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錫鋅

鎖定
王錫鋅,1968年生於安徽省涇縣 [1] 法學博士 [5]  ,第六屆“全國十大青年傑出法學家” [7]  ,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 [8] 
現任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法治與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 [2]  [11]  ,北京大學國際合作諮詢委員 [3]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 [6] 中外法學》主編 [4] 北京大學公眾參與研究與支持中心主任, [10]  國家行政學院兼職教授, [10]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雲山法學工作室首席專家 [7]  ,湖南科技大學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名譽院長 [8]  ,北大-耶魯法律與政策改革聯合研究中心名譽主任,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客座研究員 [8] 
兼任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13]  中國法學會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14]  中國法學會法學期刊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行政執法研究會副會長, [10]  北京市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10]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備案審查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國家市監總局、世界銀行等多家機構和組織的法律顧問、專家諮詢委員 [8]  ,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與基層治理諮詢專家, [10]  湖北省人大常委會立法顧問,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特約研究員, [9]  北京市政府複議委員會專家委員,上海市政府複議委員會專家委員,廣州市政府立法專家顧問,昆明市委法律顧問。 [10]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等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出版專著十餘部,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法學》《法學研究》等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百餘篇, [8]  研究領域為中國行政法、法律和行政過程分析、政務公開和公眾參與、政府治理等 [5] 
中文名
王錫鋅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17] 
籍    貫
安徽涇縣 [17] 
出生日期
1968年 [1]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10] 
中南政法學院 [5] 
職    業
大學教師 [5] 
主要成就
第六屆“全國十大青年傑出法學家” [5] 
出生地
安徽涇縣
職    稱
教授
職    務
《中外法學》主編、北京大學法治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 [2]  [6] 
性    別

王錫鋅研究領域

中國憲法和行政法、比較行政法、法律和行政過程分析、行政程序、地方政府治理、信息公開、公眾參與以及互聯網和數據治理、中國土地法律制度領域的法律與政策改革。 [10] 

王錫鋅人物經歷

王錫鋅教育經歷

2005年6月,耶魯大學“中國—耶魯高級領導能力項目”證書
2001年9月至12月,耶魯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
王錫鋅 王錫鋅
1999年7月,北京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
1999年2月至1999年4月,美國斯坦福大學法學院、UCLA法學院訪問研究
1998年4月至1999年1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高級研究員
1996年7月,北京大學法學院法學碩士研究生
1990年7月,中南政法學院法律系法學學士學位 [10] 

王錫鋅工作經歷

王錫鋅 王錫鋅
2019年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
2017年起,《中外法學》主編
2017年起,北京大學法治與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
2024年起,北京大學數字法治研究中心主任 [18] 
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副庭長(掛職)
2013年9月至12月,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訪問教授
2012年2月至5月,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學院Bok傑出國際訪問教授
2010年9月至2018年,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2007年5月起,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3年8月起,美國耶魯大學法學院中國法律中心客座研究員
2001年9月起,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特約研究員
2001年8月起,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院長助理
1999年7月起,北京大學法學院講師;北京大學美國研究中心研究員
1998年4月至1999年4月,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中國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994年至1998年,中南政法學院法律系講師
1991年至1993年,中南政法學院法律系助教
1990年至1991年,湖北省武漢市人民政府法制辦 [10] 

王錫鋅出席活動

王錫鋅教授曾參加央視新聞1+1欄目,透露中國一年“三公”消費額度為9000億,超過全年財政開支的30%。

王錫鋅社會兼職

王錫鋅教授座客央視新聞1+1欄目 王錫鋅教授座客央視新聞1+1欄目
兼任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13]  中國法學會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14]  中國法學會法學期刊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行政執法研究會副會長, [10]  北京市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10]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備案審查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世界銀行等多家機構和組織的法律顧問、專家諮詢委員 [8]  ,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與基層治理諮詢專家, [10]  湖北省人大常委會立法顧問,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特約研究員, [9]  北京市人民政府複議委員會專家委員,上海市人民政府複議委員會專家委員,廣州市人民政府立法專家顧問,昆明市委法律顧問。 [10]  山東省人民政府法律顧問。 [15] 

