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文慶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

鎖定
王文慶(1882-1925)(概述圖來源:[1]) [1]  字文卿,浙江臨海人。生於1882年(清光緒八年)。1900年,王文慶入臨海東湖書院學習,後留學日本,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1906年,王文慶加入光復會。1907年,王文慶參與徐錫麟秋瑾策劃的皖浙起義。失敗後轉赴南洋,結識孫中山,加入中國同盟會,同時在岡甲島中華學校任教,開展革命活動。1911年3月廣州黃花崗起義前,王文慶應黃興之邀到香港參加準備工作。失敗後赴上海協助陶成章在滬、杭等地設立光復會秘密機關,組織起義敢死隊。後參加攻克南京之役。民國成立後,王文慶被選為北京臨時國會參議院議員、南洋宣慰使。1916年浙江宣佈獨立,王文慶一度被舉為省長。浙江省政府成立後,王文慶改任浙江省民政廳廳長。1917年,王文慶赴廣東,參加護法國會。1918年,王文慶奉廣東大元帥府命,赴福建策反被段祺瑞派往進攻廣東的浙軍。策反成功後,王文慶任浙軍副司令。1924年11月,王文慶隨孫中山北上至上海。1925年2月3日病逝。 [2] 
中文名
王文慶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82年
逝世日期
1925年2月3日
畢業院校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出生地
浙江臨海

