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瑪梅斯戰役

鎖定
瑪梅斯戰役,發生於公元534年。查士丁尼大帝派出自己麾下的宦官將軍所羅門平定北非的摩爾系民族毛里人的叛亂。毛里人起初憑藉駱駝壓制拜占庭騎兵,一度取得優勢,但在所羅門的指揮下,毛里人大營被突襲而崩潰,上萬部隊最後大部分被殲滅。
名    稱
瑪梅斯戰役
發生時間
534年
參戰方
拜占庭帝國、毛里人
參戰方兵力
拜占庭帝國16000人和500艘運輸船
毛里人10000人出頭和數百頭駱駝

瑪梅斯戰役羅馬人大國復興

拜占庭帝國首都 君士坦丁堡 拜占庭帝國首都 君士坦丁堡
公元533年6月,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派遣名將貝利撒留出兵北非。準備用一支16000人和500艘運輸船組成的遠征軍,正式拉開轟轟烈烈的再征服運動序幕。以便奪取那些本不屬於東羅馬轄區的前朝舊地,實現以君士坦丁堡宮廷為中軸的偉大復興。
先前佔據北非的汪達爾人,已經因內亂而疲於奔命,又匆忙前來阻擋強敵,僅抵抗了10個月時間就宣告徹底滅亡。但對於以矢志收復全羅馬領地的皇帝來説,只征服北非行省顯然是遠遠不夠的。他還需要將統治覆蓋到那些從未被日耳曼人佔據的內陸,統御本地的摩爾人土著分支--毛里人。
西羅馬滅亡後 馬里人依據保持自立 西羅馬滅亡後 馬里人依據保持自立
作為典型的北非摩爾土著,毛里人主要布在當代的阿爾及利亞西部和摩洛哥東部。早在公元前2世紀的第二次布匿戰爭中,他們就被羅馬名將西庇阿拉攏過去,反對據有突尼斯沿海的迦太基。後來又在朱古達戰爭中傾向羅馬,北擊了同樣由摩爾親戚所建立的努米底亞王國。直到公元前1世紀後期的內戰,還先後為不同的羅馬派系提供過輔助部隊。因此,有相當多的摩爾人開始接受拉丁文化,並逐步為自己爭取到帝國公民權。
然而,發生在公元5世紀的汪達爾入侵,卻徹底切斷了他們與羅馬之間的紐帶。在梟雄蓋薩里克的帶領下,大批日耳曼蠻族從西班牙渡海而來,迅速佔據了缺乏自我防衞能力的北非海岸。隨後還嘗試把疆域向內陸方向拓展,從而激發起摩爾人的族羣意識。在這樣的背景下,撤退到東方的拜占庭羅馬已沒有多少號召力可言。相反,在公元6世紀的毛里人看來,帝國遠征軍其實同汪達爾匪幫無異。兩者都是妄圖在海邊統治自己的非法入侵者。
公元前1世紀的 北非摩爾人士兵 公元前1世紀的 北非摩爾人士兵

瑪梅斯戰役大戰爆發

迎戰汪達爾蠻族的北非摩爾人 迎戰汪達爾蠻族的北非摩爾人
當然,毛里人也絕非頭腦簡單的蠢貨。在目睹貝利撒留擊滅汪達爾王國的壯舉後,立即因懾於對方實力而暫時稱臣獻質,願意接受查士丁尼皇帝的統治。同時也深知對方的主力不可能在非洲駐紮太久,完全可以靜候對方自行離去。等到貝利塞留在公元 534年班師君士坦丁堡後,便立即發動起準備已久的大規模叛亂。除了屠殺驅逐羅馬駐軍,劫不忘掠那些富饒大城,並將婦女兒童賣都為奴隸。最後還打敗了前來平叛的帝國軍隊。
毫無疑問,拜占庭皇帝絕不可能放任類似行為蔓延,動搖自己心心念唸的再征服偉業。但鑑於貝利撒留剛剛返回帝都,又要被派往意大利指揮哥特戰爭,就只能另請高明去北非平定叛亂。於是,他特意挑選出名叫所羅門的宦官充當地方軍指揮。雖然此人是太監出身,卻早已在先前的行動中追隨貝利薩留征戰北非。所以既熟悉軍務,又對戰區環境有過深入瞭解。因此在上任後就採取先禮後兵的勸降策略,同時也不忘積極準備發動全面反撲。當毛里人如他所願地拒絕妥協建議後,便直接策動野戰軍攻入對方地界。
橫跨整個西北非的 阿特拉斯山脈 橫跨整個西北非的 阿特拉斯山脈
公元534年秋季,拜占庭部隊在北非阿特拉斯山脈邊的瑪梅斯平原上發現對手,隨即向後者發動進攻。基於過時的歷史印象,他們普遍認為摩爾人裝備極差且隊形散漫,只要擋住第一波反擊就能輕易取勝。遺憾的是,毛里人早就做出了針對性部署。他們按照自己的部族傳統,分別委派4位將領組織防禦。這些軍事首領選擇把營寨設置在靠近羣山的平地邊緣,並修築起外圍柵欄,用大量行李輜重充當防禦手段。在整個營壘的最外側,還有數百頭用於機動的駱駝環繞。所以,兵力在10000出頭的摩爾人軍隊,是非常難啃的硬骨頭。
顯然,毛里人會動用如此之多的駝隊,不止是為了方便軍隊快速移動。由於當時的羅馬軍隊已不可逆地依賴騎兵作戰,所以想利用駱駝身上的特殊氣味去驚擾對方戰馬。這主要是由於拜占庭軍隊的馬匹,主要來自不產駱駝的寒冷區域,所以並無接觸經驗。一旦見到體型龐大、氣味難聞的駱駝,就很容易因本能反應而不聽指揮。作為羅馬勁敵的波斯人,就曾兩次在歷史上留下類似的計謀案例。北非土著雖沒有類似操作經驗,卻可以通過閲讀希臘世界流傳來的文學作品,知曉這種特殊手段的存在。
查士丁尼時代的拜占庭重裝步兵 查士丁尼時代的拜占庭重裝步兵

