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学

中国山西省公办高校
展开2个同名词条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收藏
0有用+1
0
中北大学(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是山西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山西省率先发展大学 [175]山西省重点建设大学B8协同创新联盟中国航天科技教育联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全国高等军工院校课程思政联盟 [80]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全国高等军工院校课程思政联盟单位,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山西省1331工程等、为山西省首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被誉为中国的“军工泰斗”和“人民兵工第一校” [1-3] [45] [102-103] [204]
中北大学前身是1941年5月八路军总司令部在太行抗日根据地创办的中国共产党及八路军第一所兵工学校——太行工业学校,历经华北兵工工业学校等时期,1958年升格为太原机械学院1962年学校开始研究生招生,是中国最早具备研究生招生资格的35所工科院校之一 [47] [165]1963年成为国防科委直属八大本科院校(国防八校)之一 [45] [166] [173]1982年5月,划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器工业部直接领导 [56]兵器工业部直属院校兵工七子)之一 [55] [174];1993年更名为华北工学院。1999年成为国防科工委与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04年6月更名为中北大学 [4]
截至2025年3月,学校占地2439亩,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 [189],固定资产总值近38.75亿元;下设23个二级学院,开设75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后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有教职工2927人,专任教师2108人;全日制在校生4.25万人,博士、硕士研究生7278人 [172]
创办时间
1941年5月 [65]
主管部门
山西省 [5]
知名校友
甄荣典 [5]李魁武 [5]黄辉 [5]刘安泰 [5]
图集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中北大学
外文名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简    称
中北、NUC
创办时间
1941年5月 [65]
创办人
彭德怀 [64]
办学性质
公办
学校特色
省部共建大学 [5](2011年)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5] [233](2011年)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5](2013年)
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1](2018年)
主管部门
山西省 [5]
现任领导
陈钱 [19](校长)张晓永(党委书记)
专职院士数
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84] [202](李魁武)
本科专业
75个(截至2025年3月) [5]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截至2024年10月) [5]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个(截至2025年3月) [5]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截至2025年3月) [5]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截至2025年3月) [5]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7个(截至2025年3月) [5]
国家重点学科
培育学科1个(截至2025年3月) [5]
院系设置
23个二级学院(截至2025年3月)
校    训
致知于行
校    歌
再铸辉煌
校庆日
5月19日 [6]
地    址
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上兰街道学院路3号(030051)
院校代码
10110 [77]
主要奖项
“法制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73](2005年)
“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称号 [78](2021年)
知名校友
甄荣典 [5]李魁武 [5]黄辉 [5]刘安泰 [5]
知名教师
李魁武 [60]朵英贤 [60]王泽山 [60]王哲荣 [60]苏哲子 [60]
占地面积
2439 亩 [5](截至2025年3月)
学生人数
全日制在校生4.25万余人(截至2025年3月) [5]
教师人数
2108人(截至2025年3月) [5]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太行工业学校

1940年9月,彭德怀副总司令在八路军总司令部军工部会议上指示:“应开办工业学校”。军工部决定:在原通讯联络训练队的基础上成立干部训练队 [64];1941年5月,太行工业学校成立。隶属八路军总司令部,校长由军工部部长刘鼎兼任 [65];1942年,学校迁至山西省武乡县温庄继续办学,并增设了“工训队”、“政工训练班”、“工会干部训练班” [66];后于1943年,太行工业学校停办 [67] [229]

变迁时期

1949年7月,学校迁入现址,更名为兵工职业学校 [4];后又冠名为华北兵工工业学校,太原机械制造工业学校,1958年升格为太原机械学院。后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1961年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4个常规兵器专业(火炮、自动武器、弹药、引信)的教师、学生、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全部迁入;1962年沈阳工业学院(现沈阳理工大学)两个常规兵器专业(火药、炸药)也相继迁入;1963年学校划归国防科委直接领导,成为当时的国防工业8大本科院校之一。1970年归属到第五机械工业部,同年7月,奉本部军管会命令学校停办 [4]
1971年,学校划归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机械工业部直接领导 [4];1981年11月,学校获批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68];1988年6月,太原工业学校更名为太原机械学院专科部,由学校直接管理 [22] [230]
太原机械学院

华北工学院

1993年12月,学校更名为华北工学院,并于1994年1月1日启用“华北工学院”印章 [69];1998年6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学院新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获得测试技术计量及仪器、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2个博士点,新增3个硕士点 [70];同年,学校专科部更名为华北工学院分院 [22]
华工校门
1999年6月,国务院对五大军工总公司所属400余所院校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学院由过去隶属兵器工业总公司转交到由国防科工委与山西省政府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并于4月6—7日举行了交接仪式 [71];2001年8月,薄一波同志为学校60周年校庆题词“人民兵故煮巩工第一校” [72] [231-232]晚禁嘱院婶。

