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克泉

鎖定
王克泉,男,山東濟南人。曾任濟南市公安局副政委。2010年5月31日濟南市人民政府決定,任命王克泉為濟南市公安局巡視員。
中文名
王克泉
職    業
書法家
主要成就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
出生地
山東濟南

王克泉擔任職務

二O一二年七月三十日免去:王克泉的濟南市公安局巡視員職務(保留原職級待遇)。 [1]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山東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副秘書長、山東省楹聯學會理事、濟南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濟南市楹聯學會副主席、濟南市歷下區書法家協會主席、濟南市政法系統美術書法家協會主席。幾十年來,他苦心鑽研、法古追今,吸取長輩師長優點結合自己的特點,旁涉多種書體,通過不同的書體體會不同的書法用力技巧,而對小楷和行草最為傾心,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揮毫潑墨,辛勤筆耕。書法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筆法虛和閒適,儀態雍容寬綽,所謂大善不飾,純任自然者也。其真書結體平正而工穩,微含有隸法筆意,體勢端莊清華,以筆力凝練質寬見勝。其行書不拘常態,行雲流水,形意相容。 [1] 

王克泉社會評説

鬧市中默默修持着,耐得住寂寞,在規矩方圓中一筆一劃地以小楷和行草的方式潛心於晉唐盛世書法典範之中,以德為先,從藝而為,始終善守自己,王克泉便是這樣一位書法家。
有朋友戲言,王克泉"不像是有勁兒的,不像是有事兒的,也不像是會寫字兒的,更不像是五十來歲兒的。"已年近花甲的王克泉精神矍鑠,工作起來雷厲風行,卻又能靜心於書法當中,寫得一手好字兒,曾有單手端桐木八仙桌繞屋走一圈的壯舉,便得來了這樣一個"四不像"的稱號。
王克泉,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山東書法家協會會員、濟南市書協副主席、濟南市公安局副政委。 王克泉自幼喜好書法,十八歲就參加了公安工作,卻一直沒有放下他熱愛的書法創作。"寂寞日久神靈助,歲月添就墨緣情。今生悟得臨池樂,常磨鐵硯寫蘭亭。"王克泉深受"二王"薰陶,幾十年來,他察古今之流變,觀碑帖之異同,勤於臨池,善於思考,從各朝代書法中感受書法的博大與奧妙,追尋出自家的一套規律,融匯出自己的招牌小楷與行草榜書。每每有人看到他的書作,就笑稱這肯定是"王小楷"的作品,每當此時,他總説"不敢當不敢當,根本沒法與專業書法大家相提並論"。
王克泉的書法虛和閒適,儀態雍容寬綽,得無方無體旨趣,所謂大善不飾,純任自然者也。他的書作單字像一名戰士、一名士兵般剛毅果斷,每幅作品又像是一個跌宕起伏的戰場。字裏行間洋溢着抑揚頓挫的律動,橫豎撇捺透析着北方漢子的豪邁勇武。
楷書高度概括和濃縮了書法最根本、最精華的要素,作為"五體書"之一,最見書家的功力,也最能反映書家的創造性和才情,正像是畫家筆下的素描,是功力的象徵。王克泉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他的小楷嚴謹又不乏飄逸、內斂而不張揚,呈現出淳樸、紮實、豪放、率真的風格。而他的行草則是大氣磅礴、波瀾壯闊,出入唐宋,氣息高古,單字結構奇險,結字雄放瑰奇,筆勢飄動雋逸,章法富有創造性,經常運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單字之間的界限,使線條形成新的組合,節奏變化強烈,具有特殊的魅力。
