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甘薯軟腐病

鎖定
甘薯軟腐病是由匍枝根黴(還包括黑根黴菌、小麥根黴)引起的、發生在甘薯的病害。主要為害薯塊,病原先從傷口侵入薯塊內部發展,病薯軟腐、多水、手不易拿起,後軟腐面積呈水漬狀擴大,流出淡黃色汁液。 [1-2] 
甘薯軟腐病是甘薯儲藏期的一種主要病害,發展極快,常常引起爛窖,造成損失很大。該病在中國分佈很廣,凡甘薯貯藏地區均有發現。發病適温15-25℃,相對濕度76-86%,薯塊有傷口或受凍易發病。 [3-4] 
防治甘薯軟腐病的關鍵措施是在收穫和貯藏過程中,盡力避免薯塊受凍、受傷和控制薯窖温濕度,貯藏窖、育苗牀要消毒,保持清潔,搞好安全貯藏。 [5-6] 
中文名
甘薯軟腐病
外文名
Sweet potato soft rot [7] 
別    名
水爛
軟爛
別    名
薯耗子
膿爛
病    原
匍枝根黴、黑根黴菌、小麥根黴
為害作物
甘薯
為害部位
薯塊

甘薯軟腐病病原特徵

病原菌的擬根、匍匐絲、孢囊梗和孢子囊 病原菌的擬根、匍匐絲、孢囊梗和孢子囊
甘薯軟腐病病原為匍枝根黴(學名:Rhizopus stolonifer (Ehrenb. ex Fr.) Vuill.),又稱黑根黴,屬接合菌亞門毛黴目根黴屬真菌。菌絲初無色,後變暗褐色,形成匍匐枝,有假根,無性態由匍匐枝節處簇生孢囊梗,直立,暗褐色,頂端着生球狀孢子囊1個,囊內產生很多暗色圓形孢子,單胞,大小為11-14微米,由匍匐枝的節處又形成孢囊梗。有性態產生黑色接合孢子,球形表面有突起。菌絲生長髮育温度以23-28℃為最適,而孢子萌發在20-30℃時最快。發病適温為15-23℃,最低3-7℃,最高29-34℃。病菌抗高温能力很差,在35℃經10分鐘就被殺死。此菌屬於半死物寄生菌,一般不侵染生活力強的健康寄主組織。 [2-4] 
此外,黑根黴菌(學名:Rhizopus nigricans Ehrh.)和小麥根黴(學名:Rhizopus tritici Saito)也是該病病原。 [4] 

甘薯軟腐病為害症狀

病原先從傷口侵入薯塊內部發展,病薯軟腐、多水、手不易拿起。後軟腐面積呈水漬狀擴大,流出淡黃色汁液。受害薯肉淡黃白色,並散發出芳香酒味。後期病部長出灰白色黴狀物,黴狀物逐漸變暗色或黑色,最後病部表面長出大量灰黑色菌絲及孢子囊,黑色黴毛污染周圍病薯,形成一大片黴毛,病情擴展迅速,2-3天整個薯塊即呈軟腐狀,發出惡臭味。若周圍薯塊無嚴重傷口,則病原無法侵入到薯塊的內部。 [1] 
甘薯軟腐病

甘薯軟腐病侵染循環

病菌可以接合孢子休眠,渡過不良環境,但這不是主要的侵染來源;主要的侵染來源是以菌絲在殘餘組織或土壤中腐生,以後形成孢子囊,放出大量的孢囊孢子,隨氣流傳播,自傷口侵入寄主。孢囊孢子適應性很強,繁殖很快,可以不斷引起再次侵染。孢子囊也能長期存活。 [3] 

甘薯軟腐病流行規律

甘薯軟腐病的發生和發展受多種因素影響,但薯塊受凍、受傷是發病的主要原因。如收挖過遲,窖温長期保持在10℃以下或因管理不善,有霜風侵入等,都會使薯塊受冷凍,因而生活力減弱。在收挖、運輸、入窖過程中造成的鋤傷、擦傷、碰傷、斷鼻等,因入窖後温度低,不利傷口癒合,招致病菌侵染,也能引起甘薯軟腐病流行。 [8] 

甘薯軟腐病防治方法

在甘薯含水量高時,貯藏期間極易生甘薯軟腐病,如不加以重視,就會造成紅薯大量腐爛,主要防止措施如下:
  1. 適時收穫,避免機械損傷。夏薯要在霜降前後收完,秋薯要在立冬前收完,要選晴天收穫,挖薯時儘量減少或避免產生傷口。 [9] 
  2. 精選健薯,做到安全入窖。在甘薯入窖前要精選,淘汰病、殘、爛薯,水氣晾乾後入窖,儘量用新窖。舊窖用前要把窖內舊土剷除露出新土,也可每平方米用硫磺15克進行燻蒸消毒殺菌。 [9] 
  3. 加強管理,降濕、保温和通風。貯藏前期,即入窖後30天內,這段時間的主要工作是通風、保温和散濕,温度控制在15℃以下,濕度控制在90-95%。利用通風孔或門窗,有條件的利用排風扇,加強通風。如果白天温度高,可以採取晚上打開、白天關閉的方法;以後隨着温度的逐漸下降,通風孔可以日開夜閉,待窖温穩定在15℃以下時可不再通風。 [9] 
  4. 貯藏中期,即前期過後到立春的這段時間,窖温降低,是薯塊最容易受冷害的時期,保温防寒是這段時期的工作重點,使窖温不低於10℃,最好控制在12-14℃。封閉通風孔或門窗,加厚窖外保温層,薯堆上覆蓋草墊或軟草。 [9] 
  5. 貯藏後期,即開春以後(3月份)外界氣温逐漸升高,要經常檢查窖温,保持在10-14℃,中午温度過高及時放風,傍晚及時關閉風口,使窖温保持在適宜範圍之內。 [9] 
  6. 藥劑防治:種用薯塊入窖前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甲基託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蘸薯塊1-2次,晾乾後入窖。 [1] 

甘薯軟腐病分級標準

等級
症狀
0級
薯片正常無任何病症
1級
薯片病斑直徑≤10毫米
2級
10毫米<薯片病斑直徑≤20毫米
3級
20毫米<薯片病斑直徑≤30毫米
4級
薯片病斑直徑>30毫米
參考資料: [10] 
參考資料
  • 1.    郭書普.新版蔬菜病蟲害防治彩色圖鑑.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0.04:571
  • 2.    方中達.中國農業植物病害.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11:133-134
  • 3.    南京農學院植物病理教研組.植物病理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64.08:119-120
  • 4.    楊軍玉.蔬菜病蟲害防治彩色圖鑑.北京:金盾出版社,2016.02:265
  • 5.    袁寶忠.甘薯栽培技術.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07:106
  • 6.    湖南農學院.植物保護.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0.10:234
  • 7.    陳鴻逵.漢英拉作物主要病害名稱.浙江:浙江農業大學植物保護系,1980.10:18
  • 8.    《植物保護叢書》編繪組.糧食作物病蟲防治 1.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76.03:85
  • 9.    劉花珍. 如何防止甘薯軟腐病發生[J]. 農家之友, 2015, (7):48.
  • 10.    楊冬靜, 徐振, 趙永強等. 甘薯軟腐病抗性鑑定方法研究及其對甘薯種質資源抗性評價[J]. 華北農學報, 2014, 第29卷: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