中北大学时期

2004年6月,学校更名为中北大学 [4];2005年,“太原市信息产业园区筹备组办公室”、“太原信息产业园区孵化基地”在学校挂牌成立 [73]夜旬想煮记主雄船婆棵。
中北大学
肯凳2006年4月,学校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7];2011年3月,学校成为山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院校 [81];同年,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82];2013年,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83];2017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 [2];2018年3月,学校与七所高校共同成立B8协同创新联盟,并担任该联盟常任理事单位;7月,学校与德州市共建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 [74]
2019年12月,由太原市教育局、中北大学、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三方共建的中北大学航空航天科技教育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揭牌成立 [75];同年,学校成为首批高校辅导员联盟成员 [76]地雄桨;2020年9月,学校成立中北大学科学技术委员会 [8];12月,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中北大学创建“双一流”大学的若干意见 [46] [5];12月,学校成为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员 [9]
2021年3月,学校朔州校区经教育部同意,建制撤销,校区资产划归山西工学院使用;3月,中北大学与长治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成立中北大学-长治产业技术研究院 [236]5月,学校成为“全国高等军工院校课程思政联盟”首批会员单位之一 [24];6月,学校成为山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高校 [27]。2023年3月,中北大学—德州学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及联合研发中心成立 [31]9月,中北大学(贵州)航空产业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安顺航空配套制造产业园举行 [42];10月,中北大学成立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基地暨人工智能学院 [43];与山东建筑大学等牵头成立黄河流域电梯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44]
2024年1月,中北大学视光学生物诊疗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50];9月,学校新北区二期仪器科学大楼、新能源化工研究院、兵器教学陈列馆、软件实验大楼等建设项目启用 [190]。2025年3月,中北大学数字纪检监察研究院(监督科学实验室)揭牌成立 [235]。5月23日,中北大学空天动力研究院、低空飞行动力工程技术中心成立 [253]