王錫鋅獲獎情況

關於公眾參與的研究著作獲得第二屆“中國軟科學獎”(中國公共政策研究和決策科學領域最高獎) 2011年
中國法學會第六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 2010年
第一屆“北京市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 2010年
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 2009年
人民日報社人民網“年度責任公民”殊榮 2009年 [10] 
第三屆應松年行政法學優秀成果獎(獲獎作品:《國家保護視野中的個人信息權利束》) 2022年 [12] 
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16] 

王錫鋅人物成就

王錫鋅著編

1.《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條例專家解讀與法律適用》(編著),中國法制出版社:北京,2011年版
2.《公眾參與和中國新公共運動的興起》(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北京,2008年版
3.《行政過程中公眾參與的制度實踐》(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北京,2008年版
4.《公眾參與和行政過程:一個理念和制度分析的框架》(獨著),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北京,2007年版
5.《行政程序法理念與制度研究》,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北京,2007年版
6.《四國行政法》(合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北京,2005年版
7.《法治政府的建構》(參編),中國青年出版社:北京,2004年版
8.《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主編),湖南音像出版社:湖南,2002年版
9.《行政程序法立法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北京,2001年版,與應松年教授等合著,國家九五重點課題
10.《走向法治政府》,法律出版社:北京,2001年版,課題參與人及撰稿人
11. China's Governance Puzzle: Enabling Transparency and Participation in a Single-Party Stat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 2017. Feb, Contributor
12. 《網絡法治藍皮書2018》,(Chapter Contributor),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北京,2018年版 [10] 

