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維嘉

(美通公司總經理)

鎖定
王維嘉,男,1958年出生於陝西西安,1977年考入中國科技大學無線電系,1984年獲碩士學位,1985年赴美斯坦福大學電氣工程系攻讀博士,1987年畢業獲博士學位。1994年,在硅谷創辦美國通用無線通信有限公司,專注於移動互聯產業。著有《暗知識:機器認知如何顛覆商業和社會》(中信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
中文名
王維嘉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58年
畢業院校
中國科技大學,斯坦福大學
主要成就
創建美國通用無線通信有限公司
出生地
陝西西安
性    別
學    歷
博士研究生

王維嘉個人經歷

1958年出生於陝西西安。
1977年考入中國科技大學無線電系。
1984年獲碩士學位。
1985年赴美斯坦福大學電氣工程系攻讀博士
1987年畢業獲博士學位。之後,先後就職於美國太平洋貝爾公司、蜂窩數據公司、英特威爾公司。
1994年在硅谷創建美國通用無線通信有限公司,並任總經理至今。
王維嘉 王維嘉 [1]
自WAP在國內開始商用試驗以來,王維嘉所領導掌門網在各類針對移動用户的移動商務服務中一直處於領先位置,掌門網在中國移動門户的WAP點擊率始終佔到全國WAP點擊率的60%以上;2012年6月,美通公司又和新太集團合作,投資10個億,在中國50個城市開發了當地的應用平台,實現了個人移動信息服務的本地化應用。9月,美通掌門網又在國內首推了“無線互聯的電信級服務(tm)”,憑藉其5合1的電信級平台向移動商務用户提供“電信級”保障的實時移動互聯網信息及移動商務服務。10月,美通移動商務終端產品美通網機(tm)系列推出換代高端產品:全中文無線互聯網接入掌上電腦――e掌通(tm);11月,美通在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推出的“全球通-愛心卡”項目中獨創啞語、位置信息(投石問路)以及創意拼圖等應用,同時提供大部分的短語、鈴聲服務等其他個性化應用。該項目在社會中引起普遍反響,受到國家領導的高度重視,傳為佳話。同月,由美通公司倡導的無線互聯產業聯盟宣佈成立。
王維嘉 王維嘉
王維嘉和他所創立的美通公司在全球第一個提出並開創了無線互聯產業,並將個人移動信息服務的革命性技術和產品帶給了全世界。這個由華人首先確立的產業被廣泛認為藴涵着萬億美元的市場價值。
同時美通掌門網也成為國內最早,至今最成功的專門為無線互聯接入和電子商務提供無線應用技術全面解決方案的無線網站。
王維嘉在2013年陸續提出了無線互聯的“CIC模式”——創造在中國(Create in China)、巴掌定律、拇指經濟、100%互聯度以及無線互聯的電信級服務。
由於他開創並引領了無線互聯產業的發展,因此被業界普遍推崇為無線互聯的創始人和理論領袖。
王維嘉 王維嘉
在美國舊金山南端,一條不足1500平方英里的狹長谷地上,每年所創造的國民經濟總產值可以與韓國持平,在世界所有獨立的經濟體中名列第11位,它就是美國硅谷——惠普IBM英特爾仙童蘋果施樂雅虎網景亞馬遜書店等一大批全球新星企業誕生的地方。這裏也有一個華人的創業人生,有傳奇,有驚險,有不可琢磨的戲劇性,但更多的是堅韌、自信和無可救藥的創業癖……他就是留學美國並在硅谷創業的中國人王維嘉。
1998年7月28日,被稱為“信息王”的王維嘉發明了雙向個人移動信息機(The double faces individual move information machine,簡稱TFMIM)當時在世界上首家推出並開始提供信息服務時,就有分析指出,這種信息機的投入使用,標誌着未來全球市場總值高達1萬億美元的一個全新產業——個人移動信息產業的誕生。
王維嘉將這一革命性的技術和產品帶給了世界。美國通用無線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通)1994年創辦於硅谷。創建之初,王維嘉即把企業的發展方向明確地向個人提供移動信息服務上。王維嘉清楚地看到了現代技術的三個主要發展趨勢:“第一個趨勢就是計算機將從桌面向手持方向發展;第二個是無線通訊包括手機及尋呼機的迅速普及,通訊成本的不斷下降;第三個趨勢則是因特網大爆炸。”
基於這一把握,王維嘉形成了自己的創業理念與發明TFMIM的思路:是否能把這三項當代最重要的技術結合在一起,在掌上通過無線聯網方式接入Internet網絡終端;如果可能,那麼人們只要輕輕一點,就可以隨時隨地看到全世界的各種信息了。

