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德一

(甘肅籍革命烈士)

鎖定
王德一(1897-1943年),甘肅省臨洮縣牙下集鎮鵓鴿崖村農民,青年時代曾追隨甘肅進步人士蔡大愚師世昌,參加孫中山號召、發動的甘肅護法運動;20世紀三、四十年代,王德一和他的兒子王效賢、王效忠在過境紅軍的影響下,長期進行反抗國民黨軍閥、地主惡霸的農民鬥爭,與王仲甲等人共同領導了1943年甘南農民起義,擔任農民起義軍總指揮,與國民黨軍隊浴血奮戰,在敵人的殘酷鎮壓中壯烈犧牲。 [1-2] 
中文名
王德一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897年
逝世日期
1943年
出生地
甘肅省臨洮縣

王德一人物生平

王德一早年經歷

王德一,1897年出生在甘肅省臨洮縣鵓鴿崖村剛剛落户立足未穩的貧寒家庭裏。在父母的艱苦支撐下,幼年王德一在村中私塾讀過幾年書,在那個時代的農村同齡人中,他算得上是一個有文化的少年,因此,儘管他從小跟隨父兄在田間勞動,過着飢寒交迫的生活,但他具有高於普通農民的眼界和膽識,對人生和社會有着獨到見解。王德一父母武功高強,其父輕功可以隨便騰躍上房,受其家傳, 王德一自小即苦練武術,功夫過人。 [2] 
家庭的貧窮生活和社會的黑暗現實深深的影響了少年王德一的成長,使他逐漸養成了剛直不阿、敢作敢為、仗義執言的品格,敢於鬥惡抗暴,同土豪惡霸抗爭,打抱不平抑強扶弱,因此,在當地羣眾中逐漸建立了較高的威信,鄉親們都説他是有抱負、敢擔當的“平處不卧”。為了互助自保,王德一加入了當時在貧苦農民中有較大影響的洪幫組織,從而擴大了社會聯繫。 [2] 