王錫鋅論文

(一)中文核心期刊論文
1.再論現代行政法的平衡精神,《法商研究》,1995年第2期
2.行政程序立法思路探析,《行政法學研究》,1995年第2期
3.行政程序法的價值定位,《政法論壇》,1995年第3期
4.行政法性質的反思與概念的重構(與陳端洪合寫,第一作者),《中外法學》,1995年第3期
5.市場經濟與行政程序法制度──對我國市場經濟法律體系之構建的另一種思考,《法商研究》,1995年第5期
6.行政法理論基礎再探討——與楊解君同志商榷(與沈巋合寫,第一作者),《中國法學》,1996年第4期
7.試析行政處罰法的立法精神,《法商研究》,1996第6期
8.傳統行政法控權理念及其現代意義(與沈巋合寫,第二作者),《中外法學》,1999年第1期
9. 程序正義之基本要求解釋:以行政程序為例,《行政法論叢》,2000年第3卷
10. 行政程序法與現代法治國家(與羅豪才教授合寫,第二作者),《行政法論叢》,2000年第3卷
11.論法律程序的內在價值,《政治與法律》,2000年第3期
12.行政程序理性原則論要,《法商研究》,2000年第4期
13.對正當法律程序需求、學説與革命的一種分析(與傅靜合寫,第一作者),《法商研究》,2001年第3期
14.行政過程中相對人程序性權利研究,《中國法學》,2001年第4期
15.行政事實行為再認識(與鄧淑珠合寫,第一作者),《行政法學研究》,2001年第3卷
16.行政行為無效理論與相對人抵抗權問題探討,《法學》,2001年第10期
17.正當法律程序與“最低限度的公正”——基於行政程序角度之考察,《法學評論》,2002年第2期
18.自由裁量與行政正義,《中外法學》,2002年第1期
19.WTO與中國行政法制度改革的幾個關鍵問題(與應松年合寫,第二作者),《中國法學》,2002年第1期
20.行政程序立法:一個基於實際的評估,《法學》,2002年第9期
21.專家、大眾與知識的運用——行政規則制定過程的一個分析框架(與章永樂合寫,第一作者),《中國社會科學》, 2003年第3期
22.規則、合意與治理——行政過程中ADR適用的可能性與妥當性研究,《法商研究》,2008年第5期
23.波蘭的違憲審查制度與憲法裁判所,《行政法學研究》,2003年第3卷
24.中國的行政程序立法:語境、問題與方案,《中國法學》,2003年第6卷
25.中國行政執法困境的個案解讀,《法學研究》,2005年第3期
26.公共決策中的大眾、專家與政府,《中外法學》,2006年第4期
27.公共決策中的專家、技術理性及其限度,《法商研究》,2007年第1期
28.對“參與式”政府績效評估制度的評估,《行政法學研究》,2007年第1期
29. 我國公共決策專家諮詢制度的悖論及其克服——以美國《聯邦諮詢委員會法》為借鑑,《法商研究》,2007年第2期
30.英美傳統行政法“合法性解釋模式”的困境與出路——兼論對中國行政法的啓示,《法商研究》,2008年第3期
31.利益組織化、公眾參與和個體權利保障,《東方法學》,2008年第4期
32. 行政管制的精細化和人性化,《行政法學研究》,2008年第4期
33. 自由裁量權基準:技術的創新還是誤用,《法學研究》,2008年第5期
34. 行政程序法理念與制度:發展、現狀及評估——兼評《湖南省行政程序規定》正式頒行,《湖南社會科學》,2008年第5期
35. 依法行政的合法化邏輯及其現實情境,《中國法學》,2008年第5期
36. 公眾參與:參與式民主的理論想象及制度實踐,《政治與法律》,2008年第6期
37. 公眾參與、專業知識與政府績效評估的模式——探尋政府績效評估模式的一個分析框架,《法制與社會發展》,2008年第6期
38. 公眾參與和中國法治變革的動力模式,《法學家》,2008年第6期
39. 參與失衡與管制俘獲的解決:分散利益組織化,《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第6期
40. 行政法上的正當期待保護原則述論,《東方法學》,2009年第1期
41. 當代行政的“民主赤字”及其克服,《法商研究》,2009年第1期
42. 行政決策正當性要素的個案解讀——以北京市機動車“尾號限行”政策為個案的分析,《行政法學研究》,2009年第1期
43. 行政正當性需求的迴歸——中國新行政法概念的提出、邏輯與制度框架,《清華法學》,2009年第2期
44. 政府信息公開語境中的“國家秘密”探討,《政治與法律》,2009年第3期
45. 行政自由裁量權控制的四個模型——兼論中國行政自由裁量權控制模式的選擇,《北大法律評論》,2009年第十卷第2輯
46. 如果強拆一如既往,中國“新”在何處,《人民論壇》,2010年第S1期
47. 我國行政決策模式之轉型——從管理主義模式到參與式治理模式(與章永樂合寫,第一作者),《法商研究》,2010年第5期
48. 拆遷變法:變遷、變法與社會參與,《行政管理改革》,2010年第9期
49. 規章清理“運動化”背後,《人民論壇》,2010年第19期
50. 依法行政是行政合法化的充分條件嗎,《法學雜誌》,2011年第S1期
51. 房屋徵收中強制搬遷的制度與實踐問題,《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1期
52. 行政法治的邏輯及其當代命題,《法學論壇》,2011年第2期
53. 信息公開的制度實踐及其外部環境——以政府信息公開的制度環境為視角的觀察,《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2期
54. 參與式治理與根本政治制度的生活化——“一體多元”與國家微觀民主的建設,《法學雜誌》,2012年第6期
55. 以信息公開作為治理改革的最佳支點,《中國法律評論》,2015年第2期
56. 地方治理的“在地化”與國家治理能力建設,《中國法律評論》,2016年第1期
57. 基礎性權力與國家“縱向治理結構”的優化(與胡蕭力合寫,第二作者),《政治與法律》,2016年第3期
58. 在糾結中前行的網約車改革,《人民論壇》,2016年第21期
