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甘露鎮

(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甘露鎮)

鎖定
甘露是千年古鎮,設市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古名月溪,因境內月溪得名,隸屬無錫縣。
在告別了“水運經濟時代”後,陸路交通的通暢決定了地區的開發前景。由於甘露鎮處在無錫市的盡頭,相對以往來講,原先的交通優勢消失殆盡,經濟發展速度也沒有其他城鎮快。不過,禍福相依,這種相對隔斷也成全了甘露,不僅在城鎮面貌、民間建築上都較好地保留了原汁原味,在語言、文化的完整傳承也成為了值得挖掘的源泉。正如甘露鎮黨委書記金雲元所説,文化遺存是旅遊開發的稀缺資源,經過精心的商業策劃來發掘和打磨之後,將成為日後旅遊景區昌盛不衰的魅力源泉。
中文名
甘露
外文名
Ganlou
別    名
月溪
八湖福地
金甘露
行政區類別
社區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地理位置
鵝真蕩北,北橋街道西北,盪口東北方向
面    積
28 km²
下轄地區
甘露社區、松芝村、蔡灣村、羣聯村等
政府駐地
錫甘路金楊廠門對面
電話區號
0510
郵政編碼
214117
人口數量
3.2萬(2018)
著名景點
甘露寺
東嶽行宮
甘露古鎮
車牌代碼
蘇B
方    言
吳語-太湖片-常熟西鄉話
建鎮時間
西周(約3000多年前)
榮譽稱謂
古鎮、水鎮、重鎮
吳語發音1
ku rU
吳語發音2
ka rou
特    產
糯米小湯圓、甘露青魚、甘露冰油等
地    理
水網平原

甘露鎮簡介

現隸屬於無錫市錫山區鵝湖鎮,位於無錫市東南角。境內土地平坦,河蕩眾多,風光旖旎,景色宜人,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城鎮。2004年, [1]  由甘露、盪口兩片區組成鵝湖鎮,為無錫市6+1城鎮組團之一。
境內河流月溪,也叫月河,與貫穿甘露全境的望虞河構成了豐富的水系。
甘露水域面積達8061畝,豐沛的甘露水源,滋潤着這塊沃土。依託優質的水源,歷史上甘露聞名遐邇的幾樣物產也與水有着密切關係:銀魚、芡食、米酒、醬油、青魚。古人用“謝蕩多魚,濠河多芡,甘露市多酒”來描述當時甘露物產的豐富狀況。全鎮共有立體化養殖魚池面積4600多畝,市外承包2000餘畝,全年漁業總產值在2200萬元左右。1999年5月,甘露青魚、甲魚成功註冊“甘露”牌商標,被江蘇省認定為省內首隻無公害水產品
甘露自制的醬油“甘露冰油”曾經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金獎。在停滯了將近50多年後,2007年,老字號迴歸在蔡灣村設廠,然而此時名氣已經冷落,取而代之的是無錫江陰的華士冰油 [2]  。但甘露青魚以其成熟的飼養技術被代代相傳,在無錫極具盛名。
隨着時代的變遷,有着“金甘露”美譽的甘露古鎮在告別了“水運經濟時代”後,曾經的繁盛也隨之沒落。由於甘露古鎮處在錫甘路的盡頭,相對以往來講,原先的交通優勢消失殆盡,經濟發展速度也沒有其他城鎮快了。不過,這種相對隔斷也使得甘露鎮在城鎮面貌、民間建築上都較好地保留了原汁原味。

甘露鎮歷史沿革

甘露鎮西周

逐漸在今鵝真蕩附近水域形成市鎮,因境內集市臨有水名月溪,後設月溪市。
據,泰伯未至此時,一夕有甘露降其地,乃有甘露之説。一説是甘露寺內甘露泉。

甘露鎮漢代

甘露市屬金匱縣延祥鄉。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始置無錫縣,屬無錫縣,在甘露設官驛站。

甘露鎮唐代

唐初,郡守請於朝,即以其兵仗庫立武烈大帝祠祀之。
乾符三年,因合建甘露禪院,因寺更名,改設甘露鎮,轄松山、鴻山二山,上福鄉、延祥鄉、安慶鄉、太(一作“泰”)伯鄉。
大順二年,設甘露鎮鎮使。

