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珊瑚巖

鎖定
珊瑚巖是還珠洞內臨江北向的一小巖,高1.75米,寬1.1米,深5.5米,面積6.05平方米。屬多功能國家級地質公園——“浙東雁蕩山——桃渚中生代火山地質自然保護區”的地貌景觀。位於臨海市桃渚城東12裏處連盤鄉大堪頭。珊瑚巖系火山爆發的溶岩凝固而成,學名柱狀節理,六邊形的巖柱,狀如珊瑚。大堪頭珊瑚巖分佈面積達500平方米,有的仰卧,有的豎立,有的橫倒。觀賞的最佳處在海岙山瀑布盡頭。
中文名
珊瑚巖
學    科
生態環境
意    義
儲存資源

珊瑚巖概念介紹

還珠洞內臨江北向的一小巖,高1.75米,寬1.1米,深5.5米,面積6.05平方米。宋代朱希顏在巖側的伏波潭(還珠洞試劍石旁)中得一古生物化石,如枯萎的峴山松柏,枝幹挺拔,無花無葉,色澤晶瑩,鏗然有聲,認為是稀世之珍,賦詩刻石還珠洞壁記之。人們遂以珊瑚命巖名。馬王洲,明月峯諸景可盡收眼底。
其實珊瑚巖的最佳觀賞處不在大堪頭,而在海岙山。順着大堪頭一條小溪上行,約一公里,便聞瀑布聲。溪岸景色幽美,瀑布氣勢磅礴。瀑布盡頭,便是珊瑚巖羣。這裏的珊瑚巖,由於地理環境的特殊,比大堪頭的更美更妙。所以,有人稱海岙山如桂林之陽朔。當站在千丈巖下,背景是“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瀑布,前面是千軍萬馬似的珊瑚巖,真乃壯哉美哉!
珊瑚巖,如今不再是“美在海角無人知”了。國家地礦部已將它列入浙東雁蕩山桃渚中生代火山地質自然保護區,已成為國家一級地質公園。

珊瑚巖奇珊瑚巖

珊瑚巖奇觀,在桃渚風景區的大堪頭村。據地質學家描繪,大約在八千萬年前,這裏還是一片淺海礁林。一天,海底深處的岩漿突然聚集,相互擠搡,以無可抗拒的力量衝破地殼,噴出萬千火流。海水退卻了,山體兀現了。浩浩蕩蕩的火山熔漿冷卻後,形成漫山的六邊形柱體,地質學家稱為柱狀節理。因為其形狀猶如珊瑚,俗稱珊瑚巖。幾經滄桑,這裏保留了一千五百多萬根六邊形巖柱,其造型和發育在地質史上都稱得上典型,足以跟夏威夷和愛爾蘭的同類巖柱相媲美。這裏傳遞着八千萬年前後地球的信息,這裏藴藏着火山噴發的原始資料,來臨海旅遊的人,不妨去看看火山造就的古老的奇觀!
珊瑚巖在大堪頭村東南的蚶岙山上。蚶岙山恰似一隻巨大無比的海蚶子。但這山不高,林也不茂,登上山看珊瑚巖具有一種整體感,會以為自己是站在秦始皇陵的兵馬俑方陣之前,四面八方,一目瞭然。面對滿山遍野高高低低、密密麻麻的古老的石柱,不免會沉浸在一種歷史的肅穆與深沉之中。難怪有人説,來這裏看石林,猶如在閲讀一部大自然的歷史。當然,研究歷史的事還是留給地質學家,我們更願意欣賞這大自然創造的藝術傑作。走進石林,就彷彿進入諸葛孔明擺的八卦陣。滿眼是排列有序的碑狀石頭,每一塊都有稜有角,宛若是能工巧匠的傑作。而許多石頭上都有線條井然的龜裂,似黃帝手下的龜卜,或是伏羲製作的河圖,向人們展示着神秘,撥弄起人們的幻想。而整個佈局又是那麼自由,那麼縱橫交錯、含蓄隱晦,真讓人懷疑老天是以某個印象派大師的大手筆創作的。
仔細打量,那一堆堆橫卧的,似堆疊着馬雅可夫斯基的階梯詩,隱隱地散發着一種屬於馬雅可夫斯基的火藥味。那一排排豎立的,如瓊枝玉筍,宛若明代雕玉大師陸子岡手下的玉山子。那成排相連的,像繪着“四王”山水的巨幅屏風。那斜卧相攜的,或密集如龍脊,或東鱗而西爪,一看便覺是學了吳道子的烘雲托月描龍法……這裏是畫的海洋,這裏是詩的世界,難怪有那麼多的畫家要來這裏寫生,有那麼多的詩人要來這裏採風。人們都稱這裏是石林,其實,總體的感覺更像石城。珊瑚巖宛若斷牆殘壁,把山野變成了曲街長弄。在深深的巷道穿梭,在享受奇妙、恬靜和盎然古韻的時候,往往會突然發現自己迷失了方向,找不到了出路,有人由此而叫它為魔鬼巷道。當走出巷道的時候,雖心有餘悸,但直叫好玩。 [1] 

珊瑚巖珊瑚礁地基

珊瑚礁類岩土是一種特殊的工程岩土,珊瑚礁岩不同於土,受壓對變形不是顆粒的重新排列;也不同於一般岩石,一般岩石以彈性變形為主,珊瑚巖變形的重要組成之一是空隙的脆性壓實。本文依託沙特某電廠工程實例,通過常規勘察、劃分土層及靜載試驗闡述了珊瑚礁岩的工程特性,特別是地基承載力問題。珊瑚礁岩屬非均質地基,高承載力伴隨着不均勻性。同時,由於勘察研究較少,尚沒有列入國家規範,其工程特性有待更進一步探討。 [2] 

珊瑚巖珊瑚岩土壤

石灰岩和珊瑚巖的化學組成都是以碳酸鈣為主,但成因卻有所不同,前者是化學沉積作用而成,後者是珊瑚蟲的生物作用所致。由於它們的化學組成相同,所以它們出露地表之後,都是在水、二氧化碳或生物共同作用下,以化學溶解的方式進行風化。由於影響風化作用的因素有差異,其所引起的風化和成土過程的強度不同,因而影響到土壤中元素含量水平有較大的差異。 我國石灰岩上發育的土壤主要是石灰土,珊瑚巖發育的土壤主要是磷質石灰土,其中的磷主要來源於鳥糞。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