"功夫在字外"。每到名山大川,克泉必定要仔細研究揣摩各處題壁詩詞及匾額題字的書法風格,以汲取領會各家優點於心。幾十年來,他每天忙完工作都會回家"擰幾筆",在視覺和感覺上與書法保持着這份靈性與默契。你有時甚至可以看到作品上的字大小不一,事實上不是一氣呵成的,由於工作繁忙,克泉有時不得不用幾個晚上來完成一幅作品。全運會火炬傳遞在濟南站勝利結束時已經很晚,作為全運會濟南安保處主任的王克泉既沒有跟隨去參加宴會,也沒有回家睡覺,而是在燈下緊握毛筆,"擰"他的書法……
作為一名公安機關的基層領導,王克泉敦厚謙和,心地善良,為人純樸,常作詩自勉:"天朗放飛凌雲志,氣清凝聚愛民心,心隨波濤逐東海,情繫黎民濟蒼生。"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在"愛心獻北川--濟南市書法家協會抗震救災書法募捐義賣"活動中,王克泉因執行緊急任務不能前往,特意安排他人到現場售出1萬元作品捐給北川。濟南市中區政協為南部山區修建公路籌募捐款,他毅然潑墨現場義賣2500元捐獻。作為濟南市歷下區書法家協會主席,王克泉還帶領組織開展三下鄉活動,為農民寫春聯送"福"字,教師節到學校慰問教師,揮毫潑墨,一度將現場的宣紙用了個精光……將自己獨特的書風寄寓到警魂當中,用詩作和書法言寫自己的愛民之情。
生活處處皆學問,對生活始終懷有一份虔誠與謙卑,幾十年來,王克泉已不知不覺將對生活的這份熱愛融入到自己書藝創作當中了。"德藝交融畫添彩,精氣會合書揚神",他篤志淡定,默默耕耘在書法界中,在"工作之餘,自娛自樂,自撰其句,自暴其謬"。書法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忙完一天的工作,別人已經休息了,克泉卻依舊深夜臨池。
雖然克泉自己仍覺沒有經過系統的理論學習和專業的臨摹訓練,還不能夠跟專業的書法大家相媲美,但是作為公安機關的一名基層領導,王克泉能夠取得如今的成績已經讓人敬佩不已。希望他在書法之路上繼續向前,攀上更高的高峯。
談起書法藝術來,山東省濟南市公安局副政委王克泉像一個浪漫主義詩人。
他本身就是書法家兼詩人。我們就沿着書法與詩歌交織的軌跡,去探尋他的藝術創作之路。
王克泉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詩:“寂寞日久神靈助,歲月添就墨緣情,今生悟得臨池樂,常磨鐵硯寫蘭亭”。這是他幾十年創作書法的體會,凝結成了一首言志之詩,也描繪出了自己寂寞而堅韌的創作之路。
書法和任何藝術一樣,要耐得住寂寞,不浮躁,不炒作,天長日久,即使神靈也會幫助你的。王克泉如此説道。王克泉在濟南公安系統工作,從基層幹起,先後擔任過濟南市公安局專職黨委副書記、防暴支隊政委、歷下區公安局局長、濟南市公安局副政委等重要職務,現在分管治安、户政、保安工作,其繁忙程度可想而知,更何況他被同事稱為“拼命三郎”,工作起來不要命,就在這種情況下,他仍利用業餘一切時間,每天都要練習書法,臨池不輟,其恆心可見一斑。
在防暴支隊工作時,他們承擔的急難險重任務較多,處理完突發事件,往往就到深夜了。大家都休息了,王克泉還要查查崗,然後面對孤燈,臨帖,揣摩,常常熬到第二天凌晨一兩點鐘,第二天早晨7點多,他又要起牀,帶着隊伍執行任務。
