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珠貫

鎖定
珠貫拼音為zhū guàn,有多種釋義,其中最主要的是珠串。唐 張説 《扈從幸韋嗣立山莊應制》詩:“懸泉珠貫下,列帳錦屏舒。
中文名
珠貫
拼    音
zhū guàn
注    音
ㄓㄨ ㄍㄨㄢˋ
釋    義
形容歌聲婉轉或文辭流暢,珠串

珠貫 珠串

常以形容清泉飛瀉。
唐 張説 《扈從幸韋嗣立山莊應制》詩:“懸泉珠貫下,列帳錦屏舒。” [1] 

珠貫 形容歌聲婉轉或文辭流暢

珠貫典源

《禮記註疏》卷三十九〈樂記〉
師乙曰:「乙賤工也,何足以問所宜?請誦其所聞,而吾子自執焉。者宜歌《商》。温良而能斷者宜歌《齊》。夫歌者,直己而陳德也。動己而天地應焉,四時和焉,星辰理焉,萬物育焉。故商者,五帝之遺聲也。寬而靜,柔而正者宜歌《頌》。廣大而靜,疏遠而信者宜歌《大雅》。恭儉而好禮者,宜歌《小雅》,正直而靜,廉而謙者宜歌《風》。肆直而慈愛,商之遺聲也,商人識之,故謂之《商》。齊 者,三代之遺聲也,齊人識之,故謂之齊,明乎商之音者,臨事而屢斷;明乎齊 之音者,見利而讓。臨事而屢斷,勇也。見利而讓,義也。有勇有義,非歌孰能保此?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隊,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金句,累累乎端如貫珠。故歌之為言也,長言之也。説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長言 之;長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1] 

珠貫典源譯文

師乙答道:“我是個低賤的樂工,哪裏配得上您來請教適合唱什麼樣的歌。還是讓我説説我聽到的説法,請您自己去判斷吧。寬宏而安靜、柔和而正直的人適合歌唱《頌》;志意闊大而沉靜、開朗通達而誠信的人適合歌唱《大雅》;恭敬謹慎而喜好禮儀的人適合歌唱《小雅》;正直而寧靜、清廉而謙和的人適合歌唱《風》;直率而慈愛的人適合唱《商》;温和善良而能決斷的人適合歌唱《齊》。” 唱歌的人,要先正自身並表現出德性。歌者內心有所感動,天與地都會應和,四時會互相協調,星辰運行有條不紊,萬物隨之發育生長。所以,《商》這種樂歌是五帝時代流傳下來的,商代的人把它記載下來,因而列為《商》;《齊》這種樂歌是三代流傳下來的,齊人把它記下來,因而叫《齊》。懂得《商》的人,遇到事情往往能決斷;懂得《齊》這種樂的人,見到利益往往能推讓。遇到事情能決斷,這是勇敢;遇到利益能推讓,這是義氣。既勇敢又有義氣,除了樂歌外有什麼能表現呢?因此,樂歌昂揚時如同高舉,低沉時如同墜落,婉轉時如同折斷,靜止時如同枯木,曲折變化合乎規矩,連綿不絕如同貫串在一起的珠子。 “所以,用歌唱來表達,是言語表達的延續。心中愉悦,所以要用言語表達。言語不足以表達,所以用歌唱來表達。歌唱不足以表達,所以要感嘆,感嘆不足以表達,所以就情不自禁手舞足蹈了起來。” [2] 

珠貫釋義

“累累乎端如貫珠。”,連綿不絕如同貫串在一起的珠子。後遂以“珠貫”形容歌聲婉轉或文辭流暢。

珠貫運用示例

白居易 《小童吹觱篥歌》:“急聲圓轉促不斷,轢轢轔轔似珠貫。”
蘇軾 《有美堂和周邠見寄》之二:“歌喉不共聽珠貫,醉面何因作纈紋。”
宋濂 《故務光先生張公墓碣銘》:“作為文章,珠貫玉聯,有台閣之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