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道思想

鎖定
“王道”是孟子提出的國家政治的最高理想。孟子認為民本仁政能否實現,關係到能否實現“王道”這一目標。孟子所謂“王道”,即“以德行政者王”,在孟子看來,實行王道之治就是“保民而王”,就是“樂以天下,憂以天下”。
中文名
王道思想
缺    點
對人的要求太高,太理想
釋    義
以德行政者王
核    心
王道

王道思想術語介紹

“施仁政,行王道”是儒家所主張的治國理念,“王道”指的就是先賢聖王之道,符合仁義治國的準則,“仁政”是把仁義作為治國的基本政治理念,“仁政”是“王道”的表現,“王道”是“仁政”的基礎。 [1] 

王道思想術語起源

“王道”的思想源於孔子的仁政,由孟子提出:“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仁與人就像一個太極的圖案,它們互為表裏,而二者合起來就是“道”。 [1] 
“仁”的思想是孟于思想體系的靈魂,他從各個方面反覆對仁進行闡釋與完善。孟子在見到梁惠王時説道:谷與魚數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仁政的理想最終指向了“王道”,這是孟子政治理想的最高境界。 [1] 
孟子指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是非之心”是與生俱來的,稱之為“四端”。它們是“仁、義、禮、智”四德的基礎,這就是孟子的“性善論”,是孟子社會理想的支撐點。 [1] 
人人都有“惻隱之心”,作為統治者,只要“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於掌上”是件輕鬆的事,“行仁政而王,莫之以御”提醒統治者要施行“仁政”。為政必須依仁而行,不仁只能自取滅亡。通俗一點兒説,在孟子看來,正是由於人性的善良一一尤其是那些統治者本身善良,仁政才有實現的可能。 [1] 
參考資料
  • 1.    趙文彤著. 北大國學課[M]. 北京:台海出版社, 2018.08: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