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在濟南召開時,濟南市公安局局長劉傑是安保總指揮,王克泉擔任副總指揮兼安保辦公室主任,在劉傑領導下負責組織、協調,最忙的時候,白天要開幾個會,晚上也要開幾個會,晝夜連軸轉,一天下來,累得他甚至不願意説話,最晚的時候,凌晨四五點鐘才回到住處,他仍會仔細想一遍工作,看有沒有遺漏什麼事情,然後靜下心來,鋪開宣紙,哪怕是寫幾個字,也要堅持一會兒。你有時甚至可以看到他的小楷作品上的字大小不一,因為工作忙,一幅作品不是一氣呵成的,有時不得不用幾個晚上來完成。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天覆一天,像海綿吸水一般,這麼堅持下來,他對於筆墨的性質與功能越來越熟悉,書寫時的感覺越來越愉悦。臨池已經成為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
王克泉的魅力在於他的豐富與厚重。
他是一個公安系統的基層領導幹部,卻酷愛藝術;從外表看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山東漢子,骨子卻有火一樣的詩情,他的詩朗誦感染過很多人;他寫起行書來像武松打虎,寫起小楷來又如姑娘繡花一樣精細……
他既能下苦功夫,又善於學習和吸收。
在濟南二十四中上學期間,他的書法特長被一個叫李繼良的老師發現了,老師常常表揚他,還給他送了一支毛筆,並教他如何正確學習書法,從此他走上了臨池之路。
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之一,歷代名家大家輩出,繼承傳統顯得極其重要。王克泉很注意從古人那裏吸收營養。他在讀帖時有個習慣,手拿放大鏡一頁一頁,一個字一個字,一筆一劃地讀帖,然後認真體悟。走在大街上,看到路邊的匾額字體漂亮,他就會停下車來,琢磨半天。到名山大川旅遊,他一定先看書法,一個碑帖整體上的謀篇佈局看完了,再看行距,看前後照應,看每個字。想不清楚的地方,他第二天會再抽時間過去專門看。
幾十年來,王克泉已不知不覺將對生活的這份熱愛融入到自己書藝創作當中了。“德藝交融畫添彩,精氣會合書揚神”,吸收了天地之間的“精氣神”,王克泉才真正捕捉到了書法的血脈與靈魂。
要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還必須向同時代的人學習,交流和碰撞中才會產生新的思想火花。王克泉曾經正式拜歐陽中石陳梗橋等書法名家為師。每隔一段時間,他都會把自己的作品拿給老師看,老師會耐心地指點,如果有寫得不好的地方,他就回家反覆練習,直到滿意為止。
目前,王克泉已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山東書法家協會會員、濟南市書協副主席。他苦心鑽研,吸取長輩師長優點,結合自己的特點,旁涉多種書體,形成了自己端莊雋秀的獨特風格。
“極目雲海寫大觀,江山盡收胸宇間。我願春雨洗春日,心底永照豔陽天。” 這首名曰《登岱嶽感懷》的詩作,是王克泉登泰山時心底油然而生的一種感受,豪邁大氣,他喜歡把這首詩在宣紙上反覆書寫,陶冶情操,饋贈朋友。
修習書法者,不僅僅只是舞文弄墨,更要從傳統文化中吸取充足的養分。王克泉喜歡寫詩,就是要從多方面提高自己。
詩人必須具有永不枯竭的激情。王克泉常常把身邊偶然見到的情景變成詩句。在濟南黑虎泉邊,看到一個老者以清水作墨,以青石板為紙,在盡情書寫,王克泉的激情變成詩句:“天賜如椽筆,神來一揮就。泉水淨心靈,大地織錦繡。”
一個春節,時任歷下區公安局局長的王克泉準備帶領大家去基層慰問。同事們情緒高漲,説局長寫個字吧!他説,我們是人民警察,就寫人民警察愛人民吧。接着提起毛筆,一會兒就寫出一副對聯:“心隨波濤駐東海,情繫黎民系蒼生”。這就是一個人民警察的情懷啊,大家鼓起掌來。在歷下公安度過的第二個春節,在同樣情景下,王克泉又寫了一副對聯:“天朗放飛凌雲志,氣清凝聚愛民心”,表達了自己帶好隊伍、幹好公安工作的決心和信心。
