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景唐

鎖定
王景唐(1929年3月2日—1992年11月24日),河南安陽人,金屬材料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生前是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 [1-2] 
王景唐1952年7月畢業於交通大學化學系 [34]  ;1956年9月—1960年8月在蘇聯科學院巴依可夫冶金研究所進修學習,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1961年—1969年任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72年—1980年任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副研究員;1980年—1985年任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副所長;1986年—1992年任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 [31]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2]  ;1992年11月24日逝世,享年63歲。 [2] 
王景唐長期從事金屬材料的科研工作。 [10] 
中文名
王景唐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河南安陽
出生日期
1929年3月2日
逝世日期
1992年11月24日
畢業院校
蘇聯科學院巴依可夫冶金研究所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王景唐人物生平

王景唐肖像 王景唐肖像
1929年3月2日,王景唐出生於河南安陽。
1941年—1944年,就讀於建勳初級中學。
1945年—1948年,就讀於河南省立開封中學。
1948年9月—1952年7月,就讀於交通大學化學系。 [34] 
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32] 
1956年9月—1960年8月,在蘇聯科學院巴依可夫冶金研究所進修學習。
1952年—1956年,任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實習員。
1961年—1969年,任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972年—1980年,任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副研究員。
1980年—1985年,任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副所長。
1986年—1992年,任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 [31]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2] 
1992年11月24日,逝世,享年63歲。 [2] 

王景唐主要成就

王景唐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王景唐(左2)和學生們在一起 王景唐(左2)和學生們在一起
王景唐提出液態與非晶態相關性研究,得到液態與非晶態合金粘度的數學表達式率先研究105-108K/S急冷速度的測量及其對非晶合金膨脹、比熱及磁各向異性的影響、二元和三元系列合金熔體的表面能與表面組織、過冷液態金屬(Ⅲ族)性質變分計算。發現非晶硒的玻璃轉變可逆新現象,指出其轉變實質是一個以雙粒子反應為特徵的可逆轉變。提出非晶合金的晶化新機制提出控制晶化的晶粒尺寸以廉價地製備超細合金粉的新途徑發現納米晶合金的硬度與晶粒度呈HallPetch反常效應突破前人提出的機械合金化判據ΔH<0的限制,並可通過添加不同元素以加速晶化或非晶化過程。 [2] 
1952年—1956年,王景唐從事爐渣組成改進及氧氣鍊鋼的試驗研究;1956年—1960年,從事液態金屬表面張力及真空脱碳的研究;1961年—1969年,從事鈾治金工作,攻克了“08”核燃料鈾元件生產技術;1972年—1980年,從事電渣熔鑄火炮身管、導彈殼體用超高強度鋼、航空用調壓器工10A彈簧鋼帶的研究;1980年以後,主要從事液態金屬、非晶態金屬、納米晶和超細粉的研究。 [10] 
  • 學術論著
截至1992年11月,王景唐共發表學術論文170餘篇,合作專著3本 [10]  ,其中部分論著參考如下:
