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掛羊頭賣狗肉

鎖定
掛羊頭賣狗肉(拼音:guà yángtóu mài gǒuròu)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見於《晏子春秋·內篇雜下第六》。原作“懸牛首賣馬肉”。 [1] 
“掛羊頭賣狗肉”比喻用好的名義作幌子,實際上做壞事。也泛指用好的名義欺騙人,名不符實。該成語在句中多作謂語,也作定語;含貶義。也説“懸羊頭賣狗肉”。 [2] 
中文名
掛羊頭賣狗肉
拼    音
guà yángtóu mài gǒuròu
近義詞
名不符實表裏不一
反義詞
名符其實貨真價實
來源出處
《晏子春秋·內篇雜下第六》
注音字母
ㄍㄨㄚˋ ㄧㄤˊㄊㄡˊ ㄇㄞˋ ㄍㄡˇㄖㄡˋ
語法結構
複句式
成文用法
作謂語、定語

掛羊頭賣狗肉成語出處

《晏子春秋·內篇雜下第六》:“君使服之於內,而禁之於外,猶懸牛首於門,而賣馬肉(一作“脯”)於內也。”句中的“懸牛首賣馬肉”,至宋代演變為“懸羊頭賣狗肉”(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六《元豐清滿禪師》:“有般名利之徒,為人天師,懸羊頭賣狗肉,壞後進初機,滅先聖洪範。你等諸人聞懲麼事,豈不寒心?”)。由於口語多以“掛”替“懸”,成語最後定型為“掛羊頭賣狗肉”。 [1] 

掛羊頭賣狗肉成語故事

成語漫畫《掛羊頭賣狗肉》 成語漫畫《掛羊頭賣狗肉》 [4]
晏嬰是齊國萊地夷維人。他輔佐了齊靈公、莊公、景公三代國君,由於節約儉樸又努力工作,在齊國深受人們的尊重。後來,他做了齊國宰相,依然食不兼味,妻妾不穿絲綢衣服。在朝廷上,國君説話涉及到他,就正直地陳述自己的意見;國君的話不涉及他,就正直地去辦事。國君做的事是正直有益於人民的,就順着他的命令去做;國君不能施行仁政時,就對命令斟酌着去辦。因此,在齊靈公、莊公、景公三代,他的名聲一直顯揚於各諸侯國。
國君齊靈公有個奇怪的癖好,就是喜歡在宮中看女人穿男人的服裝,並按照男人的樣子打扮。因為國君的這一喜好,全國各地的婦女紛紛效仿穿上了男人的服裝。
女穿男裝,男女不辨,這在當時是一種很不正常的現象,齊靈公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於是,他讓官吏們去禁止,還特地下了一道命令:“今後凡是女子穿男子衣服的,一經發現,就撕破她的衣服,扯斷她的衣帶,當眾羞辱她們。”
齊靈公認為,採取這樣嚴厲的措施,一定能制止女穿男裝的現象。不料,結果並非如此。雖然有不少女人的衣服被撕破、衣帶被扯斷,受到很大的羞辱,但仍然有許多女人穿男子的衣服在外行走。因此,這種現象並沒有被完全制止。為此齊靈公很是煩惱。
有一次,齊靈公見到了晏嬰,就問他:“我已經下了命令,禁止女子穿男子的服裝。可是,為什麼仍然制止不了呢?”
晏嬰説:“大王讓宮中的女子都穿男子的服裝,卻禁止宮外的女子穿男人的服裝。這就好比店門外懸掛着牛頭,而店門內賣的卻是馬肉一樣,怎麼能讓人信服呢?您為什麼不首先在宮中禁止女扮男裝呢?這樣,外面的人自然也就不敢違抗您的命令了。”
齊靈公聽後恍然大悟,原來這種流行的源頭在於齊國的後宮。而且上至齊靈公的寵妃,下至嬤嬤宮女,無不如此。怪不得平民要效仿,還對齊靈公的聖旨有恃無恐——你自己帶的頭,有資格反對麼?於是,齊靈公下令宮中的女子一律不準穿男裝。最後,齊國終於不再有女人穿着男裝到處亂晃。 [3] 

掛羊頭賣狗肉成語寓意

施行政令,施行者高高在上對政令置若罔聞,反而在下面聲勢浩蕩、大張旗鼓要求民眾一一執行,這種舉措必然不能夠使民眾心服口服。要改觀這種鬆散的局面,即使加大處罰力度,也仍然是於事無補。齊靈公要在全國禁止女人穿男裝,中途再三遇到磕磕碰碰,不能順利實行,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為人師表,為人父母,在教育學生,教育孩子時,首先自己要做好,言行舉止才有説服力,然後受教者才會信服地聽從。 [5] 

掛羊頭賣狗肉成語用法

掛羊頭賣狗肉成文用法

掛羊頭賣狗肉比喻用招牌騙人,兜售低劣的貨色。也泛指借好的名義做名不符實的事。該成語在句中多作謂語,也作定語;含貶義。也説“懸羊頭賣狗肉”。 [2] 

掛羊頭賣狗肉運用示例

近代·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論毛筆之類》:“所以與其勸人莫用墨水和鋼筆,倒不如自己來造墨水和鋼筆;但必須造得好,切莫‘掛羊頭賣狗肉’。” [2] 
現代·楊沫《青春之歌》一部一四章:“你接近的那些人可靠嗎?……知道他們不是掛羊頭賣狗肉嗎?” [6] 
現代·巴金《隨想錄》一四四:“我們有句老話‘掛羊頭,賣狗肉’,可見掛漂亮的招牌賣假貨、劣貨,古已有之。” [6] 

掛羊頭賣狗肉擴展閲讀

這則成語會定型為“掛羊頭”的原因,可能與中國飲食文化以羊為美食習俗有密切關係。羊是人類最早開始狩獵、馴服並加以飼養的動物之一。《説文》釋“羊”為“祥也”,而“祥”義為福。漢字中與“羊”組合的一些字,也多與美味有關,如“鮮”字,如“羹”字,如“饈”字。正是因為羊既有吉祥之義,又是美食,所以一旦在所掛的羊頭招牌之下,買到的卻是狗肉,就會有受騙上當的感受。這或許就是“掛羊頭賣狗肉”後來衍生出欺詐和欺騙等喻義的緣由。 [1] 
參考資料
  • 1.    陳璧耀著.漢字裏的中國 咬文嚼字精選一百篇[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18.01:338-340
  • 2.    周宏溟編著.九用學生成語大詞典[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08:476
  • 3.    龔勳主編.中國學生成長必讀書 中華成語故事全集 第2卷[M].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12.01:180
  • 4.    崔曉光主編. 學生漫畫成語故事 歷史謀略[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5.07:42
  • 5.    陳營編著.開闊閲讀 讓孩子更聰明的成語故事 中華成語故事[M].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14:449
  • 6.    許振生主編;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 新華成語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2.0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