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美蘭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原機要秘書)

鎖定
王美蘭,1913年出生於永豐縣沙溪鎮(原水漿鄉)中塅村。原名寧連秀,又名寧景英,參加革命後改名為王美蘭。王美蘭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上有一個哥哥,下有一個弟弟。因為家裏窮,她很小就被送給別人家做童養媳土地革命時期,她加入少年先鋒隊,積極參加打土豪分田地的鬥爭。1931年,她和丈夫一道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她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抗戰時期,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王美蘭為紅軍中少數女性之一,參加了第二、三、四、五次反“圍剿”。 [1] 
本    名
王美蘭
別    名
寧連秀
寧景英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江西省永豐縣沙溪鎮(原水漿鄉)中塅村
出生日期
1913年
逝世日期
1996年
國    籍
中國

王美蘭人物生平

1913年,王美蘭出生於永豐縣沙溪鎮(原水漿鄉)中塅村。
土地革命時期,王美蘭加入少年先鋒隊,積極參加打土豪分田地的鬥爭。
1931年,王美蘭和丈夫一道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
1932年,王美蘭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抗戰時期,王美蘭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新中國成立後,王美蘭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機要秘書。
1996年,王美蘭因病在北京逝世。 [1] 

王美蘭軼事典故

王美蘭初識李六如

參加紅軍之初,王美蘭在永豐前方醫院當護士。期間,她虛心求學,吃苦耐勞,護理水平不斷提高,曾經擔任過朱德總司令的護士。後來由於工作的需要,調到瑞金中央財政合作總社任營業員。黨組織為了提高她的政治思想和文化水平,選送她到中央財經專修學校學習。
王美蘭沒進過學校門,斗大的字不識一籮筐,但她憑藉頑強的毅力,夜以繼日地刻苦學習,不懂之處虛心向老師和同學請教。深夜,同學們都睡了,她還蹲在月光下用松樹枝當筆,以沙盤做紙,演練數學習題。憑着勤奮、刻苦和不凡的接受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王美蘭漸漸地能夠聽寫自如了。
一天,學校簡陋的教室裏,所有學員都規規矩矩地坐在那裏等着老師來上課。王美蘭坐在前排,低垂着頭,正在認真地抄寫課文。
這時,一位風度翩翩的老師風塵僕僕地走進教室,他就是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副行長兼財經專修學校校長李六如。他站在講台前掃視了全班學員一眼,便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下了幾個遒勁的大字:財政金融學基礎知識。
李六如一心一意講課,當授完課提問時,抬頭看到一個長得十分秀氣顯得很靦腆的姑娘,穿一件藍格子青布衫,一身山裏姑娘的打扮,個子不高,短髮齊耳,圓圓的臉蛋上鑲嵌着一對深深的酒窩,雙眼皮下兩顆烏黑的眼珠,特別明亮,格外逗人喜愛。此時,她低着頭,愁眉不展,好像有什麼心事。
李六如有點好奇,特想了解一下王美蘭有什麼心事,也想幫她解開心中的疙瘩。下課後,他找到王美蘭,要她到自己的辦公室。
王美蘭不知老師找自己有什麼事,懷着複雜而忐忑的心情走進李六如的辦公室。李六如親切地問:“我的課,你聽得懂吧?聽説你學習很刻苦,也很認真。”王美蘭點點頭,緊張的心情頓時放鬆了許多。李六如説:“你的家人近來是否都好?”不問還好,這一問問到傷心處,王美蘭忍不住眼淚撲簌簌掉了下來。她哽咽着説了一些情況。
早些時候,前方部隊來人把正在聽課的王美蘭叫出去,告訴她一個很不幸的消息:她的丈夫在反“圍剿”戰鬥中英勇犧牲了。她難過得肝腸寸斷,心痛欲裂。王美蘭噙着淚,咬着牙,要求上前線去為親人報仇。然而,她的要求沒有被批准,王美蘭整天愁眉不展,圓圓的臉龐消瘦了許多。
李六如耐心開導,細心與她交談。“你不能消沉下去啊!”李六如勸慰道。王美蘭低着頭,默默地聽着。她是那樣文靜,那樣淳樸,又是那樣執着。她對親人、對同志是那樣深情,這使李六如深為感動。
王美蘭感覺這個在課堂上非常嚴厲的校長,在生活上很會關心體貼人。此時此刻,她才敢正眼端詳李六如:穿一身青色中山裝,個子高大,臉龐清瘦,天庭寬闊,雙眼炯炯有神,高鼻樑上架一副金絲邊眼鏡。
這以後,除了上課之外,他們接觸了好幾次。王美蘭不由自主地失眠了,李六如的影子老在腦子裏盤旋着。她朦朦朧朧地感覺自己喜歡上了他。她也確信,他對她應該是有好感。王美蘭想:“我一個窮山溝裏的童養媳,能與他般配麼?”“這不可能!”她在心裏説。 [1] 