瑪梅斯戰役偷襲得手

公元6世紀的羅馬軍隊 非常依賴騎兵的發揮 公元6世紀的羅馬軍隊 非常依賴騎兵的發揮
於是,這場瑪梅斯戰役就在羅馬人的輕忽驕橫中展開。他們的坐騎一聞到毛裏駱駝的氣味,就表現出極其不適的騷動。加上對手還做出各種威脅性動作和巨大聲響,很快就因懼怕而情緒失控。有些戰馬甚至單腿站立,竭力把騎在背部的羅馬人給甩落地上。墜馬的騎兵被迫向後逃跑,引發己方騎兵隊伍的不戰自亂。
與此同時,毛里人也遂迅速衝出營寨發起突襲。他們紛紛投擲手中的短矛,以便徹底打亂後者的完整陣線。繼而又騎上駱駝和戰馬衝上前,讓拜占庭步兵的防線都變得搖搖欲墜。但所羅門也表現出一名傑出指揮官所的應有素養。他靜觀局勢片刻,便斷然跳下坐騎,並下令所有未參戰的騎兵都仿照自己做法。這些人依次下馬,持盾加入前面的步兵方陣。此舉顯然是為了支援已危如累卵的步兵防線,而它也確實起到了緩解危機的效果。
騎兵部隊的混亂 讓羅馬步兵也處境被動 騎兵部隊的混亂 讓羅馬步兵也處境被動
不過,僅僅用上述手段並不能徹底挽救羅馬人的頹勢。畢竟對方人多勢眾,只要依靠持續不斷的衝擊,遲早能突破羅馬人的半殘陣列。但毛里人太過關於眼前局勢,忽略了己方營地的安全保衞工作。所羅門便從部眾中精選出500壯士,親自帶領他們從另一側突襲空虛無防的毛里人大營。對方已完全將注意力放在怎樣攻破羅馬防線上,幾乎沒有人發現這樣一支小規模奇兵的突然離去。令他感到高興的是,在敵軍營地前發現了大部分駱駝。更幸運的是,附近負責照看牲畜的大都是隨軍婦女和極少數衞兵。如此薄弱的防護,自然無法阻止突襲行動。所羅門的部下們幾乎在一瞬間就殺死了200頭駱駝,然後順勢衝進蠻族大營,將營內所有的毛裏婦女掠為俘虜。
毫無疑問,這次突襲對整場戰役都產生了巨大影響。當毛裏戰士得知營地遭襲後,馬上如同泄了氣的皮球般一下子就失去鬥志,紛紛調頭向後方潰逃。結果卻毫無懸念地反遭前方突襲小隊與後方的拜占庭主力夾擊。到戰鬥基本結束時,這支原本超過萬人的毛裏大軍,只有極少數幸運兒能成功逃走。
追擊摩爾人的拜占庭騎兵 追擊摩爾人的拜占庭騎兵
獲勝的東羅馬軍隊很快發現,此戰不過只是他們與摩爾人十數年戰爭的簡單開端。以後還有更多更大的麻煩需要處理。
但我們還是應該看到,交戰雙方都表現出了自己的固有特點。摩爾人能依據敵我對比,想出用駱駝克指騎兵的妙招,足以表明這些蠻族絕不可能被輕易征服。至於贏得勝利的拜占庭軍隊,則暴露出非常明顯的騎兵依賴症。唯有靠所羅門這類有多種手段的將領,才得以在危局中穩住形勢。但並非每個指揮官都有此才能,這也註定了東羅馬人無法擁有比肩自己精神先祖的強大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