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寅生

(山東省革命烈士)

鎖定
王寅生,字賓卿,共產黨員、革命烈士,山東省陽穀縣安樂鎮南街村人。
1905年2月15日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1923年,他考入聊城省立第二中學,經常閲讀進步書刊,揭露列強侵華罪行,向民眾進行愛國主義宣傳教育。1925年10月,考入黃埔軍校,不久即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7月,受黨派遣回山東開闢工作,以策應國民革命軍北伐。1927年初,返回黃埔軍校,適逢北伐軍攻克武漢,即被派到武漢革命政府工作。蔣介石汪精衞相繼叛變革命後,王寅生隨鄧恩銘又回到山東,重新組建中共山東省委,被選為省委委員。他把工作重點放在聊城,和張幹民組建中共魯西縣委,兼任縣委委員。1928年初,王寅生親自發動和領導了山東著名的陽穀坡裏農民暴動(陽穀暴動)。暴動失敗後,回省委工作。1928年4月下旬外出執行任務時,在濟南魯豐紗廠道口遇到山東督軍張宗昌巡邏軍搜查,不幸被捕,慘遭殺害。
中文名
王寅生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05年2月15日
逝世日期
1928年4月
畢業院校
黃埔軍校
主要成就
革命烈士
出生地
山東省陽穀縣安樂鎮南街村