办学条件

播报
编辑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3月,学校设有23个学院 [28],开设本科专业75个 [5]
专业一览表
二级学院
招生专业
机电工程学院
武器系统与工程
武器发射工程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智能无人系统技术
装甲车辆工程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包装工程
机器人工程
智能制造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金属材料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复合材料与工程
化学与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能源化学工程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
应用化学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信息对抗技术
人工智能
生物医学工程
仪器与电子学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
电子科学与技术
智能感知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大数据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物联网工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数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统计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统计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市场营销
财务管理
工业工程
标准化工程*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英语
广播电视学
体育学院
社会体育专业
运动训练专业
艺术学院
音乐学
音乐表演
视觉传达设计
软件学院
软件工程
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
安全工程
环境工程
土木工程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应急技术与管理*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车辆工程
新能源汽车工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
——
航空宇航学院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飞行器制造工程
工程力学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
半导体与物理学院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应用物理学
参考资料 [84-101]
*专业为新获批未招生专业
注:名录不全,统计截至2025年3月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2927人,专任教师2108人,其中教授318人,副教授718人,教师博士化率70.87%。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两院外籍院士等各类高层次人才7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4人,全国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国家国防科工局、军委科技委和装备发展部专家20人,中央和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30人。 [5]
国家重点学术领域人才
类别
名单
两院院士
李魁武(专职) [84]
国家 “万人计划” 杰出人才
何梁何利基金奖
刘有智张治民李晋闽、张文栋 [241-243] [254]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薛晨阳、张文栋、熊继军、刘俊 [238]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丑修建、唐军、孙桂全、陈平、郑永秋 [239-240]
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
何剑、焦纬洲 [58] [244]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张文栋、张记龙、熊继军、刘俊、刘亚青谭迎新李永红、薛晨阳、王强沈兴全赵宇宏陈钱 [237] [245]
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
刘俊、熊继军、孙永强 [58] [24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首席
熊继军、薛晨阳、丑修建、刘文耀、张国军、谭秋林、王红亮 [58]
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张文栋、熊继军、张治民、李晋闽 [58] [243] [247]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刘俊、熊继军、薛晨阳、张斌珍、丑修建、王强、刘亚青 [58] [248-249]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张文栋、刘俊、熊继军、沈兴全、王强 [58] [248] [250]
注:因篇幅限制,仅罗列部分,统计截至2025年3月,数据来源于学校官网以及各二级学院师资力量板块内容。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拥有博士后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12个。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29个,山西省“1331工程”一流(优势)学科及学科群10个 [5]
2012年教育部学位中心学科评估,学校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列中国第6、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列中国第8;学校有工程学学科群、材料学学科群、化学学科群位列全球ESI前1% [57];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在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获评B+ [5] [218-219]
学科名称
类别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机械工程
山西省重点学科
仪器科学与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
兵器科学与技术
山西省重点学科
体育学
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
数学
物理学
化学
力学
光学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
软件工程
生物工程
安全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
艺术学理论
国际商务硕士
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学科
仪器科学与技术
山西省“1331工程”一流学科
化学工程与技术
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
兵器科学与技术
山西省“1331工程”一流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
山西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支持学科
仪器科学与技术
优势学科攀升计划
兵器科学与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新材料产业创新学科群)
高等学校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
电子信息应用(军民融合)学科群
服务信创产业学科集群
服务半导体产业学科集群
服务特种金属材料产业学科集群
服务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学科集群
统计截至2025年1月,参考资料 [207] [211]
一级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序号
专业学位类别
序号
领域代码
领域名称
1
国际商务
1
025400
国际商务
2
体育硕士
2
045201
体育教学
3
045202
运动训练
3
艺术硕士
4
135101
音乐
5
135108
艺术设计
4
电子信息
6
085401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
7
085402
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
8
085404
计算机技术
9
085405
软件工程
10
085406
控制工程
11
085407
仪器仪表工程
5
机械
12
085501
机械工程
13
085502
车辆工程
14
085506
兵器工程
6
材料与化工
15
085601
材料工程
16
085602
化学工程
7
资源与环境
17
085702
安全工程
8
能源动力
18
085802
动力工程
9
土木水利
19
085901
建筑与土木工程
10
生物与医药
(2021年新增)
20
086001
生物技术与工程
21
086002
制药工程
22
086003
食品工程
11
交通运输
23
086101
轨道交通运输
12
会计
(2021年新增)
24
1253
会计
13
工程管理
25
125601
工程管理
26
125602
项目管理
27
125603
工业工程
28
125604
物流工程 [212]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序号
学科名称
序号
学科名称
备注
1
体育学
14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
数学
1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
物理学
16
化学工程与技术
4
化学
17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5
统计学(2021年新增)
18
兵器科学与技术
6
机械工程
18
环境科学与工程(2021年新增)
7
力学
20
生物医学工程
8
光学工程
21
软件工程
9
仪器科学与技术
22
生物工程
10
材料科学与工程
23
安全科学与工程
11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24
工商管理
12
电子科学与技术
25
艺术学理论
13
信息与通信工程 [213]
-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序号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1
0802
机械工程(2018年新增)
2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3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4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2018年新增)
5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
6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7
0826
兵器科学与技术
8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255]
博士学位授权点
序号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序号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1
0802
机械工程
13
081701
化学工程
2
080401
精密仪器及机械
14
081702
化学工艺
3
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15
081703
生物化工
4
0804Z1
微纳技术及仪器**
16
081704
应用化学
5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17
081705
工业催化
6
080502
材料学
18
082601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7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19
082602
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8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20
082603
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
9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21
082604
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
10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22
0826Z2
武器能源工程**
11
0810Z1
光电信息工程**
23
0826Z4
机动武器系统工程**
12
0810Z3
信息艺术与技术**
24
99J1
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 [214]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7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教育部、工信部现代产业学院1个、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1个 [5]
类别
名称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 [48]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飞行器制造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英语、软件工程、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安全工程、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8个)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通信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工业工程、材料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兵器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
测控技术与仪器、安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
电子技术基础、数控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机床数控技术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
国家级基地(2个)
国家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
模拟电子技术、机床数控技术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
计算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艺术团(1个)
国家级示范单位(1个)
中国军工文化示范单位
国家级文化园(1个)
中国军工文化园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
晋西机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北方风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北方兴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深圳市金之彩科技有限公司 [132]
国家级留学预备教育中心(1个)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中北大学留学预备教育中心 [133]
山西省“1331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5个)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安全工程
山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 [169]
武器系统与工程、武器发射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装甲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包装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生物工程、应用化学、通信工程、人工智能、信息对抗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工业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训练、视觉传达设计、音乐表演、环境工程、土木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车辆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山西省品牌专业(10个)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安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
山西省优势专业(8个)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特种能源技术及工程、安全工程
山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
模拟电子技术、机床数控技术、大学物理、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算法分析与设计、工程测试技术、现代管理学
山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
中北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中北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中北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中北大学动态测试实验教学中心、中北大学数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北大学软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中北大学工程训练实验教学中心
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8个,不全)
山西省化工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山西省兵器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山西省材料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山西省机械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山西省微米纳米技术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山西省安全科学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山西省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
山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6个,不全)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精细化工、电子信息
山西省特色专业(6个)
武器系统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山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
兵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力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山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
安全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实验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测控技术与仪器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山西省人才实训基地(1个)
[21] [104-129] [148]统计截至2025年3月,名录不全
  • 教学成果
截至2025年3月,学院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个 [172]
2023年7月24日,教育部公布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该校尹建平教授团队申报的《“五位一体、五维协同、五育耦合”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课程群育人体系的构建》成果荣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也是获奖成果中唯一的国防教育领域教学成果 [35]
截至2023年7月,学院共有572项成果获得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成果2项、一等奖成果70项、二等奖成果500项 [163]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优秀奖1项,不完全统计)
教学成果
奖项
获奖时间
获奖者
备注
“五位一体、五维协同、五育耦合”大学生综合国防素质课程群育人体系的构建 [163]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22年
尹建平
第一单位
电子科学技术相关专业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9年
张文栋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团队与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009年
韩焱
NC&CIMS实验中心建设
1997年
王爱玲
电子技术实验改革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1989年
毕满清

