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一貼

鎖定
王一貼是古典名著《紅樓夢》裏的人物,是一個道士,賣一些所謂的“一貼百病皆除”的藥,加之常在寧榮二府走動慣熟,於是都給他起了個渾號,喚他做王一貼。
在《紅樓夢》第八十回中,賈寶玉隨了兩三個老嬤嬤到郊外天齊廟還願 [1]  ,休息期間,“便請了當家的老王道士來陪他説話兒。”便引出來“王道士胡謅妒婦方”一串笑話來:這老道士專在江湖上買藥,弄些海上方治病射利,廟外現掛着招牌,丸散膏藥,色色俱備。亦常在寧榮二府走動慣熟,都給他起了個渾號,喚他做王一貼。言他膏藥靈驗,一貼病除。
中文名
王一貼
性    別
登場作品
紅樓夢
職    業
道士
首次出現地點
郊外天齊廟
出現章回
第八十回

目錄

王一貼簡介

當下王一貼進來,寶玉正歪在炕上,看見王一貼進來,便笑道:“來的好,我聽見説你極會説笑話兒的,説一個給我們大家聽聽。”王一貼笑道:“正是呢,哥兒別睡,仔細肚子裏面筋作怪。”説着,滿屋裏的都笑了。寶玉也笑着起身整衣。王一貼命徒弟們快沏好茶來。焙茗道:“我們爺不吃你的茶,坐在這屋裏還嫌膏藥氣息呢。”王一貼笑道:“不當家花拉的,膏藥從不拿進屋裏來的,知道二爺今日必來,三五日頭裏就拿香薰了。”寶玉道:“可是呢,天天只聽見説你的膏藥好,到底治什麼病?”王一貼道:“若問我的膏藥,説來話長。其中底細,一言難盡。共藥一百二十味,君臣相濟,温涼兼用。內則調元補氣,養榮衞,開胃口,寧神定魄,去寒去暑,化食化痰;外則和血脈,舒筋絡,去死生新,去風散毒。其效如神,貼過便知。”寶玉道:“我不信,一張膏藥就治這些病?我且問你,倒有一種病,也貼得好嗎?” 王一貼道:“百病千災,無不立效,二爺只管揪鬍子,打我這老臉,拆我這廟,何如?只説出病源來。”寶玉道:“我問你,可有貼女人妒病的方子沒有?”王一貼聽了,拍手笑道:“這可罷了。不但説沒有方子,就是聽也沒有聽見過!”寶玉笑道:“這樣還算得什麼。”王一貼又忙説道:“這貼妒的膏藥倒沒經過。有一種湯藥,或者可醫,只是慢些兒,不能立刻見效的。”寶玉道:“什麼湯?怎麼吃法?”王一貼道:“這叫做‘療妒湯’。用極好的秋梨一個,二錢冰糖,一錢陳皮,水三碗,梨熟為度。每日清晨吃這一個梨,吃來吃去就好了。”寶玉道:“這也不值什麼,只怕未必見效。”王一貼道:“一劑不效,吃十劑;今日不效,明日再吃;今年不效,明年再吃。橫豎這三味藥都是潤肺開胃不傷人的。甜絲絲的,又止咳嗽,又好吃。吃過一百歲,人橫豎是要死的。死了還妒什麼,那時就見效了。” [2] 
説着,寶玉、焙茗都大笑不止,罵:“油嘴的牛頭!”王一貼道 :“不過是閒着解午盹罷了,有什麼關係?説笑了你們就值錢。告訴你們説,連膏藥也是假的!我有真藥,我還吃了做神仙呢,有真的跑到這裏來混!”

王一貼評價

在《紅樓夢》龐雜的人物鏈中,“王一貼”着墨不多,卻活靈活現;他的故事看似簡單,卻耐人尋味。
此人不懂醫,卻“弄些海上方治病射利”,廟外還掛有招牌:丸散膏丹,色色俱備。聲言:“共藥一百二十味,君臣相際,温涼兼用。內則調元補氣,養榮衞,開胃口,寧神定魄,去寒去暑,化食化痰;外則和血脈,舒筋絡,去死生新,去風散毒。———其效如神,一貼便知!”有此宣傳他還嫌不足,又賭咒發誓:“百病千災無不立效!若不效,只管揪鬍子,打老臉,拆他這廟!”愚頑乖張的寶玉偏不信他這一套,向他試要“貼治女人妒病的方子”,王明知此病“聽也沒聽見過”,可他卻説:“這貼妒的膏藥倒沒有經過,但有一種湯藥或可醫治,只是慢些兒。”隨即開出一副名曰“療妒湯”的方子,告給寶玉説:“用極好的秋梨一個,二錢冰糖,一錢陳皮,水三碗,梨熟為度,每日清晨吃一個梨,堅持下去,即可見效。”方子開得有板有眼,可寶玉偏偏還識些藥理,當即嗤之以鼻。王不敢再蒙賈府裏的公子,只好道了實情:“橫豎這三味藥都是潤肺開胃,不會傷人的,既止咳,又好吃。人終究是要死的,死了哪還有妒?———那時就見效了!”隨後又抖出底細:“連膏藥也是假的。我有真藥,我還吃了做神仙呢!———有真的跑到這裏來混?”寶玉聽了這話並未驚訝,是因他不會來這兒瞧病。可人們不難想見:前來問藥的若不是寶玉,而是個急於求醫的患者,經“王一貼”這麼左右一忽悠,準會認定自己是遇見了“高人”,而要被他騙得人財兩空。
王一貼的可恨之處有四:一、將人生定位於“混”,全無道德與良心。二、不懂醫卻在大肆宣傳“百病千災無不立效”;三、用“揪鬍子,打臉,拆廟”之賭咒,使人確信他的鬼話;四、以“不會傷人”為底線,不管病人之好歹,只管“射利”。看了王一貼的把戲,今人自然會有這般擔心:假如“王一貼”還活着,或是他的徒兒還遺存於世,一定會將“祖傳秘方”從偏遠小廟移出。人們見了他們的電子招牌,看了他們的TV廣告,不知還會有多少上當受騙者。將王一貼的把戲昭之於眾,應是《紅樓夢》留給世人的可貴之筆。
87《紅樓夢潘虹飾王一貼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