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健

(原解放軍政治學院衞生處醫師)

鎖定
王健(1927.6~2005.4),女,山東省煙台市龍口市城北關人。自幼喪母,跟隨祖父祖母長大。1945年參加“土改”鬥爭,是黃縣北海中學抗日先鋒隊積極分子,編排演出抗日戲劇、歌舞,廣泛宣傳和發動羣眾。1953年轉業任無錫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務助理員。1956年再次參軍,歷任解放軍政治學院衞生處護士長,解放軍政治學院幼兒園黨支部書記,解放軍國防大學第一軍人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等職務。1988年離休,2005年4月30日因病去世。 [1] 
中文名
王健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27年7月
逝世日期
2005年4月30日
主要成就
1960年被全國婦聯授予中國首批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
出生地
山東省煙台市龍口市城北關
性    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王健人物生平

王健(1927.6~2005.4),女,山東省煙台市龍口市城北關人。自幼喪母,跟隨祖父祖母長大。1945年參加“土改”鬥爭,是黃縣北海中學抗日先鋒隊積極分子,編排演出抗日戲劇、歌舞,廣泛宣傳和發動羣眾。1946年10月在北海中學與50名同學一起報名參加膠東警備三旅(後改為第27軍81師),入伍5個月便加入中國共產黨,被選送至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教導團醫訓大隊學習。此後參加了膠(縣)高(密)即(墨)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和解放上海戰役等。戰鬥中,不怕流血犧牲,不畏艱難險阻,在敵人的炮火和飛機轟炸下救護傷員。為儘快掌握外科手術知識,刻苦學習專業技術,行軍途中,揹着人體骨骼標本,邊走邊摸;在前邊戰士的背後掛一塊白布或小黑板,邊走邊記,很快熟記了人體解剖部位和神經、肌肉及血管的走行。1947年在露天或民房做戰地手術,她將從敵人倉庫繳獲的白布消毒蒸煮後,建成隔離手術間和內部無菌間,後來又改用繳獲的敵人降落傘做成消毒手術帳篷,行軍攜帶輕巧,手術使用方便。此種“消毒手術帳篷”在部隊手術隊中推廣應用,降低了手術感染率和傷口污染率,減少了傷員術後污染造成的死亡,為此榮立二等功。1948年冬,淮海戰役開始後,手術隊救治傷病員人手不夠,她和手術隊的戰友們一起團結爭取俘虜兵,帶領他們投入到救護行列。手術供應保障及時、全面,保證了各醫療隊的手術用品供應,再立二等功。1953年轉業任無錫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務助理員。1956年再次參軍,歷任解放軍政治學院衞生處護士長,解放軍政治學院幼兒園黨支部書記,解放軍國防大學第一軍人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等職務。她積極探索和平時期醫療衞生工作的新規律,新特點,帶領—班人苦練專業技術,摸索和發展了“無痛注射法”,完善和規範臨牀各項操作規程,參加全軍大比武,成為軍中醫療戰線上的尖子模範,多次受到表彰。“文化大革命”開始後,被誣為“走資派”,受到批鬥和衝擊。她身為解放軍政治學院幼兒園黨支部書記,堅信黨的領導,堅守崗位,和其他人一起日夜保護照顧了200多名孩子,無一人出現意外事故,家長們一致稱讚她是共產黨的好乾部。1988年離休,2005年4月30日因病去世。 [1] 

王健人物榮譽

王健在解放戰爭時期參加過多次重大的戰役戰鬥:膠高濟戰役、膠河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周村戰役、濰縣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因出色完成戰地救護、手術搶救任務,數次立功。 [1] 
1960年3月,王健被全國婦聯授予首屆“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多次受到毛澤東、周恩來、葉劍英、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1] 
參考資料
  • 1.    煙台市地方史志辦公室編,膠東紅色人物誌,煙台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2014年01月,第232-2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