合作交流

2022年8月,在“星辰大海等着你”山西行科普活动月活动期间,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吴季等八位科学家赴中北大学做科普报告,开展空间科学知识普及。 [199-201]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太原市和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太原能源材料学院。与北京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西安交通大学签署深化合作协议、与清华大学签署科技合作协议,半导体学院与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签署合作协议。面向长三角在江苏省南通市建设中北大学南通智能光机电研究院。在晋城市设立先进材料与智能装备研究院、在运城市、晋中市、长治市、忻州市设立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忻州市政府共建半导体学院和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太原中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建中北信创产业基地,与山西百信共建“山西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研究院”和“信创产业学院”,与长城计算机公司、建设银行山西分行共同打造“1+1+1”信创产业生态联盟,与山西航产集团共建航空产业技术研究院和通航产业学院 [5]
根据2025年1月学校官网数据,在国际交流方面,中北大学与墨西哥、马来西亚、英国、印度、意大利、新西兰、乌克兰、日本、美国、加拿大、波兰、澳大利亚、德国、俄罗斯、法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部分院校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182];在本硕博层次联合培养、科技科研、学生交流、语言训练等方面进行了合作与交流 [183-184]

学术研究

播报
编辑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65个 [5]
国家级科研平台
类别
名称
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
电子测试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110]
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
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
量子传感与精密测量国际联合实验室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
电力工程中澳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
中国兵器无损检测诊断中心
国家级研究所(1个)
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
省部级科研平台
类别
名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
特种微纳器件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2]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
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
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1个)
复杂构件挤压成形技术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 [33]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
高性能铝/镁材料开发及应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63]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实验室(1个)
传爆药性能检测中心实验室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联合实验室(1个)
“含能材料晶体结构与性能”联合实验室 [11]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协同创新研究院
(1个)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教育研究院(1个)
山西省实验室(2个)
半导体信息器件与系统山西省实验室 [29]
高速飞车山西省实验室 [30]
山西省未来技术学院(1个)
仪器与智能学院 [34]
山西省“1331工程”前沿科学中心
(1个)
动态测试技术前沿科学中心
山西省“1331工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个)
山西省纳米功能聚合物复合材料军民融合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山西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6个)
山西省超重力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山西省北斗导航与位置应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山西省增材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山西省高性能镁合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山西省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山西省军民融合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山西省协同创新基地(3个)
现代化工节能减排协同创新基地、新型仪器仪表技术协同创新基地、镁铝合金高性能构件制造及应用协同创新基地
山西省“1331工程”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示范园区(1个)
中北大学科技园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示范园区
山西省重点实验室(17个)
量子传感与精密测量山西省重点实验室(2020)
“中国露酒植物提取与健康”山西省重点实验室(2021)
电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山西省重点实验室(2021)
新能源器件中炭材料基电极的开发与应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2021)
恶劣环境下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技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2021)
高能电池材料与器件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特殊环境先进金属材料山西省重点实验室(2022)
高端装备可靠性技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2022)
机器视觉与虚拟现实山西省重点实验室(2022)
先进炭基电极材料山西省重点实验室(2023)
山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个)
山西省微米纳米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4)
山西省聚酰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6)
山西省军民融合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8)
山西省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8)
山西省镁基材料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8)
山西省化工过程强化及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8)
山西省医学影像与数据分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8)
山西省纳米功能聚合物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9)
山西省视光学生物诊疗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9)
山西省机器人智能加工复杂构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0)
山西省微纳制造与传感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0)
山西省先进金属智能精确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0)
山西省智能无损检测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0)
山西省高纯氢制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1)
山西省视觉信息处理及智能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1)
山西省高端装备健康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1)
山西省量子传感与精密测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1) [33]
山西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
山西省双创重点平台(1个)
3D打印公共服务平台 [13]
注:名录不全,统计截至2025年1月

