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現代主義

(20世紀初基督教內流行的神學思潮)

鎖定
現代主義(Modernism),19世紀末、20世紀初基督教內流行的神學思潮。
中文名
現代主義
外文名
Modernism

現代主義天主教的現代主義

指19世紀末、20世紀初天主教內的一股神學思潮。主要流行於歐洲。在教會必須趕上時代發展的口號下,主張以現代哲學、歷史和科學知識對傳統教義和《聖經》進行新的闡釋。發起於巴黎天主教大學內的一批教授,最著名人物為杜契斯納(Louis Duchesne,1843一1922)。他們主張對《聖經》進行“不帶先入之見”的批判性研究,認為《聖經》在歷史上被理解為展示神聖真理的記錄,但《聖經》的各卷作者各有其歷史侷限性,不可能互無矛盾,故應對之進行獨立思考,並拋棄經院哲學的權威性。主要代表有:布隆代爾,拉波特洪尼爾(L.Laberthoniere,1860-1932)、彌格諾(Eudoxe Irenee Mignot,1842-1918)、馮·許戈爾等。羅馬教廷認為此思潮可能從理論上動搖天主教基礎,教宗利奧十三曾加以譴責,庇護十世則在《牧養通諭》中明確宣佈:“現代主義”是異端的複合體,是在有問題的運動中所形成的非正統的邏輯結論。1910年,他在其頒發的自動詔書中,更要求所有神職人員都發“反現代主義的誓詞”。到教宗本篤十五世才停止了反現代主義的各種過分做法。最後到梵二會議(1962一1965)才真正結束了反現代主義的時期。

現代主義基督教新教的現代主義

指19世紀末至20世紀上半葉在基督教新教中流行的一種神學思潮。主張調和基督教教義和現代科學之間的矛盾,提倡在肯定《聖經》體現上帝“啓示”的前提下對《聖經》經文和歷史背景進行“不帶既定之見”的批判性研究,認為歷史的基督教信仰,如創造、墮落、耶穌基督的恩寵救贖應加以改造,使之符合科學和歷史的新發現,從而適應現代人的需要,以社會的、政治的改善來推進神的國度的實現。這導致社會福音等思潮的產生。其思想淵源主要是康德主義的神學,施萊爾馬赫和裏敕爾的著作對其影響很大。主要代表有英國英格和美國富司迪等。20世紀20年代以來,受到美國基督教內基要主義者的反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又分化出被稱為“新正統神學”的新流派。現代主義的神學思潮與自由主義的神學思潮有重合之處,許多現代主義的神學家也被認為是自由主義的神學家。現代主義的概念是從時代性考慮的,相對於傳統主義而言;自由主義的概念則突出其神學的立場,相對於基要主義而言。 [1] 
參考資料
  • 1.    丁光訓、金魯賢.《基督教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10月:第69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