[1]王景唐,郭文全.非晶PdSi和PdCuSi粘度的研究[C]//首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1992. [16] 
[2]李淑苓,李谷松,丁炳哲,等.幾種複合化學鍍層的研究[J].表面技術,1993,22(1):4. [17] 
[3]李淑苓,王景唐,丁炳哲,等.非晶態合金複合帶層間結合形貌[J].材料科學進展,1991. [18] 
[4]王景唐,丁炳哲.Ni—P合金的高温粘度及其非晶態的粘滯流變[J].全國第六屆冶金過程物理化學學術年會,2007. [19] 
[5]王景唐,宋啓洪,李淑苓,等.FeNiPB非晶態合金的氫脆[J].貴金屬,1981(04):12-13. [20] 
[6]方柄,王景唐,胡壯麒,等.電爐吹氧冶煉的熔池反應[J].金屬學報,1956(03):243-254. [21] 
[7]盧柯,王景唐.關子非晶態合金的晶化温度與激活能[J].材料科學進展,1987(03):53-53. [22] 
[8]龐德興,王景唐,丁炳哲,等.非晶態Se的玻璃轉變[J].金屬學報,1989,25(5):107-110. [23] 
[9]王開陽,沈同德,王景唐,等.球磨法制備鈦納米晶[J].金屬學報,1993,29(7):3. [24] 
[10]王景唐.碳、錳、硫和氧對鐵液與氧化鋁間的附着功及相間能的影響[J].金屬學報,1965(01):61-67. [25] 
[11]李淑苓,李谷松,丁炳哲,等.幾種複合化學鍍層的研究[J].表面技術,1993(1):15-18. [26] 
[12]盧柯,王景唐.預退火熱處理對非晶態Ni-P合金晶化動力學的影響[J].金屬學報,1990,26(5):B316-B320. [27] 
[13]王景唐,沈同德.機械合金化研究與進展[J].物理,1993,22(8):0-0. [28] 
  • 學術交流
時間
學術活動名稱
舉辦地
1989年9月
第七屆液態非晶態金屬國際學術會議(LAM-7) [29] 
日本
  • 發明專利
時間
專利名稱
專利號
1989年9月13日
超細金屬微粉製造方法 [15] 
CN1035457A
1992年5月13日
骨架鎳催化劑的製取方法 [12] 
CN1060974A
1992年5月20日
真空充氣兩用球磨罐 [11] 
CN2104705U
1994年3月23日
用於製造非晶態合金條帶的噴嘴 [14] 
CN2159272Y
2000年3年29日
一種高活性合成氨催化劑的製備方法 [13] 
CN1099353A
  • 科研獎勵
截至1992年11月,王景唐共獲得科技成果獎勵18項,其中國家特等科技進步獎1項、國家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1項、中國科學院重大成果和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 [10]  ,其中部分獲獎項目如下: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1982年
T10A高強精密調壓器彈簧鋼帶 [7] 
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二等獎
1982年
殼體用低合金超高強度鋼 [7] 
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二等獎
1985年
特種元件生產流程的研究及特種元件組件及焊接 [7] 
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覆蓋獎
1985年
時間程序控制單輥法噴鑄造金屬玻璃條帶的裝置 [7] 
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獎
1987年
非晶態金屬的形成與晶化過程研究 [7]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1989年
Ni-P系和Ni-Cr-Si-B系四種非晶態釺料研製及推廣應用 [7]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1年
鐵基非晶態合金宏觀磁各向異性的研究 [7] 
冶金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3年
急冷非平衡合金及固態反應機制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
1997年
納米金屬的形成、微觀結構及性能研究 [7] 
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王景唐人才培養