科研成果

2005年10月,“神舟六号”发射成功,学校研制的科研成果——电子存储器成功应用 [221] [234]。截至2025年3月,学校获省部级科技奖32项,其中山西省科技一等奖9项,科研经费累计到款40.92亿元,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47项,其中千万元级以上项目21项。先后有70余项成果应用于“神舟”“嫦娥”“天宫”“高速飞车”、港珠澳大桥、复兴号动车组、智慧医疗、科技冬奥等国家重大项目工程。 [5]
2007年10月,学校研制的星箭分离冲击传感器成功应用于“嫦娥一号”卫星 [220-222];2011年至2021年,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409项,各类项目总数4850余项,科研项目总经费40亿余元,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124项,发表SCI收录论文近5200篇。其中高产生物蓖麻育种及种植技术、尼龙11树脂的工业化合成技术、燃煤工业锅炉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超低排放控制技术均获得国家千万元科研经费支持 [5] [13] [137];2010年至2013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累计达70余项,国家863项目12项,国家973项目10项,国家国际合作项目8项。在国防科研方面,承担总装备部预研项目400余项、科工局国防项目100余项,其中中北大学牵头负责的科工局重大专项2项、总装演示验证项目1项,086重大项目1项 [208-210];2011年10月,学校科研成果助力“天宫一号”;同年11月,学校53件科研成果在“神舟八号”上运用 [138-140];2013年12月,学校助力“嫦娥三号”成功发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系统的两种星箭分离冲击传感器以及某变换器测试平台由学校微米纳米技术研究中心负责研制 [215-216];2015年6月,学校牵头联合11家单位共同研制的125毫米多功能火炮成功交接,该门火炮是世界上初速和威力最大的火炮,具有对空、对地、反坦克能力的多功能火炮,总设计师为潘玉田教授 [15] [223]
习近平主席考察中北大学自主开发SLM设备 [14]
2016年6月,学校二十件科研成果助力“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141];同年9月,学校研发的电子采编存储器在“天宫二号”项目中运用 [142];2017年,学校将北斗导航技术应用于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与阳煤集团和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共同建设“铝镁合金构件智能制造产业园”,园区总投资80亿元,全部建成后成为中国最大的铝镁合金材料深加工基地 [5]。同年,学校研制的力学环境测量系统传感器单元,包括振动、冲击、超声三大类共计72只单机产品成功助力“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首飞 [130] [223];2018年,以刘俊教授为带头人的团队提出的“光量子传感”入选为2018中国科协60个重大科学问题和重大工程技术难题 [16],科研经费首次突破4亿元。学校获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67项,获批军委各部委项目55项,获批国家国防科工局千万级国防创新计划项目2项 [17] [223-224];2019年1月,学校在“嫦娥四号”任务中承担了长征三号乙遥三十运载火箭冲击传感器及冲击变换器的研制 [143] [225-226];2020年12月,学校山西省深孔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嫦娥五号”钻取采样装置钻具试验件研制中作出重要贡献 [20] [227];2021年6月,学校研制的“地面测试台”和“黑匣子”助力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长征2F运载火箭顺利升空 [26] [228]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不完全统计)
科研成果
奖项
获奖时间
获奖者
备注
纳机电矢量水听器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0年
第一单位
***发射药技术
2008年
多功能反应装甲
2006年
刘天生
第二单位
新型三轴加速度惯性传感器与实时数据压缩储存动态测试系统
2004年
张文栋
第一单位
电子测压蛋
1991年
可燃液体蒸气爆炸试验装置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1999年
可燃药筒粘接质量在线无损诊断的方法与设备
1999年
路宏年
弹载全弹道动态参数快速存储测试系统
1995年
祖静
防大口径穿破甲弹装置
1993年
刘天生
电子衍射测晶体结构
1991年
王建邦
第二单位
国防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不完全统计)
科研成果
奖项
获奖时间
获奖者
备注
***低后坐技术研究
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7年
第一单位
纳机电**水听器
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0年
张文栋
***发射药技术***
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
2008年
肖忠良
第二单位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不完全统计)
科研成果
奖项
获奖时间
获奖者
备注
***制备工艺新技术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8年
代淑兰
第二单位
***模块化、系列化技术研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1年
熊继军
第一单位
***大构件轻量化关键技术及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1年
张治民
化工废气超重力净化技术的研发与工业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1年
刘有智
***子母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1年
火箭扫雷系统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90年
刘天生
第二单位
某框架温成形技术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6年
张治民
第一单位
包覆材料厚度超声检测技术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96年
路宏年
火箭发动机脱粘检测系统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未统计)
科研成果
奖项
获奖时间
获奖者
备注
先进***关键技术
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1年
第二单位
***关键制造技术
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0年
徐宏
第一单位
***黑匣子
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0年
熊继军
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0年
高强铝合金筋类构件挤压成形技术
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7年
***安全节能干燥工艺研究及相关设备研究
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5年
肖忠良
***产品结构内视技术
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
韩焱
弹丸抛撒角速度及角度测试技术
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
引信故障树底事件数据手册
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
张亚
侵彻过载测试技术
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
张文栋
复合传感器及微型集成测量系统研究
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4年
张文栋
某导弹遥测匹配装置自动检测系统
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4年
张文栋
战略导弹再入过程动态数据测试系统
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年
大型复杂铝铸件热工艺过程仿真及新工艺研究
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
大型铸件内部缺陷检测技术
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
王召巴
顶防护轻型反应装甲
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
高效弹药及高射频低后坐发射技术
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
薄玉成
教育部、工信部等部委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5项,不完全统计)
科研成果
奖项
获奖时间
获奖者
备注
镁合金挤压铸造材料—工艺—构件全流程宏微观集成设计系统及应用 [52]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发明一等奖
2023年
赵宇宏
第一单位
基于MEMS技术的全海深湍流混合矩阵式剖面观测仪器研究 [51]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
2023年
薛晨阳
镁铝大型薄壁高筋构件均匀强韧化及“长筋”挤压成形技术 [54]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发明一等奖
2021年
张治民
废杂铝再生目标成分铝合金产业化技术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16年
隆芯1号数码电子雷管极其起爆系统
中国爆破器材行业技术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2年
刘登程
导弹数据记录设备
一等奖
2001年
张文栋
***安全节能干燥工艺研究及相关设备研究
一等奖
肖忠良
多功能***15人
部委级(兵器)科技进步一等奖
刘天生
机床数字控制技术手册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5年
王爱玲
***测量评估系统
2015年
马铁华
8*8轮式122mm自行**炮
二等奖
2014年
旋转**微惯**姿态测量系统
工信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12年
刘俊
激光打孔
二等奖
2009年
基于数字平板探测器的工业DR/CT成像检测技术与系统
二等奖
2006年
韩焱
炮射导弹测试弹技术
二等奖
2005年
张文栋
