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雷獸

鎖定
王雷獸(學名Brontotherium)是屬於雷獸科的一種已滅絕的奇蹄目哺乳動物。它們生存於始新世晚期的北美洲。王雷獸肩高2.5米,外觀像犀牛,鼻上擁有一個叉狀像角的突出物,末端粗鈍。很多王雷獸的化石都是在美國南達科他州及內布拉斯加州發現。
中文學名
王雷獸
拉丁學名
Brontotherium
動物界
哺乳動物綱
奇蹄目
雷獸科
食    性
植食

王雷獸物種來源

王雷獸和現代犀牛長得十分相似,而且就像它的名字一樣,當它移動的時候,地面可能都會震動。最早發現王雷獸化石的很可能是蘇族印第安人。在暴雨把土壤沖走後,他們發現了王雷獸的骨骼化石。蘇族人認為這種神獸在穿過雲層時發出了聲響,產生雷暴,故稱它們為“雷馬”。古生物學家研究顯示蘇族人所發現的許多王雷獸骨骼,都是在一次遠古火山爆發時一同死亡而留下的 [1] 
王雷獸的頭顱骨很重,是由巨大的頸部肌肉所承託,這些肌肉則是由高於肩膀的背部脊骨上特長的棘來支撐。王雷獸有可能有肉唇及長舌頭,適合王雷獸延續的時間不長,早始新世開始出現,中漸新世以後便完全消失,前後大約只有2000萬年。
在美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王雷獸骨骼。 在美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王雷獸骨骼。
一般認為,北美是雷獸進化發展的中心。至遲從中始新世開始,雷獸曾多次經由白令海峽擴散到亞洲,向西更遠達東歐。中國從中始新世開始有可靠的化石記錄,始晚新世和漸新世的化石非常豐富。

王雷獸分類

根據新的分類法,王雷獸被併入了巨角犀屬中,但這分類卻未被完全接受。由於國內雷獸種羣漢語譯名較為混亂。所以王雷獸有時也作為大角雷獸(Embolotheriu)的別名使用,實際上這是兩種關係較遠的雷獸。
奇蹄目的一科,已絕滅。它的廣為人知的另一個英文名稱是brontothere(意為雷或雷神的獸,故譯為雷獸)。最早的雷獸名為蘭布達獸,出現於北美早始新世。它的大小與相近,身材比較輕巧;有適於奔跑的細長的四肢和腳,前腳四趾,後腳三趾;頭骨很原始,眼孔和顳顬孔不合而為一;頰齒低冠,前臼齒稍許臼齒化。雷獸的進化趨向之一是體型逐漸增大。比蘭布達獸稍晚的始雷獸,身材已相當大,中始新世和晚始新世的雷獸類身軀已接近現代的犀,漸新世的雷獸一般都比現代的犀或大得多。雷獸的另一個進化趨向是在一些類型中發展了角,中國內蒙古地區的王雷獸,鼻部擴展成一對巨大而相連的角,是強有力的自衞武器。

王雷獸形態特徵

它體軀巨大,肩高2米多,體長4米多,四肢短粗,腳趾寬厚,長着一條與軀體不相稱的小尾巴。最奇特的是頭骨前方鼻骨上長着一隻粗壯的大角,基部像一根粗鋼管,頂部分為兩杈,向上彎曲,通常一米左右。與現代犀牛不同的是,它的角是額鼻部骨質膨大的延伸,相同的是都是抵禦肉食猛獸的有力武器 [2] 

王雷獸食物

王雷獸圖集
王雷獸圖集(5張)
王雷獸是食草動物,以嫩樹枝、樹葉為食。

王雷獸化石證據

王雷獸因為有許多保存很好的化石骨骼而出名。它們最引人注意的特徵就是它那扁平分叉的不知是何功能的鼻角。由於它的眾多頭骨化石在特徵和大小上有差異,因此這類動物被細分成好幾個種,但結果似乎比最初設想的種類要少。事實上,最近的一些研究認為王雷獸應該歸入雷獸類的巨角雷獸屬才對 [1] 
參考資料
  • 1.    (英)卡爾·梅林主編;朱娟娟,顧芳,李婭娟等譯,發現恐龍系列 史前哺乳動物,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2011.01,第14頁
  • 2.    胡豫生等編著,萬狀生物,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2009.05,第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