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環城小學

鎖定
甘肅環縣環城小學創建於1916年。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使該校成為一所具有一定規模的省、地、縣三級重點小學。學校現有教學班38個,學生2423名,教職工107名,其中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33人。學校佔地面積27457㎡,圖書8766冊,教學儀器1713件(台)。
中文名
環城小學
創辦時間
1916年
位    置
環縣老城
辦學宗旨
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

環城小學學校簡介

環城小學
環城小學(6張)
環縣環城小學創建於1916年。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使該校成為一所具有一定規模的省、地、縣三級重點小學。
學校現有教學班38個,學生2423名,學校佔地面積27457㎡,圖書8766冊,教學儀器1713件(台)。

環城小學學校擴建

1996年以來,學校多方籌措資金,平整操場10000㎡,修建操場護坡960㎡,硬化道路1500㎡,鋪設500㎡的柏油路面,校園硬化率100%,綠化校園500㎡,栽種風景樹100餘棵,修 校黨支部書記—賀進堯 建花園254㎡,打成蓄水窖60m3,拆換舊圍牆500m,新建自行車棚60㎡;1998、1999年分別建成教學樓、家屬樓各一幢,共6568㎡,新安裝鍋爐及取暖附屬工程。

環城小學圖書器材

圖書8766冊,儀器802台(件),音響設備一套,及豎笛、手風琴、腳踏琴、電子琴等音樂教學器材;2001年又投資3萬餘元購置學校辦公用微機二套,擬建50台多媒體計算機教室一座。

環城小學辦學特色

學校全面堅持“德育為首、五育並舉”的辦學思想,形成了“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優 校務會議 良校風,以“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宗旨,全面發展打基礎,發揮優勢育人才,使學校在教學、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積極推行素質教育,提倡師生雙向出人才。組織教師大練“説、唱、畫、寫、做”五項基本功,努力提高教師業務素質;組織了書法、繪畫、舞蹈、電子琴、管樂隊等20個興趣活動小組,積極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點,使學生德、智、體、美、勞諸多方面得到全面發展,並投資5萬元購置管樂器和鼓號等,組織起80餘人的儀仗隊。 豐富多彩的教師業餘文化活動

環城小學師資力量

教職工107名,其中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33人

環城小學學生人數

學校現有教學班38個,學生2423名

環城小學學校榮譽

1996年學校被評為“縣級文明單位”和“綜合治理先進集體”。1997年被評為“地級文明單位”。1997至2001年連續五年榮獲“全縣教育內部目標管理綜合考核一等獎”和“全縣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1999年被評為“全區教育系統先進集體”。2000年又被評為“全區衞生先進集體”。2001年被縣委評為“統戰工作先進集體”。
1996年以來,受國家、省、地、縣以上表彰獎勵的教師80人(次),其中,全國優秀教師1人,獲得省“園丁獎”3人,有5名教師被評為地、縣級學科帶頭人,有15名教師在地、縣級“五項全能”競賽中獲獎,1人獲得省級普通話測試員資格。學生中有277人(次)獲得各種獎勵。

環城小學研究紀實

探索中前進奮起中發展——環縣環城小學校本課的開發利用與研究紀實  環縣地處陝、甘、寧三省區交界處,在近百年的建設發展中,環縣環城小學已成為慶陽市、縣課改示範校,學校現有教職工140人(女92人),學生3681名,分設48個教學班。
自2004年以來,環縣環城小學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地方、學校三
環縣環城初中
課程管理”精神,因地制宜,挖掘開發一切有利教學資源,以《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與研究》省級重點課題引領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在校本課程的開發研究中以人為本,以服務教學為宗旨,學校社區相結合,努力做到“四個”突出,力爭實現“四個”轉變。
  1. 突出服務性。環縣環城小學在校本課程的開發中,按照“張揚學生個性,突出學校特色,體現地方特點,弘揚民族文化,發展地方經濟”的原則,將校本課程分為學校特色課程(必修課程)、學科拓展性課程(選修課程)和實踐活動課程,更好地服務了教學和學生。
  2. 2.突出地方性。環縣地處西北地區東部,氣候乾燥、自然條件艱苦,但有獨特的地域文化與豐富的物產。為此,環縣環城小學制定了《校本教材讀本》,開設了每週1課時的學校特色課程。教材包括家鄉史、校史、皮影、校本教研四部分,以“我愛學校、我愛家鄉、我們家鄉的土特產、環縣人的自豪——環縣名人、環縣畫廊、環縣皮影”為主要內容。
  3. 3.突出個性。多元智力理論,告訴人們每個學生存在差異性,而且都有其自己的最近發展區,環縣環城小學充分尊重教師和學生的選擇,共開設了15類40多個選修課程,如:編織課、象棋課、剪紙課、手工製作、口語交際課、乒乓球課等等,並統一安排活動地點,活動時間。
  4. 4.突出體驗性。為打造教育特色品牌,學校立足實際,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論的指導下,深入開展了以法律、安全、文明禮儀為主題的法理體驗教育;以古詩文誦讀為主體的讀書活動;以數學生活化為主要特點的綜合實踐活動
  5. 環城小學在努力做到“四個”突出的同時,逐步實現了“四個”轉變。
  6. 1.轉變封閉式教學,樹立大教育觀念。使教師學生的法律意識得到加強,師生的文明行為得到社會認可,真正實現了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自我,在感悟中塑造人格”。
  7. 2.轉變由單一教“國家教材”到“國家、地方、校本”教材相結合。教師超越教材是新課改對教師的基本要求,環縣環城小學教師積極按照這一要求,根據學科特點,教學任務和學生實際學情,拓寬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內涵,創新整合教材。
  8. 3.轉變以“章”為本,擴大管理參與範圍。環縣環城小學着力構建了社會-政府-家庭-學校四位一體的管理思路,成立了家長學校委員會,針對當前家庭教育現狀,立足實際,進行廣泛研討,尋求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指導廣大家長對子女進行適當的教育。
  9. 4.轉變以“分”為本,改進評價機制。評價機制多年來是制約課改工作健康發展的瓶頸。新課改實施以來,環城小學將評價內容由學習成績轉為對學生的身體、心理、知識、能力、情感等綜合素質的評價,評價方式由定量評價到定性定量相結合,評價主體由教師一元到師生多元,評價時間由靜態的結果評價到動態的過程評價。
  10. 二、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全面推動了學校工作。
  11. 1.課程資源的開發使教師、學生接受教育的空間得到進一步擴大,視野更加寬闊,擴大了學校教育的大課堂,學校的現有資源進一步得到優化和有效利用,教師課程資源的再開發能力大大加強。
  12. 2.課程資源的開發,學校以學生髮展為本,走大德育之路,謀大課堂之略,形成學科教學與活動課教學、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傳統教育現代教育、隱性教育與顯性教育、全員教育與個性教育相結合的課程框架,打破了傳統教育以“學校中心、教材中心、教師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
  13. 3.課程資源的開發激發了全體教師科研意識,促進了科研能力的提高,深化了學科教學改革,學校名師羣體初步形成,各級教育教學能手不斷湧現,有40多人次參加了國家、省、市、縣舉辦的優質課競賽、並有8人代表慶陽市參加省級以上優質課評選, 7項課題通過了省級鑑定。
環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