基于数字平板探测器的工业DR/CR成像检测技术与系统
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
韩焱
***法制备HMX工艺改进研究
部委级(兵器)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
陈树森
直齿圆柱齿轮精密塑性成形工程化应用研究
二等奖
2005年
张治民
复杂机械系统动态设计与参数优化研究
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年
高能X射线数字成像系统与技术
二等奖
2002年
韩焱
难加工零件温冷近净成形与改性技术
二等奖
2002年
张治民
***细化技术研究
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年
张景林
数控旋口机CAD/CAM一体系统研制
二等奖
1996年
DNT、TNT在酸性介质中的热爆炸特性研究
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5年
张景林
火炸药悬浮粉尘爆炸特性研究
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年
张景林
PBXN—5传爆药设计定型
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年
张景林
鉴定传爆药安全性实验方法部标准
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2年
张景林
可燃气体爆炸特性研究
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2年
张景林
钢制***架热冷复合挤压成形工艺技术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励进步二等奖
张治民
山西省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等奖项(一等奖23项,不完全统计)
科研成果
奖项
获奖时间
获奖者
备注
焊缝质量自动检测系统级
山西省国防工业科技创新一等奖
2017年
第一单位
***参数***系统
山西省国防科技一等奖
2017年
炭限域过渡金属基阳极材料的构筑及其氧化性能研究
山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2023年
胡拖平
多层复合薄膜一体化高温传感器及其测量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
山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2023年
谭秋林
多能量多模式X射线成像技术与装置 [53]
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3年
陈平
多场耦合跨尺度集成方法设计高性能合金及优化工艺 [36]
山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2022年
赵宇宏
机械能—电能—化学能转换效应增强机制及传感应用研究
山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2022年
何剑
镁铝大型高筋壳体低静水压力精确控制塑性成形技术
山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2022年
张治民
复杂铸件数字化绿色制造技术与装备
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2年
白培康
自驱动智能感知微系统技术及应用 [37]
山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2021年
丑修建
新型轻金属基复合材料复杂构件半固态铸造技术及应用
山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2021年
侯华
耐高温压力传感器件设计、制造及其测试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38]
山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2020年
熊继军
能量自适应X射线三维CT成像与自动识别系统 [41]
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9年
韩焱
深孔加工直线度控制及装备技术研究 [39]
山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2018年
沈兴全
细颗粒物湿法捕集关键技术及工程化
山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2018年
刘有智
铁电功能基础效应及其MEMS器件应用研究
山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8年
丑修建
MEMS高量程加速度传感器及其标定测试系统
山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2015年
刘俊
面向危化气体监测的红外光学气体传感器及其系统研制
山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2013年
基于SoC的石油井下多参数测试系统 [40]
山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1年
马铁华
生物动力系统的建模与研究
山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0年
靳帧
车辆用镁合金大型承力构建控制成形技术及装置
山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2010年
张治民
微传感器轴心差角四点法与双弹头冲击差分法静动态特性测试技术
山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2009年
张文栋
可调谐脉冲激光波长和入射方位相干探测装置
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8年
环保型高分子多营养元素缓释肥的技术研究
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7年
旋转填料床多相反应制备超细憎水氢氧化铝
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5年
刘有智
***弹载数据记录装置
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1年
张文栋
山西省其他奖项(一等奖2项,不完全统计)
科研成果
奖项
获奖时间
获奖者
备注
钢琴中的诗、画、乐——中国传统美学视阈下的钢琴音乐研究(专著)
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018年
李静
第一单位
复杂模具CAD/CAM产品开发与应用
山西省百项科技难题攻关一等奖
1999年
王爱玲
统计截至2025年1月,名录不全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12月,中北大学图书馆中外文图书和电子图书200多万册,中外文期刊24627种。馆藏文献包括数、理、化、外语等基础学科和工程技术、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兵器工程、自动控制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化学工程、测试技术及仪表、交通、环境科学等应用技术学科,同时收藏了人文社科、管理科学、体育等文献资料;拥有56个中外知名数据库资源,包括CNKI学术期刊及优秀硕博论文库、万方数据及万方学位论文、超星数字图书馆、重庆维普、SDOL、Ei等中外文电子数据库 [5] [144] [196-197]
中北大学图书馆
  • 学术期刊
据2025年1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共编辑出版有《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测试技术学报》、《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等4个学术刊物 [177]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79年,是中文核心期刊,前身为《华北工学院学报》,期刊以基础理论、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要刊登内容,设应用基础研究、机械与动力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化工与环境工程、电子与电子信息、材料科学与管理工程等栏目,曾获国家教委科技司全国高校优秀学报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司全国高校优秀学报二等奖、中国教育部优秀期刊三等奖、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多次获山西省高校学报一等奖、山西省一级期刊、兵器工业总公司优秀期刊三等奖等诸多荣誉,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美国《工程索引》(EI)、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科学文摘》(SA)、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等全文收录 [178]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5年,是由中北大学主管、主办的社科综合类学术性期刊,双月刊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中国国内重要检索数据库收录,设政治理论、哲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文学理论、外语研究、语言文字学、经济与管理、法学研究、体育理论、民俗学与区域文化研究等栏目 [179]
测试技术学报创刊于1986年,是由“中国兵工学会”与“中北大学”合办,是“中国兵工学会测试技术学会”会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2年起,《测试技术学报》连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2009年《测试技术学报》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设声与超声测量、在线测试、测量仪器、ADC、DAC和数据采集、实验技术与标准、动态测试系统、环境测量、数据压缩、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等栏目,被美国《工程索引》(EI)、美国《史蒂芬斯数据库》(EBSCOhost)等全文收录 [180]
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测试科学与仪器(英文版)》)创刊于2010年,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学校主办的英文类国际性学术期刊,旨在报道国内外最新测试与仪器技术动态,关注测试与仪器科学技术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从事信息获取与转换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提供学术观点的展示和交流平台,被美国《史蒂芬斯数据库》(EBSCOhost)等全文收录 [181]

