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健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材料科學中心博士生導師、研究員)

鎖定
王健,1979年生,2001年畢業於山東大學物理學院(物理學學士),2006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態物理博士)。2006年到2010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納米科學中心和物理系做博士後。2010年到2011年任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納米科學中心助理研究員 (Research Associate)。2010年受聘為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材料科學中心博士生導師、研究員。 [1] 
中文名
王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79年 [1] 
畢業院校
山東大學 [1] 
學位/學歷
博士 [1] 
職    業
教師
職    務
博士生導師
主要成就
獲1999海外華人物理學會亞太地區成就獎
學    位
博士
職    稱
研究員

王健人物經歷

王健教育經歷

2001.9 - 2007.3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凝聚態物理 博士學位
1997.9 - 2001.6 山東大學物理學院 物理學 學士學位 [1] 

王健工作經歷

2017.3 - 2020.6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材料科學中心 教授、博導
2010.9 - 2017.2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材料科學中心 副教授、研究員、博導
2010.7 - 2011.12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物理系與納米科學中心 助理研究員 [1] 

王健研究方向

主要科研工作及研究方向:主要學術貢獻:採用量子分子動力學、密度泛函分析和求解三維的量子散射問題,預言了電導、電容、流--壓特性,以及其他器件的特性;在理論方面,作為主要人員與他人合作發展了必要的理論來預測交流(AC)和非線性直流(DC)輸運性質,這些理論與在原子和分子儀器上的數值研究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同時也給在實驗室內廣泛使用的量子點導納提供了實際的計算流程,又發展了普適的非線性直流(DC)理論,可以應用到在納米尺度的導體中研究非線性電荷分佈。根據這個理論首次提出了量子電容掃描顯微鏡(QSCM),QSCM擴展了傳統的掃描電容顯微鏡的能力:它包括了在有限態密度下的量子修正、有限屏蔽長度、量子隧穿、用空間電荷分佈來描述的電容以及納米尺度導體的局域態密度等等,從而成為納米電子學應用的有力工具。

王健主要成就

在納米體系輸運理論、計算方法和應用方面都做了重要工作,研究工作處於該領域的世界前沿,已經發表SCI論文110篇,包括7篇PRL,6篇APL,62篇PRB,在Nature, PRL, APL, PRB, Europhys. Lett.等雜誌上被他人754篇文章引用。獲1999海外華人物理學會亞太地區成就獎。

王健獲獎記錄

獲2022年度全球華人物理和天文學會亞洲成就獎。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