次:共接種4劑,其中2月齡、3月齡各接種1劑IPV,4月齡、4週歲各接種1劑bOPV。
接種途徑:IPV:肌內注射。bOPV:口服。
接種劑量:IPV:0.5ml。bOPV:糖丸劑型每次1粒;液體劑型每次2滴(約0.1ml)。
如果兒童已按疫苗説明書接種過IPV或含IPV成分的聯合疫苗(如:吸附無細胞百白破滅活脊髓灰質炎和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聯合疫苗),可視為完成相應劑次的脊灰疫苗接種。全程IPV的免疫程序為2月齡、3月齡、4月齡和18月齡各接種1劑;如兒童已按免疫程序完成4劑次含IPV成分疫苗接種,則4歲無需再接種bOPV。
原發性免疫缺陷、胸腺疾病、HIV感染、正在接受化療的惡性腫瘤、近期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正在使用具有免疫抑制或免疫調節作用的藥物(例如大劑量全身皮質類固醇激素、烷化劑、抗代謝藥物、TNF-α抑制劑、IL-1阻滯劑或其他免疫細胞靶向單克隆抗體治療)、目前或近期曾接受免疫細胞靶向放射治療者,建議按照説明書全程使用IPV。
上海市宣佈自2020年10月1日起,為維持上海市無脊髓灰質炎狀態,進一步減少由脊灰減毒活疫苗(OPV)疫苗株引起的脊灰減毒活疫苗相關病例(VAPP)、脊灰減毒活疫苗衍生病毒病例(VDPV)及其相關事件發生,調整上海市免疫規劃脊灰疫苗免疫程序,調整後程序為2月齡、3月齡、4月齡和18月齡兒童各接種1劑脊灰滅活疫苗(IPV)。
江蘇省決定於2023年1月1日起將現行“2劑次脊灰滅活疫苗(IPV)+2劑次二價口服脊灰減毒活疫苗(bOPV)”調整為“4劑次脊灰滅活疫苗(IPV)。
浙江省自2023年7月1日起將脊灰疫苗常規免疫接種方案由現行的“2劑脊灰滅活疫苗(IPV)+2劑二價口服脊灰減毒活疫苗(bOPV)”調整為“4劑次IPV”。
未服過疫苗的幼兒、孕婦、醫務人員、免疫力低下者、扁桃體摘除等局部手術後或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患者及兒童,若與患者密切接觸,應及早肌內注射丙種球蛋白。推薦劑量0.3~0.5mL/kg,每月1次,連用2次,免疫效果可維持2個月。

脊髓灰質炎疫情情況

當地時間2022年5月18日,莫桑比克政府宣佈,該國在時隔30年後再次出現脊髓灰質炎疫情。
  • 美國
當地時間2022年7月21日,美國紐約州奧爾巴尼市報告出現小兒麻痹症病例(脊髓灰質炎),為近十年來美國首例。
2022年7月28日,巴基斯坦衞生部説,該國西北部開伯爾-普什圖省發現一例兒童感染脊髓灰質炎病毒的病例,所感染病毒類型為野生脊髓灰質炎病毒,這是今年該國發現的第14例脊髓灰質炎病例。

脊髓灰質炎相關訊息

2022年10月,世界衞生組織(WHO)消滅脊灰項目主任艾丹·奧李瑞(Aidan O’Leary)在會上稱,預計在2023年阻斷脊髓灰質炎的傳播,在2026年實現消滅脊灰。
2023年8月25日,世界衞生組織宣佈,脊髓灰質炎(脊灰)病毒的傳播風險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據世衞組織介紹,自委員會上一次評估會議以來,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分別報告1例和5例新增野生脊髓灰質炎病毒感染病例;在非洲,自2022年2月在當地發現野生脊灰病毒以來,多個國家的協調行動已經讓情況好轉。自2022年8月10日以來,莫桑比克沒有報告新增病例,但委員會認為,此前的相關評估尚無法排除馬拉維和莫桑比克仍存在野生脊灰病毒傳播的可能性。
參考來源: [1-1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