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甜研303

鎖定
甜研303是標準偏高糖型多倍體甜菜新品種,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甜菜研究所育成,由同一母本四倍體晶系甜425分別與父本甜202和甜217品系雜交而成,是適應這種形勢而育成的高糖、抗病型多倍體品種,對根腐病和褐斑病有較強的抗耐能力、對叢根病、白粉病和黃化毒病亦有一定抗性。
中文學名
甜研303
研究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甜菜研究所
母    本
四倍體晶系甜425
父    本
甜202和甜217

甜研303選育過程

甜研303 甜研303 [1]
甜研303,1983年用甜425四倍體與202二倍體按3:1雜交,配製組合,種子混收,生產上利用其雜種一代優勢。1987—1989年參加省區域試驗,1989年提前進入生產試驗。1988年同時參加全國甜菜品種區域試驗,1991年2月經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命名為推廣良種。
四倍體親本甜425由3個系號組成,抗褐斑病性較強,含糖中等偏高,葉叢較矮。二倍體甜202是經單株選擇,品系間雜交形成的二倍體品系,適應性較廣,配合力高。制種時,四倍體3個系號按相同的比例配合,然後再與二倍體配製雜交種,用於生產,增加了雜交一代種子的遺傳異質性和對不同環境條件的適應能力。 [2] 

甜研303產量表現

據有關資料顯示,甜研303在生產試驗中,甜研303平均根產量1927.3公斤/畝,含糖16.86%,比雙八當地種提高根產量10.2—10.5%,增加含糖0.49—0.3度,含糖量提高14.4—12.3%。
1988—1989年在吉林、內蒙古遼寧、新疆、甘肅寧夏江蘇山東等省試驗中、甜研303在各個點次含糖率比當地對照提高0.9—4.3度、在參試材料中均居首位。其含糖率性狀在如此廣闊地區不同的條件下表現穩定,是歷屆區域試驗中所沒有的。 [2] 

甜研303特徵特性

甜研303與國外引進的民主德國、波蘭等10個新育成的多倍體品種或雄性不育雜交種比較,甜研303抗病性較強,含糖率顯著提高。含糖率比國外品種提高3.6—7.2度,褐斑病級數降低1—1.3級。1989年在遼寧昌圖試驗,由於水澇,根腐病嚴重,根產量,含糖急劇下降,甜研303仍保持穩定生產能力,提高54—62%,含糖率提高3.2—3.5度。
甜研303抗褐斑病,耐根腐病,適應性廣。葉形蛇形,葉叢斜立,生長勢強,根皮白色,根溝淺,根形為圓錐形,葉長20—23釐米,株高57—60釐米,種球千粒重29—30.4克。 [2] 

甜研303栽培要點

適宜密植。株距25—30釐米,行距60—65釐米。畝保苗4000—4400株。適宜在黑鈣土,碳酸鹽黑土及蘇打草甸土地種植。
播前應精細整地,2—4片真葉時疏苗,8—10片真葉時定苗,定苗後應該結合追肥及時中耕。施肥宜氮磷結合,在施用農家肥每畝1500—2000公斤基礎上,全生長期施肥水平為純氮12—16公斤,磷15—20公斤,苗期以磷肥為主,氮肥不宜與種子混用,追肥以氮肥為主。要求土壤疏鬆。在良好栽培條件下更能發揮其增長潛力。在紙筒育苗條件下畝產可達4—4.5噸。
制種時,四倍體與二倍體親本應分別培育母根,在夏播或露地越冬條件下,越冬母根重以100—200克為宜,越冬窖藏温度在0—2度。栽培時,按母本與父本3︰1比例間隔栽培,行距55—65釐米,種子混收。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