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珍珠簾·春日客龜溪過貴人家隔牆聞簫鼓聲疑是按舞佇立久之

鎖定
《珍珠簾·春日客龜溪過貴人家隔牆聞簫鼓聲疑是按舞佇立久之》是宋代詞人吳文英創作的一首詞。上片寫自己隔牆聽舞,點詞序“隔牆聞簫鼓聲,疑是按舞”。下片嘆惜春老身孤,由人及己懷念蘇妾。詞人隔牆聞得音樂之聲,自然回憶起亡故的愛妾,形象地抒寫孤獨情懷。情真意切,催人淚下。
作品名稱
珍珠簾·春日客龜溪過貴人家隔牆聞簫鼓聲疑是按舞佇立久之
作    者
吳文英
創作年代
宋代
作品出處
夢窗詞
作品體裁
作品別名
珍珠簾·蜜沈燼暖萸煙嫋
作品題材
憶姬詞
詞牌名
珍珠簾

珍珠簾·春日客龜溪過貴人家隔牆聞簫鼓聲疑是按舞佇立久之作品原文

珍珠簾·春日客龜溪過貴人家隔牆聞簫鼓聲疑是按舞佇立久之1
蜜沉燼暖萸煙嫋2。層簾卷、佇立行人官道。麟帶壓愁香3,聽舞簫雲渺4。恨縷情絲春絮遠,悵夢隔、銀屏難到5。寒峭6。有東風嫩柳,學得腰小。
還近綠水清明,嘆孤身如燕,將花頻繞。細雨濕黃昏7,半醉歸懷抱。蠹損歌紈人去久8,漫淚沾、香蘭如笑9。書杳10。念客枕幽單,看看春老11 [1] 

珍珠簾·春日客龜溪過貴人家隔牆聞簫鼓聲疑是按舞佇立久之註釋譯文

珍珠簾·春日客龜溪過貴人家隔牆聞簫鼓聲疑是按舞佇立久之詞句註釋

1.珍珠簾:計四體。雙調一百零一字,此用別體。前段九句六仄韻,後段十句五仄韻。龜溪:在浙江省德清縣。古名孔愉澤。晉孔愉放龜於此,故名。按舞:按曲歌舞。佇立:停留、站立。
2.蜜:以蜜蠟為炬。沉:一作“沈”,沉香,名貴香料。萸:茱萸香。此句另本為“蜜沉罏暖餘煙嫋”。
3.麟帶壓愁香:引用温庭筠《舞衣曲》:“蟬衫麟帶壓愁香。”此指舞女衣飾。
4.舞簫:按簫鼓而舞。雲渺:如雲煙般渺茫。
5.銀屏:鑲嵌有銀飾的屏風,此為屏風美稱,指代深閨。
6.寒峭:春寒料峭。
7.細雨濕黃昏:寫別恨。引用馮延己《南鄉子》:“細雨濕流光,芳草年年與恨長。”
8.蠹(dù)損歌紈(wán):往日的歌扇已被蠹蟲蛀壞。蠹損,蛀蟲蛀蝕。歌紈,細絹製成的歌扇。
9.香蘭如笑:引用李賀《李憑箜篌引》:“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香蘭,蘭草,氣香。
10.書杳:音信渺茫。
11.看看:估量時間之辭,有轉眼義。極言春去之速。柳永《留客住》:“惆悵舊歡何處,後約難憑,看看春又老。” [2]  [3-4] 

珍珠簾·春日客龜溪過貴人家隔牆聞簫鼓聲疑是按舞佇立久之白話譯文

貴人家中焚燃在爐中的香料已燒成灰燼,但餘熱尚在,香煙嫋嫋飄出牆外,為我聞到,就不由得停留在行人官道上,想眺望牆內重重捲簾後的情景。我在牆外聽到裏面發出來一陣響徹雲霄的簫鼓聲,就隨即想象着裏面正有人在按曲起舞。由聽樂而聯想到有女歌舞,由歌舞而起仰慕之意,而且這種情意如春風吹柳絮,翻牆入室,飄進侯門深處。但畢竟那是“侯門深似海”,夢想無法實現,所以又因此而生出無限惆悵,深覺“銀屏難到”。我佇立官道上,因惆悵而頓感春寒料峭,但又見路旁柳枝迎風飄舞,就又想起牆內舞女的苗條楚腰也在如此而舞吧。
在清明節臨近時,我來到了綠樹掩映下的龜溪,然而單身在外猶如孤燕繞花穿葉;尋覓伴侶不已。我久立道旁,不知不覺已近黃昏,由於遐想連綿,所以連身上衣服被毛毛雨打濕了都不知道。回到寓所,更是百般無聊,只能借酒銷愁解悶。所戀的蘇妾已經離我而去,她用過的歌扇也已被蛀蟲損壞,而我若為此而流淚,可能反而會被她譏笑的。我與蘇姬已久斷音訊,如今又是客居德清,形孤影單,春日漸去,人也因時光流逝而更加衰老。

