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振鐸

(原河南作家協會和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教授)

鎖定
王振鐸,(1936年-2022年4月18日),漢族,河南洛陽偃師人。文藝學家、編輯學家和教育家。1959年畢業於河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現為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編輯學研究生導師、新聞·編輯·出版科研所所長,河南作家協會和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2022年4月18日,據出版學編輯學學術刊物《編輯之友》編輯部消息,河南大學教授王振鐸先生去世,享年86歲。 [1] 
中文名
王振鐸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36年
逝世日期
2022年4月18日
畢業院校
河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職    業
文學家、教育家
主要成就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中國編輯學會副會長
出生地
河南
代表作品
《新編文學概論》
《編輯學通論》
《〈人間詞話〉

王振鐸人物簡介

王振鐸 王振鐸
王先生長期從事文藝學、新聞學與編輯出版學的教學研究與編輯工作。兼任中國編輯學會副會長、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國家新聞出版署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全國出版專業職業資格考試教材審定委員會委員,以及河南省孔子學會會長、河南省高校學報研究會會長、鄭州大學兼職教授、上海師範大學兼職教授、香港大學出版印務公司高級編審等職務。做過大量的授課、寫作、演講、評審等學術傳播和國內外文化交流工作。

王振鐸主要論著

王振鐸先生 王振鐸先生
王振鐸先生於1960年開始從事文藝學的教學和研究,先後給中文系藝術專業學生開設過文學概論、藝術概論、美學、評論寫作、馬列文論和中古文論等六門課程。並在北京《紅旗》雜誌、《文學評論》《文藝報》和上海《文藝理論批評》《文匯報》《文藝論叢》等報刊發表《學習毛主席詩詞》《論王國維的境界説》《美與媚》和《審美意識的模糊性判斷》等文藝學研究著作。主張一元多質文學觀和文藝方法多樣綜合論。在文藝創作、文藝批評與鑑賞方面,一向持自主創新與兼容並重的態度,提倡以“百花”的尺度衡量“百花”。
王先生曾在《中國新聞出版報》《中國出版》《出版發行研究》《中國編輯》《中國教育報》《中國編輯研究》《編輯學刊》《編輯之友》《中州學刊》《史學月刊》《出版廣角》和多家“學報”發表論文百餘篇。其中《王國維的編輯理論與編輯實踐》《文化締構編輯觀》(獲全國第一屆出版科學優秀論文獎)、《編輯學與出版學》(獲全國第二屆出版科學優秀論文獎)、《論王國維的境界説》《中國傳統詩學的現代闡釋》《關睢:論婚制的頌歌》,以及《文化締構編輯觀》《訊息傳播編輯觀》《符號建模編輯觀》《質疑“核心期刊”論》《編輯學科建設與編輯概念的發展》《世界出版文化結構的優化問題》和《編輯學研究60年的學術發現——編輯學的理論創新與學科發展》等文有較大影響力。我國《新華文摘》《南方週末》、香港《風物》、美國《克利弗蘭旗幟日報》、日本《出版教育科研所所報》等報刊對這些論著或發表評介、譯文或原文轉載,傳播面較廣。
王振鐸先生先後承擔並完成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4項。主要著作有:《新編文學概論》《編輯學通論》《〈人間詞話〉與〈人間詞〉》《文學導論》《編輯學原理論》《漢英新聞編輯出版詞彙》《大河出新圖——全息透視<大河報>》和新近出版的《編輯學理與媒體創新》等。其中,《<人間詞話>與<人間詞>》和《編輯學原理論》曾多次修訂再版,有的還被多次盜版。

王振鐸主要成就

王振鐸先生曾在1960年代兼做校內報刊的編輯工作,積累了一定的編輯實踐經驗。從1983年起,他結合自己的學術編輯工作實踐,從事編輯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先後給本科編輯專業學生和研究生開設新聞學、編輯學、出版學、傳播學、符號學、影視賞析等課程,2008年榮獲“中國新聞教育貢獻人物獎”。尤其致力於編輯學的基礎理論探索和學科建設,建樹頗多。其文化締構原理、符號建模原理、訊息傳播原理,以及編輯主體活動“六元論”等觀點,在學術界影響較大,被譽為“理論架構學派”或“中原學派”。1996年後潛心從編輯活動的哲理層面研究,攻治編輯學理,發現了編輯主體活動的“交互性”或“間際性”,以及由編輯創構而形成的出版物的“文本交互性”或“互文性”,最終與國際現代哲學接軌,並在2008年給研究生授課中創造性的提出了“媒體間性”概念,及其英文形式“Intermediality”,後又改進為“媒介間性”----“Intermediationality”。他的學術成就和著作曾獲社會多方面獎勵,但本人“不計個人功名地位”,“只求人格、學識和文章” 三品為上。在編輯學理探究上奉行“只探索前進,不左右解釋”原則思想,堅持避開種種內外干擾,勇往直前,在學術理論研究的道路上奮力行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