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貽永

鎖定
王貽永(?-1056年),初名光明, [11]  字季長,北宋幷州祁縣(今屬山西)人,司空王溥之孫,宋太宗趙匡義之婿。北宋將領。 [12] 
王貽永於鹹平六年(1003年),娶太宗女鄭國公主, [1]  [12]  官任右衞將軍、駙馬都尉。跟隨宋真宗去泰山封禪,任高州刺史,再升為右監門衞大將軍、獎州團練使。後請求為朝外官,得以任單州知州。後因王貽永在城南筑堤防水有功,改任為衞州團練使,升為懷州防禦使,任澶、定二州知州,轉為成德軍長官。又因奏請曹訥謀反一事,被提升為同知樞密院事,改為副使,加官為宣徽南院使,升任樞密院使。官至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侍中。節度鎮海時,因有病求罷官,帝只罷其侍中之職,改任彰德節度使,仍為同平章事、樞密使。病初愈,派其子道卿登垂拱殿拜謝皇恩。 [12] 
至和初年(1054年),王貽永又託病辭職,宋仁宗任命他為尚書右僕射、檢校太師兼侍中、景靈宮使。於至和三年(1056年),逝世。 [12] 
季長
所處時代
北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
本    名
王貽永
職    業
將領、駙馬
職    位
尚書右僕射、檢校太師兼侍中
追    贈
太師、中書令
諡    號
康靖

王貽永人物生平

王貽永早期經歷

王貽永性情清慎寡言,十分通曉書法,不追求歌舞技藝。十幾歲時,他的舅舅魏咸信見到他很驚奇,説:“他長大後將像我似的。” [2] 
鹹平中期,王貽永娶賢懿公主(鄭國公主) [1]  ,被授予右衞將軍、駙馬都尉。他跟隨宋真宗去泰山封禪,任高州刺史,再升為右監門衞大將軍、獎州團練使。後請求為朝外官,得以任單州知州。宋真宗告誡他説:“與眾和睦,清靜求治,是你應該先做的。”王貽永被任命為洺州團練使,轉為徐州團練使。黃河在滑州決口,徐州發大水,王貽永在城南筑堤防水。又改任他為衞州團練使,升為懷州防禦使,任澶、定二州知州,轉為成德軍長官。 [3] 

王貽永軍旅生涯

當時有人告發曹訥謀反,王貽永奏請治曹訥的罪。王貽永升任耀州觀察使,又為澶州知州。他歷任彰化、武定軍節度使觀察留後,被任命為安德軍節度使。出京任天雄軍知軍,轉為保寧軍節度使、鄆州知州。鄆州自鹹平中期遷移城址,舊治所已為交通要道,連接梁山,春夏時水患很多,王貽永勘察地勢,修東西水道三十多里,百姓便利。又改為定州知州,轉到成德軍為長官。王貽永被提升為同知樞密院事,改為副使,加官為宣徽南院使,升任樞密院使。不久,被任命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任侍中。 [4] 

王貽永暮年恩遇

王貽永被派節制鎮海,他因病辭官,皇帝下詔慰撫他,派御醫去給他看病。皇帝去看望他,賞給他皇家用的珍貴藥品,親手喂他吃粥。王貽永自稱受皇帝寵祿過盛,願意罷去樞密使、解除使相之職還家。皇帝希望他病癒,就罷去他的侍中之職,改任彰德節度使,仍為同平章事、樞密使。他的病稍好點,就去拜見皇帝,皇帝讓他的兒子王道卿攙他上垂拱殿。允許他五日一上朝,遇到朝參起居,他可在殿側休息。 [5] 
至和初年(公元1054年),王貽永又因病辭官,宋仁宗任命他為尚書右僕射、檢校太師兼侍中、景靈宮使。去世後被贈官為太師中書令,諡號“康靖”。 [6] 