王維嘉人物故事

王維嘉 王維嘉
高技術企業的創辦和發展,資本是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在美國有600多家風險投資公司,而其中的一半都在硅谷。“硅谷的成功,首先在於其運行機制:即強大的資本和富有野心的創業者的緊密結合。”王維嘉説,“對於創業者來説,熟悉和了解風險資本家及其運作模式是融資成功的一個關鍵前提。除此之外,創業者在與風險資本家接觸的過程中,還必須有專業化的表現和足夠的個性上的堅韌性。”
王維嘉的第一次融資經歷就非常富有戲劇性。1993年底,王維嘉參加了一次風險投資演講會。會前,他已經有了開發個人移動通信信息終端的創意。臨到會議結束時,王維嘉就走上演講台向演講的風險資本家談了自己的創業思路。那個風險資本家聽了他的“故事”後,就給了王維嘉一個電話號碼説:“我們找時間再談。”之後,王維嘉連續三天給那個風險資本家打電話,都沒有人接聽,但王維嘉每次都耐心地留下語音留言。終於有一天,那個風險資本家給王維嘉回電話並約定了會面的時間、地點。
當兩人見面時,投資家説:“知道我為什麼不接電話嗎?這實際上是對你的一個測試。如果你連打電話的困難都不能夠克服,我肯定不會找你。因為一個創業者必須有不怕困難的基本素質。”
這樣,經過六個月的談判之後,王維嘉終於在1994年7月份從兩家風險投資公司得到了第一筆總額為2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王維嘉成為大陸赴美華人中得到風險投資商青睞的第一人。
第一次融資的成功,不但使王維嘉順利地開始了他的創業冒險活動,也使他充分了解了整個風險投資運作的機理,從而為他後來的三次融資鋪平了道路。1995年到1999年3月,王維嘉又分三次分別從IDG、Intel等7家公司獲得風險投資700萬美元、900萬美元、1200萬美元。
前後四次,從多達7家風險投資公司總計融入資金3000萬美元,這個數額,不但在大陸赴美的華人圈裏是最大的一筆,即使是在硅谷眾多接受風險資本支持的創業企業中,也位居前列。

王維嘉勇於創業

“從個人性格上來講,我一直就比較喜歡富有刺激性的工作,這也許就是我的一種宿命。”王維嘉説,“以前我在別的公司工作時,總會有一種還在尋找什麼的感覺,自從創辦了公司,心裏就踏實了。通過我自己的創業歷程,我也發現了中國人與美國人的不同。在硅谷的華人中,我還是屬於比較敢闖的,但我仍然是在循規蹈矩地把博士讀完後才想到去創業;而比爾·蓋茨敢在大學一年級就退學創業,這兩者之間確實有着很大的差別。”
王維嘉照片
王維嘉照片(8張)
創業者除了要擁有樂觀,敢冒險、自信等性格特質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堅韌不拔和執着。“創業不同於科研,”王維嘉説,“創業者首先要相信自己及自己所做的事,然後就是要不斷聽從自己心靈的呼喚而不能靠所謂的理性的指引,這有點像擲硬幣,你要一直擲下去直到自己想要的那一面出現為止。”
儘管間或有各種挫折,王維嘉還是走上了一條不歸的創業之路。“創業有些像吸毒,”王維嘉説,“一旦你開始了創業,就會上癮。從我創辦美通開始,我就已經認定這輩子就只幹這一件事了。即便有可能失敗,我還會重新開始創業。創業就像比爾·蓋茨所説的那樣,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給什麼我也不換。”