校园文化

播报
编辑

学校标志

  • 校徽
整体结构
释义
校徽
中北大学校徽:整体外观为“圆”型,内环以“中北”二字为主要图案和建校时间“1941”字样组成,外环下方为中北大学(毛体),上方为学校英文译名(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198]
1、采用“中北”二字为主要图案,字体以“汉仪篆书体”为基准,并将“中北”二字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字代表中国和中华民族,“北”字由两个“人”组成,象征一双充满智慧的手,也象征着莘莘学子勤学报国,共同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中”字上向北而下面南,象征着学校立足北方,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整体向四周发散,象征学子来自八方,服务全国。 [59]
2、整体造型为“贵”字造型。中字外型象一顶皇冠,象征着中北大学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一流的学术科研水平。“一贝分二为人”,象征着中北大学道德与才能并重的治学思想,同时也有中西兼融、共同发展之意,是新校训“致知于行”的忠实体现。 [59]
3、整体外观为圆型,因为在古汉语中圆与元相通,而元有出发,开始之意,意喻“圆中有圆,元元相生”,源源不断。教育的核心是传承和发展,象征着中北大学通过自身的努力来传承的发展文明,为世界文明与人类进步而生生不息。 [59]
4、中北大学字样采用毛体,激励广大海内外校友、全体师生员工从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历史进程中汲取精神营养,从中北大学“烽火中诞生、奋斗中成长”的红色基因中汲取前进的动力,立志在中国军工教育和科技强国新征程上规划新蓝图、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3]
中北大学校徽 [252]
  • 校旗
学校校旗印有校徽和“中北大学”字样的长方形旗帜,有蓝底白字和白底蓝字两种 [198]
学校校旗

精神文化

  • 校训
致知于行
校训提出者:肖忠良
“致知于行”,指如何做事、做学问。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儒效》)。“知”,指读书学习,延伸为博学广知;“行”,指实践、身体力行,延伸为不断实践创新;“致知于行”意喻知行合一,强调“知”于“行”的高度统一;同时,“致知于行”为成人、成材之渐进、逻辑过程,符合大学教育的客观规律 [18]。学校弘扬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进取意识”为内涵的“太行精神”。 [198]
  • 校歌
《再铸辉煌》
歌词
歌谱
作词:肖忠良、作曲:杨立岗
巍巍太行山高,滔滔黄河水长,
中北大学烽火里诞生,奋斗中成长。
致知于行,人才辈出,
傲然屹立在中国,中国的北方。
啊!中北;啊!中北,
为了民族的复兴 ,为了祖国的富强,
为了民族的复兴 ,为了祖国的富强!
向前!向前!向前!
再铸辉煌! [145] [198]
歌谱《再铸辉煌》
  • 校庆日
5月19日 [198]