王文慶人物生平

王文慶(1882-1925),浙江臨海人。1906年春,在日本的同盟會派劉道一,回湖南約集哥老會等會黨,在湘贛交界的萍鄉、瀏陽、醴陵擇機起義。派王文慶回浙聯繫,組織浙江會黨配合響應。王文慶帶着陶成章寫的介紹信函,爬山涉水,奔走浙東、浙西各縣,秘密聯絡會黨。同年冬,王文慶在上海蔘加了光復會各省骨幹會議,得知湖南將於12月底舉行起義,會後與秋瑾一起前往金華蘭溪,與首領蔣樂山商量起義。12月4日,湖南萍、瀏、醴起義提前,消息傳來,王文慶等立即赴金華商量響應。月底,萍、瀏、醴起義失敗,浙江的起義計劃也被泄露,王文慶等在金華險遭大難,被迫出走日本。
1907年,王文慶與陶成章、龔寶銓等重新謀劃起義,並相繼回到國內。為培養革命骨幹,他們紛紛辦學。徐錫麟在安徽主持巡警學校;楊鎮毅在杭州主持赤城公學,爾後又在臨海主持耀梓體育學堂;王文慶在上海主持起東學堂;秋瑾在紹興主持大通學堂。7月6日,徐錫麟率學生在安慶起義,不幸失敗,被捕就義。14日,秋瑾在紹興被捕,次日壯烈犧牲。起義計劃暴露,王文慶、陶成章、龔寶銓、沈鈞業等被清政府通緝,被迫避難南洋。在南洋,王文慶與孫中山、黃興、趙聲等著名的同盟會領袖交往共事,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當時在爪哇島上有個華僑辦的中華學校,王文慶經陶成章介紹,在該校以教書為掩護進行革命活動。
1910年11月13日,孫中山、黃興召集革命黨人在檳榔島召開重要秘密會議,決定募集鉅款,集中人力,在廣州發動一次大規模的武裝起義。會後,王文慶等按照孫中山的指示,組織教育會,以發展中國教育為名,向僑胞募捐。1911年1月,他們將所得的籌款17000多元由李燮和等帶到香港同盟會革命軍統籌部,交給黃興。不久,王文慶等在爪哇島接到黃興發來的電報:“開學在即,請兄速來廣太。”他們知道這是起義的暗號,立即動身到香港。王文慶、李燮和又發電報召陶成章來香港共商起義大計。4月27日,廣州起義爆發。起義軍血戰一晝夜,因孤軍奮戰而失敗。王文慶等帶領的泗水華僑青年志士因船遇霧遲到,被滯於香港。起義失敗後,王文慶獲知還有許多起義的同志被困於廣州城內,清軍搜捕甚緊,便冒着生命危險闖入廣州城,到兩廣總督衙門找 同鄉設法營救,爾後又喬裝潛往上海,機智脱險。
廣州起義失敗後,王文慶與陶成章等到杭州,在西湖白雲庵設立秘密聯絡機關,動員新軍加入光復會。他們又在 上海法租界平濟利路(現名濟南路)良善裏設立了光復會總部的秘密機關一鋭峻(“峻”又作“進”、“志”)學社。 夏末,王文慶曾專程返回故鄉臨海,與嚴秉鉞(字梓恭)、 李惠人、楊哲商等建立台州的革命聯絡機關——“台州國民 尚武會”。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極大地鼓舞了各地的 革命黨人。13、14、15日連續三天,王文慶先後在杭州白雲庵、鳳林寺、城站二我軒照相館樓上主持召開新軍中的光復會會員會議,謀劃杭州起義。後又趕回上海,與李燮和、陸翰文等在税峻學社,商議上海起義事宜。爾後王文慶到浙江 聯絡革命志士千餘人,組織了敢死隊。11月3日,陳其美提前進攻上海江南製造局,被俘。李燮和、王文慶等率光復軍全力以赴,攻下江南製造局,救出陳其美,上海隨之光復。 隨後,王文慶、屈映光、尹維峻、週六介、張伯岐等急赴杭州,與杭州的革命黨人朱瑞、呂公望、童保暄等數十人,在4 日晚上發動了杭州新軍起義。王文慶親自率領敢死隊投入戰鬥。杭州光復後,王文慶為省臨時參議會議員。11日,江浙 聯軍在鎮江組成,開始進攻南京。26日,光復軍調動來自台州仙居的500人,加上尹鋭志敢死隊300人,由王文慶統領,馳援在馬羣的朱瑞部隊。當時,正值浙軍潰敗,王文慶率領的這些台州兵奮勇直前。清軍“驟見台州兵四面而至,不知所以,皆潰入城,遂塞朝陽門不復出。”繼而進攻孝陵衞, 敵軍炮隊在趙家橋東南高地竭力猛擊。王文慶冒彈前進,“軍士用命”。12月2日,南京光復,清軍在長江下游的最後一個據點被摧毀,江南革命形勢得到了穩定。
南京光復後,王文慶參加了臨時政府的籌備工作,迎接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28日南京臨時參議院 成立,王文慶當選為議員。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曾因王文慶“血戰功高”,特任他為南京宣慰使。王文慶到北京 後,看到袁氏的所作所為違背了孫中山的主張和“臨時約法”,遂堅辭不就職。1914年,王文慶、夏超、王犖等共同 創辦浙江體育專門學校,由王犖任校長。
1916年4月12日宣告浙江獨立,王文慶參加護國運動。 14日,浙江省臨時參議會成立,公推議員26人,王文慶被公推為浙江臨時參議會議長,莫永貞、張翅為副議長。會上,由張翅提議,推舉屈映光為都督,王文慶為省長,實行軍民分治。浙江獨立為北洋軍閥所忌,段祺瑞政府派殷汝驪到杭州,約集全省十府參議員到王文慶住處,拿出事先擬好的名單,名為徵求意見,實行強行通過。結果呂公望任都督兼省長,軍民再次合治,王文慶改任民政廳長。10月,民政廳改為政務廳,王文慶仍任廳長,直至翌年1月21日辭免。是年,段祺瑞譭棄《臨時約法》,企圖另組新國會。王文慶響應孫中山“護法”號召,南下廣州,參加了國會非常會議,被選為護法國會參議院議員。1918年4月,段祺瑞派浙軍一師赴福建與護法軍政府開戰,王文慶、呂公望奉命前去策反童保暄 (浙軍一師師長),終於“以議折浙軍,掣一旅南向。”爾後,王文慶被任命為援閩浙軍副司令。1921年9月,王文慶任浙江省憲法候補執行委員。1924年11月,王文慶隨孫中山返回上海。1925年2月3日,王文慶因患胃癌在上海福民醫院去世,年僅43歲。 [3] 

王文慶後世紀念

1925年2月3日王文慶病逝後,章太炎起草《發起開會追悼王文慶通告》,高度評價了王文慶的一生。3月20日《申報》登載《旅滬浙人追悼王文慶記》,爪哇《南海日報》全文轉載。如今,臨海城內還有一條街道叫“文慶街”就是為了紀念王文慶而命名的。 [3] 
參考資料
  • 1.    臨海市政協文史委編. 辛亥革命百年祭 臨海辛亥革命人物事略[M]. 2011.05,第8頁。
  • 2.    劉國銘主編;黃晉明,陳予歡,王叔凱副主編. 中國國民黨百年人物全書 上[M]. 北京:團結出版社, 2005.12,第123頁。
  • 3.    羅超英.辛亥先驅——臨海王文慶[J].浙江檔案,2011(05),第22-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