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瑰麗七夕魚

鎖定
瑰麗七夕魚,即麗鮗(學名:Calloplesiops altivelis (Steindachner, 1903)),又稱瑰麗鮗、瑰麗七夕魚、近美七夕魚、孔雀七夕魚、海水斗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七夕魚科麗鮗屬的其中一個種。
中文學名
瑰麗七夕魚
拉丁學名
Calloplesiops altivelis(Steindachner, 1903)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鱸形目
亞    目
鱸亞目
七夕魚科
麗鮗屬
瑰麗七夕魚

瑰麗七夕魚分佈

瑰麗七夕魚 瑰麗七夕魚
本魚分佈於印度洋-太平洋區,包括紅海、東非、澳洲、日本、萊恩羣島、台灣等海域。

瑰麗七夕魚深度

水深3至45米。

瑰麗七夕魚特徵

本魚體側扁而呈卵圓形,頭部圓。眼中大。吻短。口中型,可伸縮;上下頜等長,具有絨毛狀或犬齒,鋤骨無齒。鱗大,頭部圓鱗,體為櫛鱗;體側之側線兩條:在上方者接近背鰭基部;另一條則近尾部中央,有孔鱗數分別為19至20枚/9至10枚。背鰭單一,具硬棘11枚,軟條9至10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9至10枚;背鰭和臀鰭越向後者長度越長;胸鰭圓;腹鰭硬棘1枚,軟條4枚,特別發達,經常延長且粗壯;尾鰭尖形。其背鰭、臀鰭棘細長向後延長與尾鰭接近,鰭撐開時形狀呈葉片狀。胸鰭黃色,體紫黑色,身上除胸鰭外均披有白點,在背鰭後緣基底處有一大型眼狀斑。體長可達15釐米。

瑰麗七夕魚生態

本魚棲息在珊瑚礁區礁石和沙地交接處的洞穴中,深居在洞內,不容易觀察到,黃昏時期開始出來活動。肉食性,以小魚、為食。

瑰麗七夕魚經濟利用

為相當豔麗的觀賞魚,不具實用價值。 [1]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中文目名:
鱸形目
中文科名:
棘鮗科
拉丁科名:
Acanthoclinidae
中文屬名:
近美鮗屬
拉丁屬名:
Calloplesiops
拉丁種名:
altivelis
定名人:
(Steindachner)
年代:
1903
中文名:
瑰麗鮗
ogenus:
Plesiops
原始文獻:
Sitzungsber. Akad. Wiss. Wien v.112 (1.Abth.):17
模式產地:
Nias, Indonesia
俗名:
瑰麗七夕魚, 近美七夕魚
生境:
珊瑚礁區
國內分佈:
台灣南部
國外分佈:
琉球羣島, 西部太平洋, 紅海
資料來源:
台灣魚類志:302.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