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登聯

鎖定
王登聯( ?~1666) ,字捷軒,漢軍鑲紅旗人,清朝官員。
順治年間,由貢生累遷保定巡撫,兼理原順天巡撫事。康熙五年(1666),以京東諸路圈地擾民,疏請停止,言甚痛切,被鰲拜矯旨處絞,籍沒。
康熙八年(1669),鰲拜獲罪,詔雪其誣,王登聯復原官,賜祭葬如典禮,諡愨愍,祀直隸名宦祠
本    名
王登聯
捷軒
所處時代
明末清初
民族族羣
漢族
逝世日期
1666年
主要成就
以京東諸路圈地擾民,疏請停止
旗    籍
漢軍鑲紅旗
官    職
保定巡撫
諡    號
愨愍

王登聯早期經歷

貢生出身。順治六年(1649)授河南鄭州知州。順治八年(1651),巡撫吳景道奉詔考核府州縣官,疏薦王登聯有德有才,遂擢升山東濟寧道(一説濟南道)。順治十三年(1656),升通政使參議。順治十五年(1658),遷順天府府丞。順治十七年(1660)二月,遷大理寺卿。九月,授保定巡撫

王登聯嚴緝盜賊

十二月,疏言:“近日盜案多而緝獲者少,不立嚴法,恐有諱盜不報之弊。其降革戴罪督緝者,又恐有真盜未獲,朦朧開復之事,嗣後失事。不報之州縣,當立行挐問治以縱盜之罪;道府捕廳治以狥庇之罪,使知申報者雖降革,猶可望開復匿報者不能脱罪,且累及上官,則無敢諱隱矣。其獲盜也,或系自挐,或系協拿,務必真盜淨盡,方可銷結。如以他案從犯充數,借殺死搪塞者,日後真盜犯事,前局敗露,雖經陞遷仍行追究。使知開復之不可徼倖,則必挐真盜自贖矣。欲弭盜,必嚴究窩,主窩主慮,及敗露每不令在本地行刼,故所在官司明知其為巢穴,而不問嗣後問擬強盜,務究窩家其州縣衞,所與諱盜者一體處分。若隣裏出首番,捕訪獲以所起賍私一半給賞,如窩主能悛改前惡,擒大盜出首者,免罪。文武職官寔力訪緝者分別紀録庶萑苻靖,而境域寧也。”疏上得旨所奏於弭盜有禆,下部詳議俱議行。
順治十八年(1661),康熙帝登基,裁順天巡撫,以王登聯兼理其事,加工部尚書銜。
康熙四年(1665),河間府大名府所屬州縣歉收,王登聯先後奏請發粟賑濟並從之。

王登聯請停圈地

康熙五年(1666)十月,輔政大臣鰲拜鑲黃旗地畝瘠薄,傳旨圈換正白旗地畝及開墾成熟民地。令户部尚書蘇納海會同總督朱昌祚與王登聯經理其事。
王登聯分勘京東諸路,因疏言:“圈換田地,正值大小二麥墾種之時,臣同部臣東往豐州潤州灤州諸處荒涼。極目民地之待圈者,寸壤未耕旗地之待換者,半犂未下,恐明歲春夏青黃不接,無從得食,此旗人與百姓並困之情形也。臣同各旗副都統玉田縣相度甫施一圈,而旗下官丁鹹謂此非山岡石磧,即沙淤鹻滷,不肯承受,又有舊圈內房屋多,而今圈內房屋少者,有此地內房屋可居,而彼地內房屋破壞者,一經移換,則舍舊謀新,薪糧必多耗費器。具亦有損傷,此旗下官丁相持不決之情形也。至百姓情形更有難於見聞者,自圈地之令一傳,知舊業難守有米糧者,已糶賣矣,無積蓄者將轉徙矣,婦子老幼環泣馬前,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圈丈分所宜然,但撥補不知何處。目前霜雪載途,懼填溝壑將往奔他境,而逃人法嚴,誰容棲止,仍僦集本土。而人稠地窄,難以賃居,又有謂丁地相依地去,而丁不除賦免,而徭尚在餬口無資,必虧課額者。臣往來玉田豐潤,逓呈士民不下千百,又謂自順治三四年,兩次大圈地土雖撥城關集鎮,奉旨悉留。今若概行圈,房必致星散。若皇差陵工運石載料,誰為填築搭橋修路,挽拽之夫朝貢使臣,誰任奔走供應之事,所關似亦非小夫,循制易地,非臣所敢臆測,但目擊情形,不敢壅於。上聞乞勅部臣從長酌議,俾兩旗各安舊業,畿東億萬姓俱免播遷,幸甚。
疏入,與蘇納海、朱昌祚請停圈地各疏,並忤鰲拜意,革職逮問,鰲拜矯旨,並予立絞。民聞其死,甚哀之。
康熙八年(1669),鰲拜獲罪,詔雪其誣,王登聯復原官,賜祭葬如典禮,諡愨愍,祀直隸名宦祠。子王盛唐以蔭入國子監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