  • 講授課程
王景唐(右)與學生盧柯 王景唐(右)與學生盧柯
王景唐為其所帶的研究生講授《非晶態物理》等課程。 [30] 
  • 培養成果
截至1992年11月,王景唐共培養博士研究生14名,碩士研究生28名 [10]  ,培養學生中有上海交通大金朝暉教授 [3]  ,金屬材料學盧柯院士 [6]  ,燕山大學沈同德教授等。 [8-9] 

王景唐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1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2] 
國務院
1992年5月
遼寧省優秀專家 [4] 
遼寧省委、省政府

王景唐社會任職


擔任職務
1990年9月
快速凝固非平衡合金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5] 

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冶金學科組成員 [1] 

中國金屬學會冶金物化學會理事 [1]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材料學會理事 [1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材料與工程科學部金屬材料學科發展戰略研究組成員 [1] 

國家科委材料科學學科組分組副組長 [1] 

國家科委發明評選委員會特邀審查員 [1] 

中國物理學會非晶態物理委員會委員 [10] 

王景唐人物評價

王景堂(左2)與學生們討論問題 王景堂(左2)與學生們討論問題
“王景唐為中國材料科技事業的發展付出了全部心血和畢生精力,是一位中國國內外有影響力的知名學者。”(《兵器材料科學與工程》評) [10] 
“王景唐為中國材料科技事業的發展付出了全部心血,他用盡一生,把畢業設計寫在了中國大地上。”(《科技日報》評) [32] 
“王景唐不斷奉獻,不懈努力,為中國科學研究的發展貢獻着力量。”上海交通大學評) [33] 
參考資料
  • 1.    王景唐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引用日期2022-07-29]
  • 2.    王景唐  .中國科學院學部[引用日期2022-07-29]
  • 3.    2020年入所職工介紹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引用日期2022-07-29]
  • 4.    1992年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引用日期2022-07-31]
  • 5.    深切懷念導師胡壯麒院士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引用日期2022-07-31]
  • 6.    王景唐和他的學生盧柯博士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引用日期2022-07-31]
  • 7.    獲獎成果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引用日期2022-07-31]
  • 8.    1991級博士生名單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引用日期2022-08-01]
  • 9.    沈同德  .燕山大學[引用日期2022-08-01]
  • 10.    著名金屬材料學家——王景唐  .中國科學院院士文庫[引用日期2022-08-01]
  • 11.    王景唐,王開陽,劉佔發.真空充氣兩用球磨罐:CN2104705U[P]. 1992-05-20.
  • 12.    李傑,張海峯,宋啓洪,王景唐. 骨架鎳催化劑的製取方法:CN1060974A[P].1992-05-13.
  • 13.    孫笠,宋啓洪,王景唐,胡壯麒.一種高活性合成氨催化劑的製備方法:CN1099353A[P].2000-03-29.
  • 14.    全明秀,楊躍庫,孫文聲,張風軍,徐敦良,王隆保,王景唐.用於製造非晶態合金條帶的噴嘴:CN2159272Y[P].1994-03-23.
  • 15.    盧柯,王景唐.超細金屬微粉製造方法:CN1035457A[P].CN1035457A
  • 16.    王景唐,郭文全.非晶PdSi和PdCuSi粘度的研究[C]//首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1992.
  • 17.    李淑苓,李谷松,丁炳哲,等.幾種複合化學鍍層的研究[J].表面技術,1993,22(1):4.
  • 18.    李淑苓,王景唐,丁炳哲,等.非晶態合金複合帶層間結合形貌[J].材料科學進展,1991.
  • 19.    王景唐,丁炳哲.Ni—P合金的高温粘度及其非晶態的粘滯流變[J].全國第六屆冶金過程物理化學學術年會,2007.
  • 20.    王景唐,宋啓洪,李淑苓,等.FeNiPB非晶態合金的氫脆[J].貴金屬,1981(04):12-13.
  • 21.    方柄,王景唐,胡壯麒,等.電爐吹氧冶煉的熔池反應[J].金屬學報,1956(03):243-254.
  • 22.    盧柯,王景唐.關子非晶態合金的晶化温度與激活能[J].材料科學進展,1987(03):53-53.
  • 23.    龐德興,王景唐,丁炳哲,等.非晶態Se的玻璃轉變[J].金屬學報,1989,25(5):107-110.
  • 24.    王開陽,沈同德,王景唐,等.球磨法制備鈦納米晶[J].金屬學報,1993,29(7):3.
  • 25.    王景唐.碳、錳、硫和氧對鐵液與氧化鋁間的附着功及相間能的影響[J].金屬學報,1965(01):61-67.
  • 26.    李淑苓,李谷松,丁炳哲,等.幾種複合化學鍍層的研究[J].表面技術,1993(1):15-18.
  • 27.    盧柯,王景唐.預退火熱處理對非晶態Ni-P合金晶化動力學的影響[J].金屬學報,1990,26(5):B316-B320.
  • 28.    王景唐,沈同德.機械合金化研究與進展[J].物理,1993,22(8):0-0.
  • 29.    LAM-7國際學術會議  .中國科學院院士文庫[引用日期2022-08-01]
  • 30.    王景唐與學生們共同討論問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文庫[引用日期2022-08-01]
  • 31.    王景唐  .中國工程院院士館[引用日期2022-08-01]
  • 32.    王景唐:他與同事們獨立自主攻克了“08”核燃料鈾元件  .中國科技網[引用日期2022-08-01]
  • 33.    把畢業設計寫在祖國大地上  .上海交通大學校友會[引用日期2022-08-01]
  • 34.    王景唐  .西安交通大學[引用日期2022-12-1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