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建

(江蘇第二師範學院原院長、黨委副書記)

鎖定
王建,男,漢族,1962年8月生,山東省昌邑市人。中共黨員,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曾任江蘇第二師範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 [7-8] 
中文名
王建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山東昌邑
出生日期
1962年8月
畢業院校
南京大學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王建人物履歷

1979年秋考入南京大學地理系。
1983年、1986年和1989年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畢業後留校任教。
1990年3月調入南京師範大學工作。先後被聘為講師、副教授、教授,並擔任研究室副主任、地理系副主任、地理科學學院副院長、南京師範大學校長助理等職。
1998年成為博士生導師。
2003年起擔任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
2012年7月—2017年7月任南京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 [2] 
2017年7月——任江蘇第二師範學院院長,江蘇第二師範學院、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副書記。 [1] 

王建職務任免

2017年6月,擬任省屬本科院校校(院)長。 [3] 
2017年7月1日,南京師範大學召開全校幹部大會,宣佈免去王建同志黨委副書記、常委、委員職務。 [4] 
2017年8月3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同意任命王建同志為江蘇第二師範學院院長; [5] 
2022年12月29日下午,江蘇第二師範學院召開幹部大會,宣佈省委關於學校領導班子正職調整的決定。免去王建同志的江蘇第二師範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職務。 [8] 
2022年12月30日,江蘇省人民政府經研究決定:免去王建的江蘇第二師範學院院長職務。 [9] 

王建學術兼職

兼任教育部地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地理學會理事、江蘇省地理學會副理事長、自然地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第四紀研究會理事、海岸與海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全國高教研究會外國留學生教育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高教研究會外國留學生研究會會長,江蘇省國際交流教育學會副會長,全國高校地貌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湖北省李四光研究會副理事長。

王建主要貢獻

從事自然地理學和第四紀環境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曾參加國家973項目、國家908專項和石油部科技攻關項目,主持國際合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重點項目等,在《Palaeo-, Palaeo-, Palaeo-》、《Geomorphology》、《中國科學》、《科學通報》等國內外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30多篇。
研究成果獲得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997、2001)和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進步獎自然科學一等獎(2004)。
曾擔任國際著名雜誌《Palaeo-, Palaeo-, Palaeo-》、《Geomorphology》、《Quaternary Research》等的審稿人,和《East Asian Tertiary /Quaternary Newsletter》的Regional Editor。
主編面向二十一世紀課程教材和“十一五”規劃教材《現代自然地理學》,主持國家級精品課程 “現代自然地理學”(2004),獲得江蘇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05)和江蘇省教學名師稱號(2006)。
先後被評為江蘇省青年科技標兵、江蘇省優秀青年骨幹教師(第一、二屆),江蘇省“333工程”跨世紀優秀學術帶頭人、教育部優秀青年骨幹教師。
曾應邀赴日本講學,赴法國、美國合作研究,赴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家訪問和交流。

王建主持項目

曾主持國際合作項目、973項目專題、908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重點項目等,在《Palaeogeograpg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Geomorphology》、《中國科學》、《科學通報》等國內外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20多篇。曾擔任國際著名雜誌《Quaternary Research》、《Palaeo-》、《Geomorphology》等的審稿人,和《East Asian Tertiary/Quaternary Newsletter》的Regional Editor。是面向二十一世紀課程教材《現代自然地理學》的主編,國家級精品課程“現代自然地理學”的主持人,教育部創新團隊的方向帶頭人。曾獲得首屆全國青年地理科技獎(1992)、江蘇省科技進步獎(1997、2001)和江蘇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05年),國家教育振興計劃教育部青年教師獎(2001),教育部青年骨幹教師獎(2002)和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進步獎自然科學一等獎(2004)。曾應邀赴日本講學,赴法國合作研究,赴美國、德國等國家訪問和交流。

王建所獲榮譽

曾獲得首屆全國青年地理科技獎(十佳青年地理學家,1992)、教育部青年教師獎(2001)、教育部優秀青年骨幹教師獎(2002)和第二屆全國優秀地理科技工作者(2014)。 [7] 

王建研究方向

全球變化和區域響應、地表過程與機理。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