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哲榮

鎖定
王哲榮(1935年10月5日—2022年5月31日),男,漢族,河北省高陽縣人。坦克車輛設計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理工大學雙聘院士、顧問教授、博士生導師。所在學科為軍用車輛工程。 [1-2] 
1962年,王哲榮畢業於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1962年—1969年,在裝甲兵科學技術研究院工作;1969年—1978年,擔任總後第20研究院第201研究所總體組組長;1978年—1985年,擔任中國兵器工業第201研究所室副主任;1985年—2001年,在中國兵器工業第201研究所擔任三代主戰坦克副總設計師兼總體組組長;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22年5月31日晚21時50分,王哲榮因病在北京301醫院逝世,享年86歲 [10] 
中文名
王哲榮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35年10月5日
逝世日期
2022年5月31日
畢業院校
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中國工程院院士(2001年)
籍    貫
河北省高陽縣
性    別

王哲榮人物生平

王哲榮
王哲榮(5張)
1935年10月5日,王哲榮出生,河北省高陽縣人。
1956年8月—1962年8月,在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裝甲兵工程系坦克裝甲車輛專業學習並畢業。 [3] 
1962年8月—1969年1月,在裝甲兵科學技術研究院工作。
1969年1月—1978年1月,擔任總後第20研究院第201研究所總體組組長。
1978年1月—1985年1月,擔任中國兵器工業第201研究所室副主任。
1985年1月—2001年1月,在中國兵器工業第201研究所擔任三代主戰坦克副總設計師兼總體組組長。
2001年1月,在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201研究所工作;同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4] 
2005年,受聘為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同年3月,成為中北大學雙聘院士,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1-2] 
2022年5月31日晚21時50分,王哲榮因病在北京301醫院逝世,享年86歲 [10]  。6月6日上午,王哲榮同志遺體小型告別儀式在三〇一醫院殯儀館舉行。三〇一醫院殯儀館莊嚴肅穆,哀樂低迴,大廳黑色橫幅“沉痛悼念王哲榮院士”的下方擺放着王哲榮同志的遺像。王哲榮同志身蓋中國共產黨黨旗、安卧於鮮花翠柏叢中。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劉石泉,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鍾志華,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劉大山,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植玉林,中國科學院院士毛明,集團公司有關部門及單位負責人,以及王哲榮同志生前同事、好友、親屬等參加告別儀式,王哲榮同志遺體已於6月6日在八寶山殯儀館火化。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委,中國工程院,有關高校,集團公司有關部門及單位,王哲榮同志生前工作過的單位等對王哲榮同志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對家屬表示慰問,並敬獻花圈。 [13] 

王哲榮主要成就

王哲榮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1963年—1984年,王哲榮承擔多項坦克裝甲車輛研製任務:代表軍方參加協調第一代中型坦克研製並承擔總體設計,協調並承擔中國第一代坦克“121”中型坦克技術論證、總體設計、總裝調試、樣車試驗、設計定型等全過程研製工作;主持研製出中國國內第一台燃氣輪機試驗坦克、新部件試驗坦克;主持完成引進項目坦克復裝、試驗及資料編輯出版,上述工作為三代坦克研製奠定了技術基礎;1986年後,王哲榮任國家四大重點裝備研製項目之一的三代坦克副總設計師兼總體組長,承擔國家重點裝備項目第三代主戰坦克研製工作,專職15年主持全系統技術工作,三代坦克設計定型後,又承擔了WZ123A(Y)項目總設計師;從1984年到2000年,王哲榮與中國的第三代坦克,也就是99式主戰坦克的淵源就此展開,王哲榮被國防科工委正式任命為項目副總設計師兼總體組長後,王哲榮會同總師祝榆生結合國情,本着自主開發為主,廣泛借鑑中國國外先進技術為輔,提出了“系統取勝”的設計理念,即在工業技術基礎不如發達國家的條件下,通過整個武器系統的有機結合,系統匹配與優化設計,達到1+1>2的效果,同時提出“技術上螺旋上升,運營上良性循環”的創新理念。 [1-2]  [5] 
  • 科技獲獎
獲獎項目名稱
獎項名稱
獲獎年份
XX坦克演示驗證項目
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5年
XX主戰坦克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001年
模擬三代主戰坦克動力艙試驗枱項目
兵器工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6年
三四式坦克技術資料翻譯編輯出版
兵器工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1年
第一代中型坦克
全國科學大會獎
1978年 [6] 
  • 學術著作
據2020年3月中國院士館官網顯示,王哲榮著有國防出版社於2000年出版的《論“125mm殺傷爆破彈(榴彈)反坦克系統”》一書。 [7] 

王哲榮人才培養

  • 教育理念
王哲榮着重強調工程技術人員必須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自主創新能力、分析研究能力、協同交流能力、組織引領能力六大能力,王哲榮認為,工程技術人員要立志成才,加強學習與科研能力。 [8] 
  • 講座報告
2016年9月9日,坦克車輛設計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哲榮教授應邀為中北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師生做題為《論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的講座。 [8] 

王哲榮榮譽表彰

  • 綜述
王哲榮為我國坦克裝甲車輛技術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多次受到國家表彰與嘉獎。1999年榮立中國兵器工業“9910工程”個人一等功,2000年獲國防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01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榮立國防科工委個人一等功,2002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5年獲國防科技獎二等獎和中國兵器工業科技創新突出貢獻一等獎。 [11] 
年份
榮譽稱號
1999年
中國兵器工業“9910工程”個人一等功 [12] 
2000年
國防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12] 
2001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2年
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6] 

王哲榮社會任職

王哲榮兼任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科技委員會委員、國務院中央軍委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專家諮詢委委員、總裝備部重大基礎研究項目“戰車用大功率高速傳動裝置基礎研究”專家組副組長、中國兵工學會理事會理事、總後勤部科技諮詢專家、全軍裝備表面工程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國防科技獎獎勵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務。 [9] 

王哲榮人物評價

王哲榮為中國坦克裝甲技術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2] (中國院士館評)
王哲榮一直致力於裝甲兵器科研事業,為中國兵器科技創新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5] (中國企業報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