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環境科學概論

(200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圖書)

鎖定
《環境科學概論》是2004年01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志峯、劉靜玲。 [1] 
書    名
環境科學概論 [1] 
作    者
楊志峯
劉靜玲 [1]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4年01月
頁    數
589 頁
定    價
43.2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040144697 [1] 

環境科學概論編輯推薦

《環境科學概論》着重體現環境科學的思想理念、基礎理論和科學方法,可作為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本科生專業教材及非環境背景環境科學與工程碩士研究生專業教材。也可以作為相關專業和非環境專業開設環境類課程的專業教材或參考書。此外,還可用於開展成人在職環境教育與培訓的參考資料。 [1] 

環境科學概論內容簡介

《環境科學概論》由北京師範大學環境學院組織具有豐富教學和科研經驗的優秀教師,在繼承劉培桐先生等老一輩環境地學思想和科學體系的基礎上,結合近年來在環境科學和工程領域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實踐編寫而成。《環境科學概論》以人─地環境複合系統的基本原理為依據,系統論述了環境的發生和發展,並深入剖析了環境問題產生的根源,系統闡述了環境科學及其相關交叉學科的基礎理論和規律,結合學科前沿領域、熱點問題及最新的研究成果,探討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環境科學概論》共分為四篇:第一篇環境概述,主要論述了環境概念、類型及環境科學的發生發展過程;第二篇環境科學的理論基礎,系統總結了環境科學學科體系中最重要的理論基礎及可持續發展思想的形成;第三篇環境科學技術與方法,重點介紹了當今環境科學的新技術、新方法及其發展趨勢;第四篇環境管理與實踐,針對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介紹了相關的管理理論和方法,強調了環境教育的重要性。為了便於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式學習,每一章節內附綠色卡片,後附小結、案例研究、問題與討論以及相關的閲讀資源。

環境科學概論圖書目錄

第一篇 環境與環境問題
第1章 緒論
1.1 環境及環境的類型
1.1.1 環境的概念
1.1.2 環境的類型
1.1.3 環境的特性
1.2 環境科學及其發展
1.2.1 環境科學的形成與發展階段
1.2.2 環境科學的研究對象
1.2.3 環境科學的任務
1.2.4 環境科學的分支學科
1.3 環境科學思想與方法論
1.3.1 整體性
1.3.2 系統性
1.3.3 綜合性
1.3.4 複雜性
1.4 環境科學概論課程的學習目標與要求
1.4.1 學習目標
1.4.2 學習要求
1.5 小結
問題與討論
閲讀資源
第2章 自然環境
2.1 地球表層系統
2.1.1 地球表層系統概述
2.1.2 大地女神(Gaia)假説
2.2 自然環境的圈層結構
2.2.1 大氣圈
2.2.2 水圈
2.2.3 岩石圈
2.2.4 土壤圈
2.2.5 生物圈
2.3 自然環境中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與信息傳遞
2.3.1 自然界組成與結構的多樣性
2.3.2 物質循環
2.3.3 能量流動
2.3.4 信息傳遞
2.4 自然環境的地帶性規律
2.4.1 陸生生態系統分佈規律
2.4.2 水生生態系統分佈規律
2.5 小結
問題與討論
閲讀資源
第3章 人工環境
3.1 人工環境的類型及特點
3.1.1 人工環境的類型
3.1.2 人工環境的特點
3.2 城市環境
3.2.1 城市
3.2.2 城市化
3.2.3 城郊過渡帶
3.3 鄉鎮與農村環境
3.3.1 鄉村環境
3.3.2 鄉鎮企業
3.3.3 人工種植和養殖基地
3.4 水利環境
3.4.1 水利工程
3.4.2 生態水利
3.5 交通環境
3.5.1 交通線路與環境
3.5.2 綠色交通
3.6 人文環境
3.6.1 人文環境的特徵
3.6.2 名勝古蹟的開發與保護
3.7 小結
案例研究
問題與討論
閲讀資源
第4章 人類活動與環境問題
4.1 人類發展與環境的關係
4.1.1 人類與環境相互依存
4.1.2 人類發展過程與環境
4.1.3 人類發展與資源消耗的平衡
4.2 人類活動與環境危機
4.2.1 環境問題的實質
4.2.2 污染型環境問題
4.2.3 資源短缺與耗竭型環境問題
4.2.4 生態破壞與環境失衡
4.3 環境與人類健康
4.3.1 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4.3.2 環境變化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4.3.3 居住環境與人體健康
4.4 小結
案例研究
問題與討論
閲讀資源
第5章 全球環境變化
5.1 全球變暖
5.1.1 温室效應及全球變暖
5.1.2 未來全球變暖的可能情景
5.1.3 全球變暖的可能影響及協調行動
5.2 臭氧層耗竭
5.2.1 臭氧層存在的重要意義
5.2.2 大氣臭氧層的形成及破壞
5.2.3 臭氧層耗竭的潛在威脅
5.3 酸雨危害加劇
5.3.1 酸雨污染的態勢
5.3.2 酸雨的形成
5.3.3 酸雨的危害
5.4 全球生態系統退化
5.4.1 森林與濕地萎縮
5.4.2 生物多樣性減少
5.4.3 淡水資源匱乏
5.4.4 土地退化及荒漠化
5.5 環境安全及國際合作
5.5.1 環境安全的概念
5.5.2 環境安全的主要內容
5.5.3 環境安全的國際合作
5.6 小結
案例研究
問題與討論
閲讀資源
第二篇 環境科學的理論基礎
第6章 環境倫理
6.1 不同環境倫理觀出現的背景及其發展
6.1.1 中國古代樸素的“天人合一”觀
6.1.2 馬爾薩斯的“人地矛盾”觀
6.1.3 人類中心論
6.1.5 地球整體論
6.1.6 代際均等的倫理觀
6.2 環境道德觀
6.3 r持續發展的環境倫理觀
6.4 環境倫理的基本原則
6.5 r持續發展、
6.5.1 幾種代表性的發展模式
6.5.2 可持續發展要旨
6.5.3 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
6.6 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6.6.1 中國的必然選擇
6.6.2 生態、環境的發展趨勢與面臨的挑戰
6.6.3 面向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對策
6.7 小結
案例研究
問題與討論
閲讀資源
第7章 環境地學
7.1 環境地學的特點、地位與作用
7.2 人類-地球環境複合系統
7.2.1 氣候系統與大氣環境
7.2.2 水環境與海洋環境
7.2.3 其他圈層的地位與作用
7.3 人-地環境複合系統的整體性及各圈層間的影響與響應
第三篇 環境科學技術與方法
第四篇 環境管理與實踐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