王寅生人物生平

王寅生1905年2月15日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他早年就讀於本鎮縣立第二小學,1923年春考入聊城(當時稱東昌)省立第二中學。他品行皆優,喜交友,因而被陽穀籍的同學推選為同鄉會會長。由於受五四新文化思潮的影響,他不滿黑暗現實,經常聯絡一些進步青年,閲讀進步書刊,鑽研馬列主義,宣傳革命學説,參加抵制日貨等反帝愛國運動,是魯西較早接受和傳播“五四”新思想、新文化的愛國青年。
1926年7月,廣東國民革命政府成立,決定出師北伐,王寅生奉黃埔軍校中共黨組織的指示回山東發展共產黨的組織,以迎接北伐。他和中共山東省委接上關係後,不辭辛勞地為發展共產黨員和進行軍事策反工作而奔走。這期間,他多次到聊城省立二中和陽穀縣安樂鎮、郭店屯一帶宣傳革命思想,發展共產黨員,組織農民協會。
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全國各地掀起了反帝愛國高潮,聊城省立二中的學生也積極投入到愛國運動之中。是年暑假,王寅生和同學們組織宣傳隊,利用農村廟會、集市等場合,揭露帝國主義的侵華罪行和封建軍閥對內壓迫人民、對外屈膝賣國的腐敗本質,激發了羣眾的愛國熱情。10月,王寅生聯絡組織了一些進步青年南下廣州。1926年1月,他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被編入政治科政治大隊第三隊。在軍校,他加入了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和中國共產黨,同該校國民黨右派組織的“孫文主義學會”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
1927年初,王寅生返回黃埔軍校向黨組織彙報工作,接受指示。適逢北伐軍攻克武漢,他隨即被調到武漢革命政府,和鄧恩銘等在一起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武漢的革命青年義憤填膺,在武昌舊省議會廳召開聲討蔣介石大會,到會1000多人,王寅生被推選為三人主席團成員。 [3] 
“七・一五”汪精衞叛變革命後,國共分裂已成定局,中共中央立即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方針。根據黨中央的安排,王寅生和鄧恩銘等秘密返回山東,重新組建中共山東省委和地區黨委。10月10日,山東區委在濟南召開有各地黨組織負責人蔘加的擴大會議,成立了中共山東省執行委員會,王寅生和鄧恩銘、王芳、王雲生、紀子瑞、王元昌、丁君羊等11人被選為中共山東省委執委委員。會後,王寅生一面在濟南開展工作,一面不斷來往於聊城、淄川、博山和魯南各地,組建黨的各級組織,發展黨的武裝力量。
聊城是魯西的政治文化中心,因此省委把聊城看作工作的重點。省委決定,立即在聊城成立東昌縣委(又稱魯西縣委),以領導魯西的革命鬥爭。10月,根據省委指示,王寅生和張幹民一起組建了中共東昌縣委,張幹民為書記,王寅生任省委委員兼縣委委員,負責宣傳工作。東昌縣委以陽穀、聊城、博平為基地,大力發展黨的組織,積極開展農民運動。這時,聊城省立二中和三師是共產黨和國民黨爭奪青年學生的前沿陣地,王寅生不顧個人安危,多次出入二中、三師,指導黨的組織建設,發展共產黨員。為了在魯西建立農民武裝力量,他和申蘭生一起,到陽穀、在平、博平、高唐、禹城一帶的農村組織農民協會,開展對“紅槍會”首領的統戰工作。並以省委執委和軍事特派員的身份,多次到淄博、菏澤等地視察,指導黨的組織工作和農民武裝的建設。
1927年前後,魯西地區由於軍閥政府的殘酷統治,橫徵暴斂,加之水、旱、蝗、瘟等各種自然災害不斷髮生,勞動人民陷於艱難困苦、凱寒交迫的悲慘境地,社會矛盾空前尖鋭。1927年秋冬,中共山東省委指示王寅生等共產黨人在魯西一帶組織農民暴動,提出“暴動區域以聊城、博平、陽穀、堂邑、在平五縣為中心點”。根據省委的指示,王寅生和東昌縣委的其他成員,對組織暴動問題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研究。陽穀坡裏有一處外國人建的天主教堂,建有樓房、磚瓦房,並築有堅固的圍牆,其規模好似一座小城。裏面住有幾名洋人,還有幾十支槍,僱有打手保衞教堂。教堂霸佔了幾千畝土地,分租給本教的傭户種,收入很多。這些洋人及其走卒仗着帝國主義的勢力勾結官府,在當地作威作福,嚴然是農村的“小王朝”。附近的豪紳地主也為虎作倀,做洋人的幫兇,欺壓百姓,因而那一帶農民對之痛恨極深。在教堂附近,他們建立了農民協會,由於黨的宣傳教育,農民主動提出了“打倒洋人”“揭毀教堂”的要求。根據這些情況,縣委決定,在坡裏教堂組織暴動。以王寅生、楊耕心等共產黨員為主,組織了一二百人,籌集了幾十支槍,並爭取到陽穀一帶綠林武裝領袖韓建德接受我黨的政治主張,率部參加暴動。他們計劃首先攻佔陽穀坡裏教堂,然後會同博平等地農民暴動的隊伍攻打聊城。
1928年1月14日晚,起義軍攻佔了坡裏教堂,先繳了教堂的槍支,然後把洋人都關了起來。王寅生和東昌縣委書記張幹民進入教堂後,立即召開會議,會議決定開倉放糧、發佈文告、收繳地方槍支等。其後,王寅生又去博平組織農民武裝起義,以策應坡裏暴動。
坡裏暴動,震動了東臨道尹陸春元和山東督軍、奉系軍閥頭子張宗昌。他們急忙調集二十餘縣的軍警團隊和配有鋼炮、迫擊炮、機關槍的整旅正規部隊圍攻坡裏教堂因眾寡懸殊,起義軍堅持了二十餘日,終告失敗。
坡裏暴動失敗後,王寅生到濟南向省委彙報了起義的情況,後被省委留在濟南負責軍事工作。在此期間,他曾到膠東掖縣(已撤銷)一帶指導過農民暴動。
1928年春,北伐軍逼近濟南,山東督軍張宗昌在日暮途窮的情況下,狗急跳牆,垂死掙扎。他在濟南實行特別戒嚴,濫殺無辜。為了安全起見,中共山東省委機關從濟南城內移至北郊的一個小山村。4月下旬的一天,王寅生奉省委的指示,帶手槍外出執行任務,行至魯豐紗廠道口時,遇到張宗昌巡邏軍的搜查,不幸被捕,被張宗昌以“赤匪亂黨”之名殺害,時年23歲。 [1] 

王寅生人物成就

王寅生是陽穀縣黨組織的創始人和奠基者,並且為山東的革命事業和魯西組織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