珍珠簾·春日客龜溪過貴人家隔牆聞簫鼓聲疑是按舞佇立久之創作背景

這首詞的具體創作年代已不詳。吳文英布衣終身,以幕僚、清客的身份曳裾豪門,在吳越一帶輾轉漂泊。他的一生,享受過愛情的歡樂,卻更飽嘗愛情失落的悲痛。根據他的詞或顯或晦的記述可以得知,吳文英曾在蘇州、杭州各有一段情事,但最終卻是蘇姬生離、杭姬死別。與蘇、杭二女的愛情悲劇,在夢窗的心靈上留下了永難癒合的創傷,他經常回味、咀嚼與她們悲歡聚散的種種瑣事細節。在形影獨吊的後半生,吳文英寫了將近七十首懷念蘇杭二姬的戀情詞,這些作品反覆描寫她們身上或遺物中留存的香味。此為詞人晚年重遊德清,客居龜溪聞隔牆歌聲而憶去姬之作。 [2]  [5] 

珍珠簾·春日客龜溪過貴人家隔牆聞簫鼓聲疑是按舞佇立久之作品鑑賞

珍珠簾·春日客龜溪過貴人家隔牆聞簫鼓聲疑是按舞佇立久之文學賞析

發端一韻“蜜沉燼暖萸煙嫋”。“蜜沉燼暖”指蜜炬沉香均已燃盡,代指所愛之姬人已去,“萸煙嫋”,寫然而茱萸香之煙仍裊裊上升,“茱萸”是懷人之物也,“暖”“嫋”二字,突出了姬人雖去,然懷念之情不絕於縷。此七字乃是涵蓋全篇憶姬之情,故而言“千錘百煉”。單句起篇者均應統領全篇之意。“層簾卷”二韻,扣題“過貴人家,隔牆聞簫鼓聲,疑是按舞,佇立久之”。寫寓居龜溪,經過貴人家,看到層簾捲起,聽到牆裏簫鼓之聲響徹雲霄,想樓內的歌女正在按拍歌舞,聯想起自己昔日與所愛之姬歌舞之樂,於是久久地立在官道上。“麟帶”兩句寫聞簫疑舞,點詞序。兩句系倒裝,與詞序吻合。“聽舞”句既寫當時耳中所聞之簫鼓聲,又寫所引起的昔日與姬相娛之事已經煙消雲渺不復存在之情。故而這二韻中有實有虛,虛實相生,由眼前之景聯想昔日之事,真是化實為虛,顯得情深意切。故而道:“恨縷情絲春絮遠”,抒發了遺恨的情思如絲如縷如春絮一般悠然遠去。“悵夢隔、銀屏難到”,寫情絲雖然遠去,但更令人惆悵的是這遺恨如夢隔銀屏風,再難飛到久別的姬人身旁。“恨縷”兩句,承上聯想。寫此也可釋為詞人由此聯想到自己的去妾,如今與己象“夢隔銀屏難到”一樣,自己“恨縷情絲”如“春絮”般飄蕩幽遠。“寒峭”二韻,又折筆寫到眼前,扣題中的“春日”,寫春寒料峭,有東風嫩柳,柳枝如絲,婀娜多姿,其依依之態,又令人想起愛姬的身影。此歇拍由眼前春景,喻意中之人,化實為虛,運筆輕微婉約,具有空靈之美。
