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陽穀暴動

鎖定
陽穀暴動,又稱坡裏暴動,是中共東昌縣委在坡裏發動農民舉行的武裝暴動。1927年底,在中共東昌縣委領導下,為了對國內外反動統治,推動農民革命的發展。由地下黨員聶子政、楊耕心等同志,組織200餘名農民武裝力量,並爭取了韓建德等進步人士,建立起了一支革命隊伍。於1928年1月14日發動了聲勢浩大的農民革命暴動。革命軍佔領了坡裏教堂,俘獲教主及反動護勇300餘人,檄獲步槍30餘支,子彈2萬餘發,銀幣27000多塊,革命軍當即開倉放糧濟民,宣佈成立“農民革命軍”,並以“東臨地區革命委員會”名義發佈文告,動員廣大農民起來革命。農民革命暴動一週後,隊伍擴大到500餘人,擁有槍支300餘支。之後革命軍抗擊了縣警隊與東臨道尹陸春元派來的十大團,嚇死了陽穀知縣王家貞。軍閥張宗昌增派一個旅來鎮壓,當地民團武裝和河南督軍寇榮也配合進攻農民革命軍。最終因雙方兵力差距懸殊,革命軍不得已於當年2月7日深夜突圍,退至河北大名附近,又遭敵人襲擊,農民革命暴動失敗。 [1-3] 
中文名
陽穀暴動
別    名
坡裏暴動
發生時間
1928年1月14日 至 1928年2月7日
發生地點
山東省陽穀縣

陽穀暴動事件背景

20世紀20年代末,魯西處於軍閥統治之下,政局混亂,土雜武裝四起,戰亂不休,加之水、旱、蝗、瘟等自然災害,導致地無收成,疾病肆虐,勞苦羣眾顛沛流離,無以為生。這種尖鋭的階級矛盾,使魯西人民反抗軍閥統治的鬥爭不斷髮生,陽穀縣貧苦農民的鬥爭更是如火如荼。 [4] 
早在1925年,在大革命形勢的影響和共產黨的號召下,聊城籍省立第二中學的學生王寅生孫大安聶子政等進步青年南下廣州,考入黃埔軍校,並很快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6年秋,王寅生在濟南與關嚮應一起,將在山東大學附中讀書的陽穀籍學生楊耕心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當年,楊耕心利用寒假之機,在家鄉發展了四五名黨員,建立了中共九都楊支部,開始有組織、有步驟地鼓動農民開展鬥爭。 [4] 

陽穀暴動事件部署

1927年10月,中共東昌縣委(又稱魯西縣委)在聊城姚家園子成立。為了響應中共八七會議的號召,中共山東省委要求東昌縣委大力發展工農武裝,領導羣眾舉行武裝暴動,建立工農政權,迎接全國革命高潮。 [4] 
坡裏教堂位於聊城、陽穀、莘縣三縣交界處,北距聊城、南到陽穀縣城各有50多華里。此教堂始建於1889年,由德國天主教士經營,這個帝國主義的堡壘還擁有幾十支洋槍和彈藥,豢養打手保護教堂。坡裏以東郭店屯、九都楊一帶,是貧困農民最集中的地方,是1927年夏陽穀縣農民圍城抗捐鬥爭的重要策源地。因此,中共東昌縣委決定在坡裏發動農民,舉行武裝暴動。 [4] 
中共東昌縣委為準備暴動,以山東省立第三師範、省立二中的共產黨員和團員為主,組織了有幾十人槍的武裝,並在聊城、茌平、博平、陽穀等縣發展共青團員,聯絡“紅槍會”等會道門部分首領,準備起義。當時坡裏一帶活動着一支由韓建德領導的幾十人的綠林武裝。楊耕心多次溝通將其爭取為暴動的骨幹力量。楊耕心多次帶韓建德與縣委書記張幹民、縣委委員聶子政等會面。 [4] 
根據省委指示,東昌縣委加強了坡裏暴動的準備工作,在梨園王筱湖家設立了縣委指導坡裏暴動的聯絡站,王筱湖擔任聯絡員。在楊耕心、聶子政的具體指導下,由韓建德部和農會會員組成了近百人的暴動骨幹武裝。縣委決定在坡裏舉行暴動的同時,以袁樓黨支部為主,策動博平暴動,然後兩支隊伍會合,聯合進攻聊城,建立工農革命政權,掀起革命高潮。楊耕心、聶子政和韓建德根據縣委的指示,多次研究暴動計劃,決定在舊曆臘月三十日下午,一舉攻佔教堂。為防止泄密,加之韓建德執意提前行動,又將暴動時間改為臘月二十二日。 [5] 

陽穀暴動事件經過

1928年1月14日,韓建德、聶子政率領暴動隊伍利用教堂晚上“晚禱”教徒可自由出入的有利時機,一舉攻進並佔領全部教堂。 [4] 
起義軍佔領教堂後,王寅生和張幹民立即從聊城趕到坡裏。經過商議,決定立即宣佈成立“東臨地區工農革命委員會”,並調博平縣袁樓黨支部的郭慶江林夢白、袁敦臣等速至教堂加強黨的力量,切實掌握暴動隊伍及其發展方向,聶子政也在聊城縣(今東昌府區)北周店組織了農協會員趕往坡裏。 [4] 
東昌道尹陸春元聞知暴動消息,大驚失色,連忙調集軍警及地方民團四五千人包圍了教堂,結果被起義軍打得落花流水。雙方從此進入了20余天的對峙攻守階段。 [4] 
陸春元見久攻不下,遂向直魯聯軍總司令張宗昌求救。張宗昌派出一支配有鋼炮、迫擊炮、機關槍等先進武器的2000人隊伍趕赴坡裏。在雙方的交戰中,暴動隊伍雖然英勇頑強,但是雙方力量過於懸殊,被迫突圍撤出教堂,轉移至冠縣以西一帶打游擊,後在軍閥部隊圍追堵截下,被迫解散。 [4] 

陽穀暴動主要影響

坡裏暴動是共產黨領導的山東最早的農民暴動之一,它沉重打擊了封建軍閥和帝國主義反動勢力,在魯西和山東革命鬥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