王克泉的詩心與童心來自何處?來自於他的理想和堅定信念。
“我寫書法就是為人民服務的!”這句話王克泉説得斬釘截鐵,旗幟鮮明。他説,我從最早學書法想的就是怎麼能給老百姓服務,我有兩個東西要堅持,一是為人民服務,二是人民警察愛人民。
王克泉把這兩句話落實到了行動上。只要有公益活動,王克泉再忙也要參加。除了公安局的職務,書法家的身份,他還兼任着濟南市歷下區書協主席一職,抗震救災,抗洪救災,修路架橋,建設學校,慰問基層……他都會積極組織,踴躍參加,甚至會把人家準備的紙寫完。“八一”節他去擁軍,教師節他去祝賀,新年和春節會給農民羣眾送春聯。
004
004(5張)
王克泉有句心裏話:“只要羣眾喜歡我的作品,就是最大的快樂。”
文如其人,王克泉作品裏流露的真情也很能打動人。
最早練習書法時,他學的是正楷。楷書高度概括和濃縮了書法最根本、最精華的要素,作為“五體書”之一,最見書家的功力。
隨着對藝術和人生認識程度的提高,王克泉開始寫行楷。
他這樣解釋:“因為行楷雅俗共賞,老百姓也能看懂,這就保證了藝術最大的教育意義。和羣眾交流的時候,不管是黨政機關人員,還是工農兵,你和他們之間有一個交流平台,行楷能夠達到互相之間的默契交流。你寫的書法再好,羣眾看不懂。草書是書法的最高境界,我現在也在寫草書了,如果參賽,搞學術交流,我會寫草書,但是給老百姓寫,我仍然願意用行楷,以這種方式為人民服務。”
目前,除了寫行楷、草書王克泉也寫隸書和小楷。有評論説:“王克泉的書法虛和閒適,儀態清容寬綽,所謂大善不飾,純任自然也。每幅作品跌宕起伏,剛柔相濟,字裏行間抑揚頓挫,儒雅中透着豪邁英武。以楷書為例,他的小楷嚴謹不失飄逸、內斂而又舒張,呈現出純樸、紮實、豪放、率真的風格。他的行楷則是大氣磅礴、波瀾壯闊,上追晉唐,氣息高古,單字結構奇險,結字雄放瑰麗,筆勢飄動雋逸,章法賦予創造性,經常運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單字間的界限,使線條形成新的組合,節奏變化強烈,具有特殊魅力……”
的確,王克泉的書法已經獨具風采。在他筆下,那一個個既剛勁有力又跌宕起伏的古老漢字,像一首首詩歌在流淌,在跳蕩。
最近王克泉又寫了一首新詩,題目是《未了情》:
從警三十又八載,斗轉星移發染白。
滄桑作基書實在,歲月如詩抒情懷。
戎馬兼品蘭亭序,投筆常潤金盾牌。
燭淚重塑續新捻,夕陽笑迎朝霞來。(完)

王克泉名家評論

歷史的變奏—王克泉先生書法藝術管窺
“書如其人”,這既是老生常談,也是具有一定經驗性的箴言。我想,這裏的“人”可以有二解:一是指不同的性格、人格,如豪放、温婉、質樸、含蓄,如方正、寬容、圓滑。因此,看到林則徐的字,總能感到一股凜然之氣撲人眉宇,而每與鄭孝胥的字相遇,又往往從其聳肩側足、搔首弄姿的儀態中領略到三分詭譎 。二是指不同的職業,如學者、官員、畫家,他們書法所體現的不同特質,大約可以用嚴謹、矜持、放逸作為最基本的審美取向上的分野。之所以在這裏作這種“人——書”或者説“書——人”的關係辨析,意在説明,書法作為一種藝術類型,它既先天地與創作主體的精神世界相聯,同時又會打上後天生存環境的烙印。譬如,這裏要介紹的王克泉先生既是愛崗敬業、勇於奉獻、在省內外知名度很高的一位老公安,同時也是在藝術上頗具造詣的書家,而兩種身份的雙重變奏,既成全了前者的風雅,也造就了後者的嚴整,如果非要在二者之間尋覓一條紐帶,那麼,我想除了一個“法”字,大概再也沒有更恰當的中介了。“法”是公安的靈魂,“法”也是書道的本質,儘管其內涵有別,但在必須遵循規則這一核心上卻有着學理上的共同性,而我在克泉先生的“人——書”同構中發現的正是這種感應。
