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子月

(山東籍當代藝術家)

鎖定
王子月 [1]  ,女,1988年出生于山東,分別於2012年和2015年獲得中國美術學院學士學位和中國美術學院碩士學位。當代藝術家、策展人、CapsuleMall劇團創始人現工作生活於上海。其代表系列作品是三頻錄像《罅隙浮生》、“問題劇場”計劃系列劇場表演作品等。
中文名
王子月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山東郯城
出生日期
1988年10月30日
職    業
當代藝術家、策展人
藝術風格
當代藝術、劇場表演

王子月藝術風格

王子月是一名關注當下社會現實問題的多媒體藝術家,以劇場表演、多屏幕影像裝置為媒介進行創作。
曾舉辦個展/個人項目: “世事恰如溪流”(2022,OCAT深圳館)、“從不,又是,經常,總是”(2020,成都A4美術館)、“第六天”( 2019,北京Tabula Rasa畫廊)、“詩?小説?”(2018,日本京都藝術中心)、“破碎的偶像”(2016,廣州風眠藝術中心)、“沒事,隱形的存在在後腰頂你”(2015,北京Tabula Rasa畫廊);其創作受邀參加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第十屆上海雙年展、第三屆新疆國際雙年展、第九屆上海雙年展特別項目中山公園之《回聲》展等大型羣展;
作為劇場創作者曾參與創作第一屆西岸建築與當代藝術雙年展開幕演出、第十五屆上海藝術博覽會國際當代藝術展開幕演出等,2018年她開啓個人長期劇場項目“問題劇場計劃”,關注全球化和高速城市化影響下的社會現狀和人的生存狀態;
作為策展人策劃展覽有“實驗劇場30年”(2015,上海明當代美術館),這也是中國實驗劇場自出現以來的第一次總結文獻展, 同時關注地域拆遷和城市化進程問題所策劃的“轉塘拆遷區駐地創作計劃”共七期活動 (2012-2014)等 ;
作為Capsule Mall劇團(成立於2016年)的創始人,她試圖重建一套“跨媒介遊戲劇場”的實踐方法論和教學理論,並於2019年受邀為“浙江省教育廳藝術委員會全省優秀中小學美術教師培訓計劃”設計授課課程和創作實踐。

王子月藝術履歷

王子月個人展覽

藝術家個人展覽/個人項目
年份
展覽名稱及地點
地理區域
2022
“世事恰如溪流” [6]  ,OCAT深圳館
深圳,中國
2020
“從不,有時,經常,總是”,A4美術館
成都,中國
2019
“第六天” [5]  ,Tabula Rasa畫廊
北京,中國
2018
“詩?小説?” ,京都藝術中心
京都,日本
2016
“破碎的偶像”,風眠藝術空間
廣州,中國
2015
“沒事,隱形的存在在後腰頂你”,Tabula Rasa畫廊
北京,中國

王子月羣體展覽

藝術家羣體展覽
年份
展覽名稱及地點
地理區域
2022
第三屆中國新疆國際藝術雙年展,新疆美術館
新疆,中國
2020
附近的人,A4國際駐留藝術中心
成都,中國
2019
深港城市 / 建築雙城雙年展,鹽田保税區
深圳,中國
2015
青年藝術+ ,北京當代藝術館
北京,中國
2014
轉塘拆遷區駐地創作計劃-活動回顧+策劃批註,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
南京,中國
第十屆上海雙年展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上海,中國
2013
第九屆上海雙年展特別項目明園•中山公園計劃之 《回聲》展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王子月獲獎經歷

藝術家獲獎經歷
年份
獎項
地點
2018
2018 年榮獲Tatler Gen.T 中國100 新鋭先鋒獎 [2] 
上海,中國
2015
榮獲國家藝術基金支持“青年藝術+”項目英才獎 [4] 
北京,中國
首屆圈子藝術青年獎提名 [3] 
深圳,中國

王子月主要作品

藝術家主要作品
作品名
作品圖
作品信息
世事恰如溪流
世事恰如溪流 世事恰如溪流
劇場表演&三頻錄像、聲音裝置數件/2022年,深圳OCAT
從不,有時,經常,總是
從不,有時,經常,總是 從不,有時,經常,總是
劇場表演、四頻錄像&聲音裝置數件/2020年,A4美術館
第六天
第六天 第六天
劇場表演,2019年,TabulaRasa畫廊
小説?詩?
小説?詩? 小説?詩?
錄像裝置(五頻錄像&裝置數件)/5分鐘&尺寸可變/2018,日本京都藝術中心
躑躅於乾涸的河牀
躑躅於乾涸的河牀 躑躅於乾涸的河牀
裝置/尺寸可變/2016,廣州風眠藝術中心
破碎的偶像承受着太陽的鞭打
破碎的偶像承受着太陽的鞭打 破碎的偶像承受着太陽的鞭打
裝置/尺寸可變/2016,廣州風眠藝術中心
時間之嘴吞噬的都是它自己的尾巴
時間之嘴吞噬的都是它自己的尾巴   時間之嘴吞噬的都是它自己的尾巴
六頻錄像 /2015年,Tabula Rasa畫廊
罅隙浮生
罅隙浮生 罅隙浮生
三頻錄像/2014,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迷濛半壁
迷濛半壁 迷濛半壁
景觀裝置/2013年,福建土樓景區

王子月人物評價

邱志傑(藝術家、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王子月的實踐證明了我們無需對青年如此絕望。他們中依然有人懷揣着古典的關心和仗義,他們中依然有人感情用事,依然有人能夠聆聽老者,這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能力。”
黃孫權(中國美術學院教授):
“這次看到王子月的新作品(破碎的偶像),我驚覺到她進入歷史裏了···這可能是子月新作品動人的根源,因為,她不自覺地將年輕人為歷史翻頁的力量,轉變成為我們追尋自身與歷史關係的力量。”
陳界仁(藝術家)
“子月做的問題劇場,可以説是嘗試打開一個裂隙空間,也就是我常提到如何創造一個讓“無份者”、疲憊者、業餘者有機會去表達自我感性的臨時空間···子月的問題劇場,恰恰是在這樣的新異化狀態下,進行的一次讓“無份者”、疲憊者、業餘者有地方去表達他們難以言説的感性場域,或者説,子月的問題劇場首先是關於何謂傾聽與相互傾聽,學習如何讓渡出既有位置與相互讓渡的過程,以及如何從導演者、演出者變成相互激發的互為觸媒關係,而這一切都是為了打開當前城市空間中,沒有能充分述説自我感性空間的匱乏狀態。”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