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振魯

鎖定
王振魯,1926年生於山東肥城。父親王清坤、伯父王清東,都是山東著名抗日開明人士。1943年參加革命,1945年春任泰安地委《泰運》黨刊編輯部主任。1946年春進入黨中央辦的北方大學文學系學習。1950年鄭州解放後,任鄭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後在河南日報、教育廳任職多年。1990年離休。2000年2月28日,在鄭州因病逝世。
中文名
王振魯
外文名
wangzhenlu
別    名
王緒達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26年
逝世日期
2000年2月28日
畢業院校
北方大學
職    業
離休幹部
主要成就
新中國豫劇改革
出生地
山東肥城

王振魯個人簡介

王振魯,原名王緒達,1926年出生在山東省肥城市桃園鎮屯頭村。父親是山東著名抗日開明人士王清坤,伯父王清東也是山東著名抗日開明人士。兄弟姐們全部投入革命,其伯父家大哥是肥城縣敵工部長王振毅,弟弟是革命烈士王振忠。1934年上學,1943年家庭因全家抗日遭劫難,全家近30口人被大漢奸鮑星三抓到肥城縣演馬莊坐監。當時,王振魯在肥城偽師範上學,在老師、同學幫助下,逃亡解放區參加抗日工作。1943年4月,進入冀魯豫第四中學學習。
王振魯天資聰敏,文化基礎好,1945年春調地委《泰運》黨刊任編輯部主任。黨刊編的水平較高,真正反映指導了黨的戰時工作,受到領導重視。
1946年春,組織上推薦到太行山潞城黨中央辦的北方大學文學系學習。當時,由文化界名人范文瀾任校長,丁玲、光為然任文學系主任。
1947年7月,以新華社記者身份到黃河前線實習,寫了不少好的戰地通訊、散文、詩歌,在文學上有相當造詣。他的詩和文章,充滿着革命的激情,對共產主義事業無限信心和忠誠,對革命的人民、戰士、羣眾,給予極大的力量和鼓舞。

王振魯人生經歷

1950年鄭州解放後,任鄭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負責豫劇改革工作,通過調查研究和戲劇調演活動,取長補短、交流經驗、改進唱腔、音樂伴奏、唱詞,特別是舊劇內容,推陳出新,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做了大量工作,付出相當心血。改革後的新豫劇晉京演出後受到毛主席接見,稱讚新豫劇改得好。1958年後,先後在《河南日報》及河南教育界任總編輯、局長、廳長等職務,四十多年如一日,埋頭苦幹、兢兢業業,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大量人才。
前排左三王振魯,後排右二王克煜 前排左三王振魯,後排右二王克煜
王振魯善良仁慈,以讀書持家,十分注意孩子們的培養,教育孩子要自強不息,奮鬥不止。1985年,他得知外孫王克煜 [1]  做了報社的記者,寫信叮嚀囑託説,孩子,做記者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不但文筆要好,還要有腿上的功夫。一定抽時間多讀書,做到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消息、通訊、調查報告都要研究,做到精通各種文體,甚至散文小説一類的文學作品也要拿得起放得下……“記者是無冕之王”,是外界局外人對記者的看法。其實,記者是一種責任,不僅要作黨的喉舌,還要保護弱勢羣體,替他們鼓與呼。尤其當今社會,胡錦濤總書記提出和諧社會、和諧發展的觀點,記者的責任就更重了,不但要弘揚善良美好,還要抨擊邪惡醜陋,每個記者都應當為消除不和諧現象而奮鬥。孩子記住一句話:“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這永遠是記者的職責,記者應及時把事實真相告訴讀者,與讀者同呼吸共歡樂,記者既要熱情如火,又要嫉惡如仇……
王振魯一封家書足見其思想精髓
1990年離休後,王振魯又和一部分老教育家創辦河南廣播電視大學,任校長。
2000年2月28日在鄭州逝世。

王振魯詩作

王振魯出版教育作品多部,創作了大量的作品,涉獵廣泛,有教育、戲曲、文學等。摘南下時贈曲子玉同志的自由詩一首如下:
我們是革命青年,
一定要有蓬勃的朝氣!
坦白、直爽、勇敢……
大膽的暴露自己,
向不正確的思想鬥爭!
向共產主義真理屈膝。
我們是革命的長槍,
人民的勇士!
像已燃燒的烈火,
向着封建堡壘,
社會的惡習,
無情的燒去!
無愧為人生一世!
1947年9月振魯寫於黃河岸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