換頭一韻,切題“春日”寫眼前,清明時節,綠水湯湯,此景更引起懷舊之情。“嘆孤身如燕”直抒孤寂傷懷之感,“將花頻繞”由眼前之孤身,回想昔日與姬之戀情,此皆“佇立久之”的所思所感。時空變化頻繁。“還近”三句,轉而嘆己孤旅在外的感受。三句又是呼應詞序“春日客龜溪”。此也是詞人“聞簫疑舞”後,由人及己想起了自己舊日曾鍾情過的蘇妾,雖離己而去,而自己卻仍舊對她心存深切的懷念,並表現出一種“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孤獨感。所以楊鐵夫《夢窗詞選箋釋》中説:“孤身是題珠”。即是説“孤身”兩字是這首詞的詞眼。“細雨濕黃昏”代用馮延已《南鄉子》“細雨濕流光,芳草年年與恨長”詩意,寫黃昏時歸來,又值細雨檬豫,其情難解,只得以酒消愁,而借酒消愁愁更愁,別恨恰如春草,年年更長。“蠹損歌紈人去久”一韻,和盤托出所懷之人,所傷之情。“蠹損歌紈”言伊人所賜歌扇已被蟲蛀,表明伊人之去已久。楊鐵夫説““人去久”為一篇主腦”(《夢窗詞選箋釋》)“漫淚沾、香蘭如笑”化用李長吉《李憑箜篌引》詩:“芙蓉泣露香蘭笑”,“淚沾”即“芙蓉泣露”比喻自己因傷別懷舊而落淚,“香蘭笑”代指貴人家簫鼓歌舞之歡,將有情與無情,悲傷與歡笑作了對比,更突出了詞人傷別念舊之情。“書杳”言音訊查然,結句“念客枕幽單,看看春老”又用長吉《仁和裏雜敍皇甫提》詩“客枕幽單看春老”意,言自己客居在外,幽然獨處,如今音信又杳然,只能看春之老去。“春去”既寫春已至暮的季節,又寫出年已遲暮的心境。至此其嘆老憶別之情盡矣。
全詞從聞簫鼓聲而想象貴人家有女按曲而舞的情景,進而聯想起自己有一離他而去久無音訊的蘇姬,最後產生一種強烈的孤寂感。娓娓道來以自己的主觀感受將現實中的“聞簫鼓聲”,假想到“疑是按舞”;從現實中“聽舞簫雲渺”,憶及過去的“蠹損歌紈人去久”;把眼前“佇立行人官道”與回寓後“客枕幽單”統統雜揉在一起。所以葉嘉瑩在《拆碎七寶樓台》一文中説:“(夢窗詞)將時間與空間,現實與假想錯綜雜揉。”
此詞在章法上既作到首韻統篇,又注意了今昔時空交插,虛實結合,寫景、敍事、抒情三者巧妙融合。如二韻寫景、敍事,從眼前人筆,為實景。三韻,由實轉虛,由眼前轉到往昔,在寫景中有抒情。四韻,逆入而平出,景中抒情,化實為虛。五六韻,轉至眼前實景,又以擬人法,由實化虛,由景幻為人,空靈幻化。過拍七韻,眼前實景,由景轉而抒情,由抒情又轉人往昔之樂事的回憶。八韻,由眼前實景轉為抒情。九韻,由眼前景引出往昔情,有實有虛,皆以喻體出之。十韻十二韻,轉至眼前抒發嘆老傷別之情。在時空交插變幻中,主要運用“潛氣內轉”法。此法常令人有空際轉身之感。但因未用虛字勾勒其轉接提頓處,因此不仔細研讀也會感到脈絡不明。被譏朔“碎錦拼合”,“晦澀”,實則是“潛氣內轉”“外澀內活”。夏敬觀曰:“今之學夢窗者,但能學其澀,而不能知其活。”(《蕙風詞話詮評》) [2] 

