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麻子鍋貼

鎖定
王麻子鍋貼是遼寧省大連市的一種特色小吃,屬於膠東菜,該小吃以豬肉、木耳、海米、紅方等為餡心而製成。
中文名
王麻子鍋貼
分    類
膠東菜
口    味
鮮香可口、外酥裏嫩
主要食材
麪粉,新鮮豬五花肉,水發木耳,骨頭湯,水發海米,菜餡等等
流行地區
遼寧大連

王麻子鍋貼菜品簡介

該小吃是遼寧大連的傳統小吃之一,選用豬肉、木耳、海米、紅方等為餡心而製成。

王麻子鍋貼菜品做法

原料
麪粉5000g,新鮮豬五花肉5000g,水發木耳100g,水發海米400g,骨頭湯2000g,菜餡5000 g,紅方1塊,鹽、醬油、味精、葱薑末、豆油適量。
1.制餡
(1)新鮮豬肉絞成顆粒狀,入盆後加骨頭湯2000g和醬油進行攪拌。
(2)待成黏糊狀時加入化開的紅方1塊,把鹽、味精、葱薑末調開,最後加入菜餡、水發木耳、水發海米,調拌均勻成餡。
2.成形
麪粉加水和成麪糰,下劑,擀皮,逐個放左手上,右手持餡板撥餡入皮,捏成中間緊合、兩頭見餡的長條形。
3.熟制
平鍋置火上,先薄薄淋一層豆油,擺入生坯,在生坯間澆水(鍋貼間能見到水層為度),加蓋煎3~4分鐘,敞開鍋蓋,淋豆油於鍋貼間(2000g鍋貼150g油),隨即用剷起動鍋貼,使油進入底部,再澆第二次水,水量約為第一次用水的1/3,加蓋燜3~4分鐘,用平鏟取出,底部朝上擺在盤中即成。

王麻子鍋貼食用指南

鍋貼是一種美味,雖然也是用麪皮包裹着餡心,但其製法有又別於其他餡心類麪食。
傳統的做法是,將豬肉斬成細泥,加精鹽、味精、醬油、花生油、香油以及大白菜、木耳、葱薑末調成餡。麪糰掐坯擀成圓薄片,逐個放上餡心,左手託皮,右手用食指和拇指將中間捏攏,留下捏口兩端開口。平底鍋燒熱,均勻淋上一層花生油,把鍋貼整齊地擺放在鍋內,澆上清水,蓋上鍋蓋,煎約六、七分鐘,再澆上少許清水,煎兩、三分鐘則好。由於用的是油、水混合液體,自始至終都能聽到鍋內的滋滋響聲。揭鍋盛出,一面色澤焦黃,一面色澤微黃。聞之,香氣撲鼻。食之,鮮嫩可口。
鍋貼的餡心多變,可葷可素。過去用春初早韭加海米、鮮豬肉調製的三鮮餡鍋貼,是民國年間煙台名店東坡樓、太和館的著名麪食之一。而今,鍋貼的品種在原有的基礎上,又有了牛肉餡的、羊肉餡的,高檔的還有對蝦餡的、海蔘餡的、鮑魚餡的、鮮貝餡的,等等。生活條件好了,食客選擇的餘地也就大了。
應該講,鍋貼是平鍋出現後的產物,始於何時有待探討。但膠東鍋貼安家在大連,這到是有記載的。
民國三十年,福山人王樹茂由魯來遼,定居大連。為了謀生,便將膠東傳統鍋貼結合當地習俗加以改進,專營起這一風味麪食。開始時,用手推車裝上爐具、原料、碗筷、佐料,或臨街搭棚、或走街串巷、或趕集廟會。其製法獨特,成品造型新穎,色澤黃白相間,入口焦嫩,鮮美誘人。因其臉上長有淺白麻子,故稱其王麻子鍋貼。1942年,王樹茂購置門頭房,並順勢掛起王麻子鍋貼的牌匾,使膠東鍋貼終於在異地他鄉安家落户。
膠東鍋貼用的麪糰是熱水燙麪,而王麻子一年四季皆用冷水和成,所以面韌而不起皮。
也許,鍋貼的叫法在語言學者看來並不規範,就像西安名吃“肉夾於饃”簡稱“肉夾饃”一樣,但因是長期約定俗成的用語,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