王維嘉硅谷投資

在王維嘉的創業思想中,最重視研究的是硅谷投資創業的有關奧秘。他説:“美國是由四條腿支撐着的一個超級複合體系。而這四條腿分別是創造新財富的硅谷、提高經濟效率的華爾街、進行財富再分配的華盛頓和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好萊塢。美國的第一財富產生中心已由當年的底特律轉移到了硅谷。硅谷的總市值為10000億美元,已經遠遠超過了總市值僅為1100億美元的底特律;其中硅谷僅Cisco一家公司的市值就高過通用福特克萊斯勒三大汽車企業市值的總和。硅谷的百萬富翁在1994年時就有5萬個,到1997年時增加到20萬個,而至2006年初更進一步猛增至52萬個。在這樣的一個氛圍中,創業其實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但是,要在硅谷創業,就必須硅谷投資創業的種種奧秘!”
王維嘉認為,在硅谷投資創業主要有五大奧秘:
王維嘉 王維嘉
OKIGINALITY(創意)奧秘:走近硅谷,第一個必須提及的名字就是——斯坦福大學。1891年,李廉·斯坦福先生創辦該校時制定了一個獨特的辦學宗旨——讓學生學到一些實用的知識,將來會自己受用,也會讓社會得到好處。正是這種實用的教育宗旨,誘惑了全世界的莘莘學子,為了賺大錢,為了創建自己的事業蜂擁至此。今天,這裏已經變成了一個真正的聯合國,它凝結着全球各種文化的優勢,讓57個國家的14000名學子,在這青青的綠野之間追尋着各自的夢想。
CAPITAL(資本)奧秘:除了創意之外,辦公司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夠的資金,按照傳統的投資理念,僅有一個賺錢想法的公司是沒有人願意對它進行投資的。但是,在硅谷這卻是一個不成問題的問題,因為在這裏活躍着一批創業投資家。在硅谷的沙丘大街3000號,是斯坦福大學附近一座不起眼的建築,但是,這裏卻是硅谷非常著名的創業投資家的聚集地。托起雅虎的創業投資者——紅杉樹投資公司就坐落於此。紅杉樹公司風險投資家莫里斯説:“雅虎成功的故事實際上是創業公司在風險投資家的幫助下,取得成功的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我們最初向雅虎投資了100萬美元,買了公司25%的股份,到今天這100萬美元大概值四五十億美元。”
這就是硅谷,智慧的翅膀與資本的翅膀合成了一個整體:一方面是智慧所派生出的大量的發明創造;一方面是創業投資家的精篩細選,使得美國經濟的創新能力引領着世界潮流。
CHOOSE(選擇)奧秘:硅谷的創業投資家與企業家之間又是如何相互選擇的呢?正如上述王維嘉成功融資故事一樣,陳丕宏和他一手締造的宏道公司回答了這個問題。
王維嘉 王維嘉
宏道公司是硅谷的又一顆明星,但陳丕宏在開辦第一家公司時,他同樣得到了創業投資家的選擇性支持。蘇特·希爾公司從1992年陳丕宏創辦第一家公司開始,就一直伴隨着陳丕宏,到今天,它的命運又與宏道公司的命運連在了一起。蘇特·希爾公司執行董事戴夫·安德森説:“在我們同意合作之前,我們談了很長時間,大約有幾個月吧。”幾個月的交談,按陳丕宏的理解,蘇特·希爾公司不是在考察項目,更重要的是在考察陳丕宏這個人。今天的宏道公司,已成為一家開始盈利的專業商務網絡公司。這當然是陳丕宏的成功,但同時也是蘇特·希爾公司的成功。然而,在宏道公司成功的背後,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蘇特·希爾公司執行董事戴夫·安德森説:“起初我們為它提供資本開公司,使它有所發展,我們還會提供諮詢和其他輔助性服務,幫他們做很多事情,積極參與公司的董事會活動,我們幫助這些公司制定商務發展模式,改善商務策略,我們同樣積極地為他們的進一步發展提供融資,幫助他們挑選關鍵人才。”陳丕宏説:“他們所提供的不只是錢。某種無形的幫助,實際上跟有形的錢一樣重要,也許可能還更重要。”在蘇特·希爾公司的督促和幫助下,宏道公司300萬美元的創業投資,如今已經變成了25億美元。宏道公司只是硅谷眾多成功故事中的一個。DEFEATED(失敗)奧秘:近40年的統計顯示,創業投資的成功概率僅有20%,這或許正體現着硅谷的一種精神,那就是允許失敗。對於這個問題,國際數據集團總裁麥戈文説:“在美國有這樣一種共識,它鼓勵你去嘗試做一些新的事情,即使失敗你也能因為試過而獲得榮譽,這樣你就可以繼續嘗試。”中國有句古話,失敗是成功之母,而這樣一個説着容易做起來難的哲學理念,在硅谷得到了充分的昇華。
王維嘉 王維嘉
CONDITION(條件)奧秘:2000年的初秋,位於中國改革開放前沿的深圳證券交易所,一套大型電子計算機系統,在經歷了一番周密的測試之後,最終將承載起中國股票創業板市場的運轉。創業板無疑給中國的經濟注入巨大的活力。但是,有了創業板市場就可以讓技術創新型經濟在中國得以繁榮嗎?經濟學家李揚説:“創業投資肯定不是錢的問題,因為從中國的情況來看,總體來説資金並不缺,缺的是什麼呢?缺的是讓資金能來,能生根,能發芽,能生長的條件,就是所謂的制度條件,所謂的軟環境,這個條件很多國家是不太具備的,這個條件的創造特別重要。”但是,在硅谷這塊土地上,就具備了自由的創業文化,健全的法律環境,完善的中介服務,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這一切,似乎都在向我們講述着一個深刻而又不得不面對的事實:硅谷在美國發展的又一個奧秘——投資創業的條件。

王維嘉個人成績

榮獲2011全景百佳明星投資顧問風采之星 [2] 
榮獲甘肅衞視《投資論道》2012年1月操作之星

王維嘉出版著作

《暗知識:機器認知如何顛覆商業和社會》 《暗知識:機器認知如何顛覆商業和社會》
暗知識:機器認知如何顛覆商業和社會》,王維嘉 著,中信出版社,2019年3月;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