珍珠簾·春日客龜溪過貴人家隔牆聞簫鼓聲疑是按舞佇立久之名家點評

清·陳洵《海綃説詞》:起七字千錘百煉而出之。“麟帶”舊意,“舞簫”今情,作兩邊勾勒。“銀屏別是一處”非貴人家。垂柳“腰小”,亦指所思之人,與貴家按舞無涉。“綠小清明”是其最難忘處,當年邂逅,正此時也。乃彼則銀屏難到,此則客枕幽單,徘徊嘆息,蓋為此耳。“香蘭如笑”按舞之樂,而已則歌沉人去,惟有落淚。一篇神理,注此二句,題目是借他人酒杯。 [6] 
清·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詞為聞隔牆簫鼓聲,疑是按舞而作。題本虛擬,無跡可尋。通首以“到”字、“繞”字二韻,託思最為靈妙。而聞聲之遐想,猶飛燕之繞花,取喻尤巧。接以“細雨”二語,神味彌永。 [7] 
中國作家協會武漢分會理事劉永濟微睇室説詞》:此因聞貴人家簫鼓,感懷舊事而作。起七字涵蓋全篇也。凡詞單句起者皆應如此。下句點題。“蜜沈燼暖”者,香燼微温也。“餘煙嫋”者,殘香未散也。蓋用香作象徵性來寫自己此際之情事,運思如發。香燼猶暖,以言舊事已銷沈而餘情猶在也。餘煙尚嫋,以言舊人之影尚存心中也。“麟帶”句用温庭筠《舞衣曲》“蟬衫麟帶壓愁香”句意,言舊日歡舞之樂。“壓愁”,猶言銷愁也。“麟帶”,李賀《秦宮》詩有“玉刻麒麟腰帶紅”句,舞女之衣飾也。“聽舞簫”五字寫今日聽簫鼓引起之情。“雲渺”者,言舞簫之聲縹渺如雲也。“恨縷”句言此時之情緒如縷、如絲、如春絮之悠揚遠去也。下句“夢隔雲屏”言情縱悠揚而夢卻隔著銀屏,難以飛到。蓋舊人遠隔,夢亦難逢也。“寒峭”切“春日”。“東風”二句想見舊人姿態,如春柳之婀娜輕盈。蓋借景言情,輕微婉約,詞筆亦如之。換頭句詞點春日,情繫舊人。夢窗懷舊之情,每逢清明而切,知此時所關,有最難忘者在。“嘆孤身“二句即歇拍之“客枕幽單”。“將花頻繞”又即起句之“餘煙嫋”。皆言聞歌佇立時情懷紛亂之狀。“細雨”二句乃當時從龜溪歸來情事,時已半醉,復聞簫鼓,不覺生感也。寫舊情至此愈益迫切,故有“蠹損”七字,將所懷為何和盤托出;語乃分明,不似前此之婉約矣。“香蘭笑”,用李長吉《李憑空篌引》詩“芙蓉泣露香蘭笑”句意,見有情與無情者悲歡不同也。“淚沾”即李詩之“芙蓉泣露”也。貴人家簫鼓正酣,則“香蘭笑”也。歇拍二句,又用長吉《仁和裏雜敍皇甫湜》詩“客枕幽單看春老”句意,而上冠“書杳”二字,言令已音訊杳然,但看春老而已。“春老”從景物言,則春將暮,清明時也。從人情言,則己之年歲已晚也。不盡餘情,至此亦收拾盡矣。 [8] 

珍珠簾·春日客龜溪過貴人家隔牆聞簫鼓聲疑是按舞佇立久之作者簡介

吳文英(約1200年—約1272年),宋代詞人。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與翁元龍為親兄弟,後出嗣吳氏。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侯門,結交權貴,流寓吳越,多居蘇州。宋理宗紹定五年(1232年)為蘇州倉台幕僚,淳祐間在吳潛幕府,景定後客榮王邸。遊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後為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詞綿麗,措意深雅,守律精嚴,煉字煉句,又多自度腔,詞上承温庭筠,近師周邦彥,在辛棄疾、姜夔詞之外,自成一格。對南宋後期詞影響很大;缺點是其詞雕琢工麗,音律諧婉,然多數詞意晦澀,題材狹窄。張炎批評説:“吳夢窗詞如七寶樓台,眩人眼目,拆碎下來,不成片段。”(《詞源》)。賙濟在《宋四家詞選》中將吳文英、辛棄疾、周邦彥、王沂孫列為宋詞四大家。今存《夢窗詞》甲、乙、丙、丁四稿,存詞三百餘首。 [9] 
參考資料
  • 1.    (宋)吳文英.《夢窗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第104頁
  • 2.    趙慧文,徐育民.《吳文英詞新釋輯評 上》:中國書店,2007:第508頁
  • 3.    陶爾夫,劉敬圻.《吳夢窗詞傳》: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第366頁
  • 4.    鄧喬彬.《吳文英王沂孫集》:鳳凰出版社,2013:第114頁
  • 5.    陶文鵬,趙雪沛.《唐宋詩詞藝術審美叢書 唐宋詞藝術新論》:南開大學出版社,2015:第243頁
  • 6.    唐圭璋.《詞話叢編》:中華書局,1986:第4848頁
  • 7.    俞陛雲.《詞境淺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8:第228頁
  • 8.    吳熊和.《唐宋詞彙評 兩宋卷 第4冊》: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第3414-3415頁
  • 9.    徐培均.《經典宋詞·唐宋詞小令精華》:黃山書社,2017:第40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