甘露鎮宋代

甘露鎮 甘露鎮
設甘露巡檢司 [3] 
宋宣和間,賜額忠佑廟,有司以五月十五為供奉,後與廣濟禪院(甘露寺)合併。

甘露鎮元代

元末,莫天佑在甘露設城,為甘露城,與相城遙相呼應。
張士誠在此設水關以拒吳。 [4]  甘露從此成為扼守太湖、運河要衝的戰略要地和經濟重鎮。

甘露鎮明代

明朝翰林學士華察,特別出資重修甘露禪院,由此廣濟禪院易名甘露寺。

甘露鎮清代

清同治七年(1869年),無錫縣甘露鎮富紳薛桐村正式向鹽運官申領醬缸執照,掛出"薛泰豐官醬園"的商號招牌,專業生產"冰油"(亦稱"原母油"),因口味獨特,作為貢品,為皇家御廚房所用。
清光緒33年(1907年),設開智初等小學堂。
清末,名中醫方仁淵至甘露,寫下《早船至甘露鎮》一詩。

甘露鎮近代

清末明初,甘露已經成為蘇南糧油繭絲、工商市肆名鎮之一。老街上遍佈小吃店,茶館、香燭店、醬油店、書場等各種商業形態。其中,“華豐泰”、“薛泰豐”、“朱泰和”等商號都有上百年曆史。 [4] 
解放初統計,米行有36家,茶館有20幾家,小吃、面有幾十家。四月半的廟會,一般有幾萬人到這個(甘露)街上來。

甘露鎮現代

1917年,原開智初等小學堂改稱甘露初級小學。
1949年改鄉為鎮,屬蘇州專區盪口區。轄鮑圩、常錫、圩厙、謝埭橋、汶上、蔡灣、燕水莊、彩橋、城南、茅莊、東浜、甘露、塘巷橋、白米蕩14個行政村和甘露居委會。
1956年改甘露鄉,屬蘇州專區無錫縣
1958年改公社,今茅莊(本地仍統稱茅莊)的鵝東村、西毛莊劃歸蘇州北橋鎮(今北橋街道),餘下改稱東茅莊(甘露公社第八大隊);1958年,甘露初級小學改為甘露人民公社初級中學。
1970年,甘露人民公社初級中學改為甘露人民公社甘露中學(甘露中學)。
1983年改鄉。
1992年,無錫縣人民政府批准恢復甘露寺,寺從原舊址遷移置今月溪村南。
1993年改鎮。甘露圖書館藏書一萬有餘。 [5] 
1995年,無錫縣撤縣設市,屬無錫市濱湖區 [6] 
2000年初,全鎮教育系統共六所村校和鎮高中中,撤銷三所村校,僅留茅莊、圩厙、謝埭橋三所改建為小學;甘露寺進入建國來第三次擴建2665平方米。
2000年12月,錫山市併入無錫市,屬無錫市錫山區;原鎮高中、餘下三所小學合併,經錫山區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無錫市甘露學校,改初高中教學為實行九年一貫制教學。
2004年2月,甘露鎮與盪口鎮參加無錫市6+1城鎮組團計劃,合併設立鵝湖鎮,鎮政府設在盪口自然鎮鵝湖村。 [5] 

甘露鎮地理

甘露位於錫山區東部邊緣、蘇錫常三地交界處,它南臨鵝湖、北依嘉菱蕩,著名的望虞河貫通全境。由於水網密佈,水運便利,在依賴水運的年代,甘露的繁榮名至實歸。因此依然保留着“金甘露、銀盪口”的美譽。
所以自古以來,甘露雖非軍事重地,卻是戰略要地、歷史重鎮。

甘露鎮泰伯古村

泰伯設泰伯城時周圍有五大古村,甘露便是其中之一,從這之後,甘露與梅里的關係就沒斷過,是泰伯四鄉八鎮之一。

甘露鎮天然樞紐

甘露位處長三角腹地,西起無錫,北接常熟,東有蘇州,中間有望虞河貫穿全鎮,區內河塘交錯,水網縝密,水質優良。
四通八達的的水路運輸線把上海港張家港外運碼頭、江陰黃田港連為一體,距江陰港45公里,張家港深水港35公里。
以鵝湖鎮為中心,半徑180公里範圍內有6個飛機場,其中上海、南京機場有國際航班。距離最近的無錫碩放國際機場15公里。 [1] 