王德一參加革命

辛亥革命之後,王德一認識了甘肅法政學堂學生、革命黨人師世昌。經過師世昌介紹,他在臨洮新添鋪參加了中國同盟會,並參加了甘肅護法運動,使農村青年王德一經歷了初步的革命鬥爭鍛鍊和思想洗禮。為維護辛亥革命成果,反對北洋軍閥獨裁,孫中山於1917年南下廣州發動護法運動,蔡大愚、師世昌等為了配合孫中山北伐,計劃利用河州軍人馬廷驤的反張情緒,策劃臨洮新建右軍起義,組織甘肅護法軍,共同推翻北洋軍閥代理人張廣建封建頑固勢力在甘肅的統治。受蔡大愚的指派,師世昌同王德一去廣州晉謁孫中山先生並表達了他們參加革命的意願。 [2] 
同年8月,孫中山先生派師世昌回甘肅發動護法運動,王德一和他一起回到蘭州。不久,師世昌與駐防狄道(今臨洮)的甘肅新建右軍副統領焦桐琴、教練鄭瑞青和邊永福等革命黨人及幫會人物馬殿選取得聯繫,計劃發動起義後成立甘肅護法軍。一切策劃就緒後,師世昌和王德一再赴廣州,向孫中山先生彙報詳情,請求發放款、械和委任狀。師世昌有事逗留在廣州,派王德一先將委任狀送來,邊永福被委任為甘肅國民軍第二師師長,趙學普被任為甘肅國民軍總參議。12月22日,準備在狄道起義,但因焦桐琴部下兩位連長酒後泄密,邊永福和趙學普犧牲,甘肅護法運動失敗。 [2] 
1928年,社會動盪不安,王德一被當地民眾推選為民團首領,帶領民團保衞家鄉。1929年,他率一二百人造反,反抗軍閥暴政和地方反動勢力。由於王德一有膽有識,被國民黨甘肅警備第二路司令魯大昌看中,任命其為司令部副官,後又被提升為師直警備團連長,1932年至武都駐防,但不久後因對現實不滿而辭職,後來又回到軍隊。此時的王德一以經營小生意為名,利用其“紅幫”的社會關係,組織積蓄力量。在他的説服下,當地騎兵營長張英傑表示願意共舉大事。1941年,王德一將妻弟張有德、長子王效賢招至武都,與張英傑商定起義事宜,並先派大兒子王效賢前往四川黑河,動員紅幫頭領康龍起義。 [1] 
1941年冬,在國民黨岷縣專署任秘書的程海寰專程來武都與王德一和張英傑研究起事問題,即組織西北各民族抗日義勇軍,配合陝甘寧邊區八路軍抗日反頑打游擊,並商定到時擁戴史鼎新、任謙統一領導指揮。計劃大致是:起義開始,首先拿下武都縣城,接着攻取文縣、成縣、康縣、西固、西和、禮縣等縣城,然後向川、陝邊境和其他地方伸展。壯大武裝力量。在甘、川、陝邊境建立根據地,配合各地打游擊,最後由程海寰草擬了《西北各名族抗日義勇軍宣言》。 [2] 
1943年元月,國民黨特務加強了對王德一和張英傑的監視,並且企圖暗殺王德一,考慮到起義時機不成熟,王德一轉到農村發動組織武裝力量,等待時機成熟,與張英傑裏應外合攻佔武都縣城。王德一派次子王效忠潛回臨洮,聯絡各民族的起義軍南下武都。 [1] 
1943年,甘肅南部多個縣的起義軍隊前往武北部的草川崖會師,會議研究決定起義軍名稱為“西北各民族抗日義勇軍”,並推舉張英傑為總司令,王仲甲為副總司令,劉鳴為總參謀長,王德一被推舉為總指揮兼第五路軍司令。但就在這時,國民黨軍隊加緊了對起義軍的圍剿。當王德一撤到禮縣洮坪時正在做飯,突然被尾隨的國民黨軍分割包圍,他和次子王效忠及警衞員被圍困在一個獨立的民房內,王德一憑藉門牆做掩護,持雙槍奮力還擊,王效忠和警衞員則不斷地向敵羣投擲手榴彈,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由於敵人切斷了王德一的指揮線,整個部隊各自為戰,戰鬥非常激烈,而這一部分的義軍處境非常危險。得知王德一身陷重圍後,作為先頭部隊的王仲甲、張英傑和肋巴佛等人帶兵回來營救,經過兩個小時的激戰,終於打退了敵人,救出被圍困的王德一部隊。 [1] 

王德一壯烈犧牲

同年6月,起義軍在武山縣灘歌鎮舉行了首領會議,商討起義軍的出路和策略。不料第二天凌晨,國民黨正規軍的三個師從三面包圍過來,王德一指揮義軍手持長矛應敵。之後王德一部在會川鎮羅家灣、宗丹溝等地又與敵人發生激戰,渡過洮河並分別佔據衙下集、朱家山、帳房山等地。此時,大部分起義軍已經相互失散,王德一率部在帳房山與敵人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戰鬥,最後因寡不敵眾,大部分人犧牲,王德一率僅存的人員突出重圍,分散隱蔽,轉入地下活動,等待時機。 [1] 
失敗後隱姓埋名的王德一,藏身在西鄉巴峪溝一帶,為躲避敵人搜查,他和小兒子王效忠經常變換地方。有一次因為忙於躲藏敵軍的追捕,父子兩人身心俱疲,睡着之後被敵人士兵抓住,幸好沒有暴露身份,被親戚保了出來。後為安全起見,父子兩人分開隱藏,託親戚幫助,王德一將王效忠送到臨洮步兵學校頂了一個空名字上學。後因搜查嚴密,又將其子送到臨夏上中學。父子倆分開一個星期後,王德一被“清鄉”的便衣隊逮捕。 [1] 
王德一在監獄裏賢貞不屈,在敵人多次使用過各種酷刑後,王德一未供出一個“同夥” ——農民起義其他領導人棲身的地方。敵人給他戴上了重鐐,受盡了各種非人的折磨,雖然被酷刑折磨的很憔悴,但是他的精神依然威嚴如故,在刑場鬥爭上,他罵一聲“蔣賊” ,被打一槍,他罵一聲“蔣匪” ,被敵人打一槍,就這樣連中了八槍,倒在了血泊之中,壯烈就義,時年46歲。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