王貽永歷史評價

魏咸信:當類我。 [7] 
元·脱脱等《宋史》:性清慎寡言,頗通書,不好聲技。...當時無外姻輔政者,貽永能遠權勢,在樞密十五年,迄無過失,人稱其謙靜。 [7] 

王貽永家族成員

祖父:王溥,字齊物,歷任後周太祖世宗、恭帝宋太祖——兩代四朝宰相,又為著名之史學大家。 [8] 
妻:賢懿公主(鄭國公主) [1] 
子:王道卿,為西上閣門使。 [9] 
舅舅:魏咸信,字國寶,初,授朝散大夫、太子右坊通事舍人,改供奉官。又授右衞將軍、附馬都尉。後出領吉州刺史。 [10] 
參考資料
  • 1.    《宋史.卷二百四十八.列傳第七》: “雍國大長公主,至道三年,封賢懿長公主。 鹹平六年,下嫁右衞將軍王貽永,進封鄭國,賜第。 景德元年薨,諡懿順。 景祐三年,追封大長公主。皇祐三年,改韓國。 徽宗改封雍國。 政和改懿順大長帝姬。”
  • 2.    《宋史》卷四百六十四 · 列傳第二百二十三:性清慎寡言,頗通書,不好聲技。初生十餘歲時,其舅魏咸信見而奇之,曰:"後當類我。"
  • 3.    《宋史》卷四百六十四 · 列傳第二百二十三:鹹平中,尚鄭國公主,授右衞將軍、駙馬都尉。從封泰山,領高州刺史,再遷右監門衞大將軍、獎州團練使。求外補,得知單州。真宗戒之曰:"和眾靜治,卿所當先也。"真拜洺州團練使、徙徐州。河決滑州,徐大水,貽永作堤城南以御之。改衞州團練使,進懷州防禦使,知澶、定二州,徙成德軍。
  • 4.    《宋史》卷四百六十四 · 列傳第二百二十三:會有告曹訥變者,貽永奏治之。遷耀州觀察使,復知澶州。歷彰化、武定軍節度使觀察留後,拜安德軍節度使。出知天雄軍,徙保寧軍節度使、知鄆州。州自鹹平中徙城,而故治為通衢,介梁山,春夏多水患,貽永相度地勢,為築東西道三十餘里,民便之。復徙定州,又徙成德軍。擢同知樞密院事,改副使,加宣徽南院使,進樞密院使。久之,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遂加兼侍中。
  • 5.    《宋史》卷四百六十四 · 列傳第二百二十三:徙節鎮海,以疾求罷,手詔撫諭,遣上醫診視。帝臨問,頒尚方珍藥,手取糜粥食之。貽永自言寵祿過盛,願罷樞筦,解使相還第。帝冀其愈也,乃聽罷侍中,徙彰德節度使,同平章事、樞密使如故。疾稍間,入見,命其子道卿掖登垂拱殿。仍賜五日一朝,遇朝參起居,許休於殿側。
  • 6.    《宋史》卷四百六十四 · 列傳第二百二十三:至和初,復以疾辭,拜尚書右僕射、檢校太師兼侍中、景靈宮使。卒,贈太師、中書令,諡康靖。
  • 7.    卷四百六十四 列傳第二百二十三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8-30]
  • 8.    《宋史》卷四百六十四 · 列傳第二百二十三:王貽永字季長,溥之孫也。
  • 9.    《宋史》卷四百六十四 · 列傳第二百二十三:子道卿,西上閣門使。
  • 10.    《宋史》卷二百四十九 列傳第八 :字國寶,魏仁浦子,衞州汲人。建隆初,授朝散大夫、太子右坊通事舍人,改供奉官。
  • 11.    鄭天挺,吳澤,楊志玖主編;翁獨健,蔡美彪,李學勤等副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 上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第299頁
  • 12.    何本方,嶽慶平,朱誠如主編;王冠英,毛佩琦,盧昌德等副主編.中國宮廷文化大辭典.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6.第1217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