59. 日本公私合作模式研究——以PFI立法過程為中心的考察(與鄭雅方合寫,第一作者),《行政法論叢》,2017年第20卷
60. 濫用知情權的邏輯及展開,《法學研究》,2017年第6期
61. 時空變幻,堅守前行,《中外法學》,2018年第1期
62. 網絡交易監管的管轄權配置研究,《東方法學》,2018年第1期
63. 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十年:邁向治理導向的公開,《中國行政管理》,2018第5期
64. 完善國家機構組織法應堅持三原則,《中國黨政領導幹部論壇》,2018年第3期
65. 論個人信息保護中的人格保護與經濟激勵機制(與蔡培如合 寫,第二作者),《比較法研究》,2020年第1期
66. 傳染病疫情信息公開的障礙及克服,《法學》,2020年第3期
67. 大家談:新時代檢察基礎理論的重點問題(與吳宏耀等合寫),《中國檢察官學院學報》,2021年第1期
68. 個人信息國家保護義務及展開,《中國法學》,2021年第1期
69. 論失信約束制度的法治約束(與黃智傑合寫,第一作者),《中國法律評論》,2021年第1期
(二)其它期刊論文及報刊評論
1. 美國的違憲審查制(上),《新疆人大(漢文)》,2003年第12期
2. 美國的違憲審查制(下),《新疆人大(漢文)》,2004年第1期
3. 中國行政程序立法:主義和問題,《湛江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
4. 聽證會何以頻繁遭遇公共信任危機,《黨政幹部文摘》,2008年第3期
5. 從國家動員到公共體參與,《中國新聞週刊》,2008年第20期
6. 道路通向收費站,《中國新聞週刊》,2008年第21期
7. 官員財產公開要試驗更要決斷,《新京報》,2009年2月21日
8. 公車改革在程序上迷失了方向,《瞭望東方週刊》,2009年第31期
9. 拆遷變法正在加速,《商周刊》,2010年第1期
10. 將行政程序法治進行到底,《中國新聞週刊》,2010年5月17日
11. 選舉法修正案:走向平等與法治的新起點,《半月談時事資料手冊》,2010第2期
12. 邁向“公開主導下的保密”,《經濟參考報》理論版,2010年3月2日
13. 強制治療:規範警方的權力,《法制日報》,2011年7月12日
14. 司法強拆:挑戰還是機遇?,《中國審判》,2011年第8期
15. 文化的法治與法治的文化,《光明日報》2011年11月3日
16. 政府改革:從管理主義模式到參與式治理,《中國改革》,2011年第4期
17. 聽證會要堅守民主底線,《法制日報》,2011年7月20日
18. 參與式治理:“微觀民主”與“大國治理”,《第一財經日報》,2011年12月8日
19. “參與式治理”構建“一體多元”社會,《民主與法制時報》,2011年12月19日
20. 通過參與式治理促進根本政治制度的生活化,《法制日報》,2012年2月1日
21. 關於政府信息公開的調查與建議,《北京日報》,2012年3月5日
22. “微觀民主”的實踐價值,《浙江人大》,2012年5月5日
23. 行政決策中的專家、大眾與政府——以價格聽證會程序為個案的分析,《東方行政論壇》,2012年第二輯
24. 建立司法人員職業化制度,《湖北日報》,2014年2月5日
25. 以信息化促公開求公正,《中國審判》,2015年第12期
26. 辯證看待政府權力放與管,《簡政放權改革與法治政府建設——第六屆中國行政改革論壇論文集》,2015年7月19日
27. 放與管的邏輯,《學習時報》理論版,2015年8月31日第4版
28. 有些權力清單在玩數字遊戲,《領導文萃》,2015年第23期
29. 邁向“治理型法治”,《鳳凰週刊》,2016年第1期
30. 網絡平台監管管轄需制度革新,《檢察風雲》,2018年第6期
31. 計價公開透明保障業主知情權,《法制日報》,2019年2月27日
32. 數據治理立法不能忽視法治原則,《經濟參考報》,2019年7月24日
33. 行政訴訟中保障訴權與控制濫訴的平衡,《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年6月5日 [10] 
北方週六 北方週六
(三)英文論文
  1.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Reforms in China‘s Rule of Law Context, in Columbia Journal of Asian Law, Volume 12, No.2(1998);
  2. Rule of Law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egal Procedure in China, in Asia Perspectives, Vol.2,December 1999(Washington,DC);
  3. Rule of Rules:An Inquiry into Administrative Rules, in Rule of Law from Asian Perspectives, published in Washington DC:1999;
  4.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Regulatory Process, in China Legal Science(Englishversion)2002.
  5. Some Key Issues of China’s Administrative Law Reforms in the WTO Context, in China Legal Science(English Edition),2003;
  6. The State Compensation Law:Issues and Reforms, in George Washington Law Review, winter, 200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