甘露鎮景點

甘露的上河塘和下河塘保持成排清末民居建築,高聳的馬頭牆,綿延的廊棚,古樸的駁岸碼頭,呈現出江南小鎮特色。

甘露鎮一、甘露寺

甘露寺的原型始建於南唐保大年間(943-957),後由建於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的甘露禪院和建於宋宜和三年(公元1121年)的烈帝廟的聯稱甘露寺。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55年)僧宗晟重建,易名甘露寺,隆慶六年(1561年)大學士華察(字鴻山,俗稱華太師)重修,萬曆丁酉年(公元1597年)僧真覺重建山門大殿。後歷經唐、宋、元、明、清五代,寺廟屢建屢毀,屢圯屢修,寺院內廳堂樓閣、鱗次櫛比,眾多名人留詩題詞,書匾碑石林立其間。1992年移地重建,並由已故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親筆題名。
正門前有甘露寺移地重建後,一蔡灣村村民於1995年6月所書楹聯:
八湖福地降祥雲,鯤鵬展翅;
九洲聖境升紫煙,鴻鵠萬里。
“八湖” ,是指甘露鎮周邊地區分佈着的鵝真蕩、白米蕩等8個湖蕩。這裏也指地脈。“鯤鵬” , 鯤鵬屬中國古代神獸之一,最早出現於道家學説《莊子·逍遙遊》。書中記載“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常用鯤鵬比喻一些宏偉之事,一句俗語曰:“學做鯤鵬飛萬里,不做燕雀戀子巢”。“九洲”, 泛指全中國。“鴻鵠”, 鳥名,即天鵝。因飛得很高,所以常用來比喻志向遠大的人,如鴻鵠之志。此聯雖聯意明白,對仗除最後二字不工外,其他尚可,但應是方言寫就,平仄一片混亂,特別是上下聯仄收尾。
後雖移地重建,但於舊址的甘露環衞所門口依舊經常有居民前來祭拜。

甘露鎮二、廟會

甘露廟會由來已久,綿延千年,在甘露寺原祭祀的豫州籍隋大司徒陳杲仁陳司徒,因隋末起義時為人忠良被謀毒而死,故甘露寺又稱“忠佑廟”,在鴻山鄉、盪口和北橋鎮周遭都盛為有名。
農曆四月十五的甘露廟會,規模盛大,享譽周邊。其香火旺盛,商賈雲集,為古鎮帶來了商業繁榮,故有“金甘露”的美譽。
同時是,四月十五也是甘露鎮甘露廟裏的大司徒“二老爺”生日
每年農曆正月十八,是這位常州名將的忌日。屆時也會有專人拉車抬轎祭祀武烈大帝。

甘露鎮三、甘露古鎮

甘露古鎮至民國時已形成了"一河兩街、三巷弄"的佈局。市河兩側尚保存着成片的傳統建築,多以一二層的磚木結構為主。

甘露鎮四、元宵燈會

每年農曆正月十年的元霄燈會。"甘露看珠燈"早已膾炙人口,馳名百地。

甘露鎮五、東嶽行宮

位於甘露趙更上村後,始建於唐乾符元年(公元874年),其前身為善智尼寺。明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因右河中浮現東嶽聖帝金像而改建為東嶽行宮。清康熙朝重修殿宇,香火興盛至極,距今已有千餘年曆史。

甘露鎮人文

甘露鎮人文保護

近年來,對於歷史文化古鎮的保護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據統計,甘露鎮區內現存的歷史建築有29處之多。為了留住甘露古鎮,保護水鄉,無錫市規劃部門專門制定了《甘露保護規劃》。
古鎮保護將適當利用歷史建築恢復傳統商業、文化和宗教設施,對薛泰豐醬油坊、繭行、悟真道院、火神殿、基督教堂、甘露寺遺址等進行合理利用,再現清末民初傳統風格的歷史鎮區整體風貌。
其中,甘露鎮的中寺弄、市河兩側恢復了一些老字號,名噪一時的醬園老店薛泰豐醬油坊,被修繕為鵝湖“冰油”製作工藝展示館;繭行也將成為甘露桑蠶製作工藝展示館,集中展示甘露獨特的民族工業文化。悟真道院、火神殿、基督教堂、甘露寺遺址等也將被恢復為宗教文化場所。
在甘露鎮的保護區域中,繁密的河湖在無錫境內是絕無僅有的。在古鎮保護上,將專門劃出一片區域,保留連片的田野,保持原始的河道溝瀆、炊煙木笛,將先民的生活狀態“刻錄”下來。而在保護的同時,甘露寺廟會、接路頭、百花生日、看出會、燒九思香等當地的民風習俗也將傳承下去。

甘露鎮相關著作

書名
編纂單位
字數(萬字)
成書時間
出版方式
《甘露衞生志》
甘露衞生院
1.2
1994
鉛印本

甘露鎮榮譽

  1. 第一批無錫市古村落保護名錄
  2. 2003年被江蘇省文化廳命名為“民俗文化之鄉”。
  3. “薛家商號”列入無錫第一批鄉土建築保護名錄。
  4. 江蘇省首批羣眾文化先進鄉鎮(1993.2) [5] 
  5. 無錫市衞生鎮(1999)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