與克泉先生相識是在一次公益筆會上,只見他自始至終幾乎目不旁顧,全部精力都集中在眼前不斷變化的黑白空間上,其對藝術的認真與痴迷令人感佩。説到痴迷,這實際上是一種彼此之間的宿命般的緣份,是無條件的近乎殉道的奉獻。就書法而言,或以之謀稻梁;或以之為濟性之具;當然也有用它沽名釣譽的,正所謂裝點山林大架子。但人與書法的至高至善之境最終卻應落實在舍卻功利(包括書法的商品性和幹譽性)的純粹的審美體驗這一層面上,這正是忘懷得失的“嗒然而喪”,神遊太玄的人格沉醉,更是任何走向書法最終與之合而為一的人必須具備的人格前提。因此,當目睹克泉先生的專注與忘我,最使我浮想聯翩的並不是已被物化的書法作品,而是托起這些作品的耐人尋味的精神世界。
克泉先生自幼習書,系統地臨寫過歐、顏、米,這為他的藝術生涯打下了十分紮實的基礎,也奠定了以楷行見長的創作特色。而以我所見,將唐楷和米芾熔為一爐,這既是通常的路徑,也是頗具會心的抉擇。以唐楷為本無疑是取法乎上,可以為以後進入“無法之法”的自由之境獲取無窮的潛力;米芾是繼“二王”之後的書法史上的標誌性人物,也是中國的行草史上的標誌性人物——行草書由古典的和諧走向審美歷險重要的歷史象徵,因此,在他的藝術王國中,整合與裂變,繼承與叛逆,遵循規範與顛覆舊軌,都並行不悖,甚至相輔相承。所以,時至千載以後的今天,一些深具革命性的前衞書家,仍不知不覺地要從米芾這位偶像身上尋求歷史的援助。我想克泉先生將唐楷和米芾作為藝術的憑依,便是試圖藉助後者的放逸以化解前者因“法”的本位化而造成的僵滯,同時也通過前者為自己的行書注入整飭之質,以免墮入世俗的流蕩。這種審美追求,已在克泉先生的創作中逐步顯現,如他的楷書總煥發着一種爽然之氣,他的行書又能於活潑中見雍穆。當然,克泉先生的思考所藴涵的啓示不僅在於此端,它還使我們看到了在浮躁的背景下,一個有承擔意識的書家對待傳統的態度。説到傳統,當今它幾乎成了一個口頭禪,因為雖然藝術有流派之分,書家有保守與激進之別,但都在輿論上眾口一詞地標榜傳統,可如果仔細追究,卻是拉大旗作虎皮者有之,掛羊頭賣狗肉者有之。之所以出現這種表裏不一、口手相悖的現象,是因為只要稍具文化常識,即能認識到傳統是立根之本,是生命之源,公開的拋棄,必遭世譴。但追隨傳統的過程又是一個必須歷經千山萬水的艱難苦旅,非一曝十寒或淺嘗輒止者所能為,因此便有了口頭上將繼承説得震天價響,而實踐中卻是在功利的引導下一味地“自運”這種怪景觀。許多書家幾乎先天地成了藝術孤兒,悲劇之源即在於此。
克泉先生創作時喜書自己的詩作,而他的這些作品大都表達了一個老公安對社會的關注,對人生的體悟,即使描述風花雪月,也透露出一顆閲世之心。這種詩書合一的創作在更大的層面上賦予了克泉先生藝術作品的社會含量。實際上,自書詩文在中國書法史上是早已開啓的一個傳統,“三大行書”皆為這方面的典範。雖説書法無形而上語言,但它卻可藉助形而上的語言進一步拓展、深化自身的文化境界。《蘭亭序》對書法史而言,就不僅僅是一個點線飛動的行書文本,同時也是溝通天人的玄學媒介,摛藻騁情的文學典範,並且後二者是能夠支撐起它巨大的藝術空間的最本質的力量。當然,於詩文一途,克泉先生還處在探索和提升階段,筆者相信,憑藉他的文化認知和勤奮,定能臻於完善之境。
克泉先生正當人生的盛年,這個“盛”字,意味着一個書家心智與生理的最佳狀態。雖説“人書俱老”是一種悠久的期待,但真正意義上的書之老,卻奠定在生理上還未進入老境的時期。所以,書家的老年與盛年是一種因果關係。也正因為如此,處在盛年的理性的書家,將會比此前的任何時期更穩健地對待自己所邁出的每一步。克泉先生是深具這種藝術自覺的。近日拜觀克泉先生的作品,發現他楷書上追到鍾繇,且又涉懷素的狂草,可謂境界一變。這種楷草的互補無疑是對前期探索的進一步深化。因此,我相信,在今後的歲月中,他一定能夠如陶淵明筆下的那位漸入桃源的漁人,迎來一個隨步皆活水、迎面即飛花的藝術盛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