王美蘭毛澤民做媒

1933年秋,紅楓似火,瑞金城郊一派豐收景象,這也正是專修班結業之時。
那時候,時興組織出面介紹。國家銀行行長毛澤民和會計曹菊如親自來到財經專修學校,找到王美蘭。毛澤民親切地詢問了她的家庭情況和參加革命的經歷,直截了當地説:“李六如同志與原配夫人已經失去聯繫六七年了,早已脱離了夫妻關係。現在,他很需要一個革命伴侶。據學校老師介紹,你和他也認識那麼久了,你是他的意中人。他愛你勤勞、忠厚、樸實、情篤。他的情況你可能都知道了。他是我們黨內一位資深的老同志,對黨的事業非常忠誠,德才兼備,很受大家尊重,連我大哥潤之也特別器重他。10多年前在長沙時,他倆就是朋友,大哥對六如同志的婚事也很關心。只是六如的年齡比你大些,不知道你是否同意,特讓我們來徵求你的意見。”
王美蘭聽了,疑慮全消了,紅着臉,點了點頭,説:“沒意見。”她知道,有毛澤民這樣信得過的領導和曹菊如做媒一定沒錯。
王美蘭和李六如的婚事很快就定了。一個月朗星稀的夜晚,在一間用杉樹皮蓋的小房裏,唯一有點新房氣氛的是牀上擺着一對繡着大紅“喜”字的枕頭,牀頭瓦缽裏插着一束盛開的菊花。一對革命情侶就這樣結婚了。
新婚的第二天清晨,李六如夫婦還沒有來得及共進早餐,李六如就接到緊急會議通知。於是,他告別新婚的妻子,騎上馬,一揮鞭,消失在王美蘭的視線之外…… [1] 

王美蘭夫妻共患難

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王美蘭和李六如留在蘇區做黨的地下工作。
1936年初夏的一天,李六如被捕了。王美蘭十分擔憂,坐立不安,整日擔心着李六如的安危。她下山託人去打探消息,變着法兒打聽黨的地下組織。
找不到黨組織,營救無望,但王美蘭沒有絕望,決心去探監。哪怕是龍潭虎穴,她也要去走一遭。即使死,也要和李六如死在一塊。於是她又下山了。
李六如在敵人的監獄裏,始終堅強不屈,嚴詞拒絕敵人的各種誘惑。
國民黨認為李六如是要犯,羈押在吉安城的死刑牢裏,準備幾天後押解去南京。王美蘭得知後,想方設法打聽其行蹤。為了儘可能地照顧李六如,她竟隨着押解的差役,徒步行走。國民黨差役認為王美蘭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家庭婦女,未予驅趕。就這樣,王美蘭沿途跟着被捕的丈夫徒步走去南京,有時失去李六如的蹤跡,她便千方百計尋覓。有一次失去丈夫蹤跡的時間太久,王美蘭悲痛欲絕,竟投身河中殉情。幸好,她被好心人救了命。王美蘭又默默地尋覓和追隨着丈夫的足跡,直至走到南京。
到了南京,王美蘭四處奔波,請求典獄長准許她與李六如見面,遭到拒絕。王美蘭憤怒地大罵道:“你們枉殺好人,不得好死!”
李六如關在獄中,王美蘭給他送衣送物,給他搓洗血衣,想盡辦法營救他。
1937年3月,李六如被老朋友覃振保釋出獄。
患難之交刻骨銘心。王美蘭始終如一,全身心地愛着李六如。 [1] 

王美蘭親屬成員

丈夫:李六如。 [1] 

王美蘭人物評價

李六如:吾妻美蘭,贛人也,性忠實而重情義,曾與吾共生死患難於槍林彈雨之中,跋山涉水,艱苦備嚐。在吉安遭難時,尤其輔助之力不少。吾以是愛之重之。古人云: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吾與美蘭患難之交也,糟糠云乎哉,故數年未嘗離左右。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