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瑞安方言

鎖定
瑞安方言包括瑞安話福建話畲族話等三種。瑞安話是瑞安市的主要方言,與鄰近的温州話、平陽話、文成話同屬吳語甌江片,也稱浙南甌語,瑞安話即瑞安甌語。瑞安福建話屬閩語閩南話系統,分佈在龍湖、營前、東巖等瑞安西南邊緣鄉鎮。瑞安畲族話與平陽、文成的畲客話相似,兼有閩語和客家話的特點,分佈在東巖鄉馱庵村和民族村。但是,瑞安福建話、畲族話地區也通瑞安話。
中文名
瑞安方言
隸    屬
閩語閩南話系統
種    類
瑞安話、福建話、畲族話
地    域
瑞安西南邊緣鄉鎮
相似語言
温州話
定    義
瑞安話是南部吳語的代表方言

目錄

瑞安方言概況

瑞安話內部的一致性很強,瑞安不同鄉鎮的方言基本相同,不但外地人不能辨別,就是本地人一時也難以區分。但是,熟悉情況的瑞安人都知道:城關片,莘塍、塘下片,麗岙、仙岩片,場橋、梅頭片,湖嶺、陶山片,高樓、營前片,馬嶼、平陽坑片,閣巷、林蟬片和飛雲、仙降片的瑞安話又各有差異。但總體上瑞安話的差異性可以概括為兩大點:東西部鄉鎮的差異(東部鄉鎮包括瑞安104國道沿線各地的鄉鎮以及飛雲江下游沿岸鄉鎮)和南北部鄉鎮的差異(與平陽縣、泰順縣接壤的瑞安市南部鄉鎮;與青田縣、温州市甌海區相連的瑞安市北部鄉鎮。)瑞安話南部鄉鎮受平陽甌語和閩語影響,北部鄉鎮則受温州話影響,南北鄉鎮的瑞安話差異不大,略有區別。在這兩大地域差異中,東西部鄉鎮的差異尤為顯著。其中,陶山鎮是瑞安市中部的一個老鎮,瑞安中西部鄉鎮的瑞安話多數與陶山音比較接近,陶山音是鄉鎮瑞安話的代表。因此城關鎮和陶山鎮的差異在所有的地域差異中最具代表性。

瑞安方言用法

瑞安話用法和温州話基本相同,發音和温州話有些字詞有區別,可以溝通。如:在温州話和瑞安話裏,“水”、“喜”、“瑞”、“安”、“龍”等字發音均不同,故説温州人和瑞安人對話時,單個詞彙會造成不懂,而整句句意基本理解無誤。由於在温州廣為流行的温州鼓詞使用瑞安話為標準發音(有時候只有瑞安話唱起來才押韻),所以瑞安話和温州市區話一樣屬於廣義温州話中很主流的一部分。

瑞安方言分佈

瑞安話是南部吳語的代表方言之一,是浙南地區具有較大影響的一種甌語,是瑞安市的主要方言,與鄰近的温州話平陽話、文成話等方言同屬吳語東甌片,或稱浙南甌語,瑞安話即瑞安甌語。瑞安福建話屬閩語閩話系統,分佈在龍湖、營前、東巖等鄉鎮。瑞安畲客話與平陽、文成的畲客話相似,兼有閩語和客家話的特點,分佈在東巖、馬嶼等民族村。瑞安福建話、畲客話地區也通瑞安話。浙南的説唱文藝——温州鼓詞就是以瑞安話為標準音的。

瑞安方言語言特點

瑞安話和其他甌語的共同特點是入聲不短促,唐韻字不帶韻尾等。如“湯倘燙託,堂宕蕩鐸”,甌語韻母都是O,舒聲不帶鼻音尾,入聲不帶喉塞尾,“湯倘燙託”陰調四聲一貫,“堂宕蕩鐸”陽調四聲一貫。浙南甌語的特殊詞語如看叫“”(tsi),白糖叫“糖霜”,鹹菜叫“菜鹹”,退潮叫“潮落”,麻煩叫“生受”,早晨叫“天光”,中午叫“日晝”,下午叫“黃昏”。民俗專家認為瑞安是温州鼓詞的發源地,理由是:
1、鼓詞一直是用瑞安話説唱,也只有用瑞安話才押韻。
2、著名詞師管華山、阮世池都是瑞安人,長期以來已形成自己的流派 。
3、瑞安仙降人彭阿元首創了伴奏樂器牛筋琴
4、制琴的重要材料牛筋,是馬嶼人阿海製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