社团文化

截至2024年9月,学校共有142个社团 [205-206],包含轮滑爱好者协会、实验室安全社、音乐协会、初音主持人社、健跑协会、青年廉洁社、味蕾协会。中北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为丰富学校社团文化而努力,定期举行社团巡礼月活动,展现社团各自风采,促进校园文化交流 [79] [203]
学校校园科技文化艺术掠影

行政管理

播报
编辑

现任领导

中北大学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校长
党委副书记
党委常委、省纪委监委驻中北大学纪检监察组组长
副校长
(参考资料: [19] [160-161] [164] [168] [176] [186-188] [251])统计截至2025年6月

历任领导

中北大学历任领导
学校名称
职务
姓名
任职时间
太行工业学校
校长
1941.05—1943.09
教导员
1941.05—1943.09
1941.05—1943.09
长治工业学校
负责人
牛宝印
1946.02—1946.07
兵工职业学校(兵工中专)
校长
邸耀宗
1949.08—1952.10
厉瑞康
1952.10—1959.08
党委书记
厉瑞康
1949.08—1954.09
尹钧
1954.11—1955.05
厉瑞康
1955.06—1958.08
太原机械学院(华北工学院)
院长
厉瑞康
1960.06—1970.06
厉瑞康
1978.07—1981.03
1981.03—1984.12
1984.12—1995.04
党委书记
厉瑞康
1958.09—1960.12
冯东
1960.12—1970.06
厉瑞康
1978.07—1983.01
刘余善
1983.10—1987.06
张开增
1987.06—2003.01
华北工学院
院长
1995.04—2000.10
2000.10—2004.08
党委书记
2003.01—2004.08
中北大学
校长
2004.08—2009.12
2010.01—2012.08
2012.08—2018.03
2018.03—2020.08
2020.08—2023.08
党委书记
2004.08—2011.12
2011.12—2015.12
2016.01—2020.08
2020.08—2023.12
(参考资料: [49] [146] [170-171])统计截至2025年6月

所获荣誉

播报
编辑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2012年11月
全国绿化先进集体 [217]
注:名录不全,统计截至2025年1月

校园环境

播报
编辑
彭德怀青铜雕像
进入中北大学校门,彭德怀青铜雕像就映入眼帘。中北大学的前身 — —太行工业学校在时任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的关心和指示下,在山西太行抗日根据地成立,为中国的军工科技和国防建设作出了特殊贡献,被誉为"人民兵工第一校。" [185]
柏林园
柏林园位于中北大学校内,是太原市七所四星级公园之一,西倚二龙山,南临汾河水,毗邻太原名胜窦大夫祠,青山碧水,风景旖旎。附近有二龙山,千佛洞、中华傅山园、窦大夫祠、多福寺等人文、自然景观。“龙山飞瀑,柏林冬色”,构成太原八绝” [185]
中北大学新北区二期 [190]
2024年9月1日,中北大学新北区二期仪器科学大楼、新能源化工研究院、兵器教学陈列馆、软件实验大楼等建设项目启用仪式在东大门举行。中北大学新北区二期项目总用地面积216亩,总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入驻单位有机械工程学院、航空宇航学院、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动态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9个单位 [190]

校友情况

播报
编辑
中北大学杰出校友(军事)
军事人物
个人简介
中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战略支援部队副司令员兼航天系统部司令员
刘双喜
少将,原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秘书长、副主任
陈志敏
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副总工程师
少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役教研室副主任
李克勤
孙伦
陈克敏
杨少宇
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炮兵防空兵装备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马福球
中国第一门自行研制火炮的总设计师,原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202所)所长,11教研室教师
崔晋
99A坦克穿甲弹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铸剑人”
中国自动武器学科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著名轻武器专家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兵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江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北方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南方工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党委书记
中北大学杰出校友(政治)
政治人物
个人简介
现任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国务院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 [158]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器工业部首任部长,第八、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 [149] [151-152] [156]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
山西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会长,省留学归国人员商会会长
山西省委委员,山西省政府副秘书长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安全生产与保密司司长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155] [191-192]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民进中央常委 [157] [193]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科技委秘书长
山西省大同市委常委、秘书长、灵丘县委书记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 [194]
山西省朔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147]
陕西省改革与发展委员会副巡视员
山西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 [159] [195]
中北大学杰出校友(学术)
学术人物
个人简介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特聘专家,被誉为“中国95式枪族之父”和“中国枪王”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现代化自行防空反导武器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兵器特聘首席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 [167]
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
北京大学工学院先进制造与机器人系博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153]
空军工程大学教、空军级专家、博士生导师
长春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太原科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攀枝花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150] [154]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美国陶瓷学会会员、美国化学学会会员 、清华大学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民进中央委员会委员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