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玉足海蔘

鎖定
玉足海蔘,拉丁名:Holothuria leucospilota (Brandt, 1835)。是海蔘科海蔘屬的一種海蔘
中文學名
玉足海蔘
拉丁學名
Holothuria leucospilota(Brandt, 1835)
動物界
棘皮動物門
亞    門
遊移亞門
海蔘綱
亞    綱
海蔘亞綱
楯手目
海蔘科
海蔘屬
亞    屬
麥太參亞屬
玉足海蔘

玉足海蔘形態特徵

玉足海蔘 玉足海蔘
生活時體長200-300mm,直徑40-50mm。體呈圓筒狀,前端常比後端細。口偏於腹面,具觸手20個。背面散佈少數疣足,排列不規則。腹面管足較多,排列也無規則;而幼小個體卻常成了縱帶排列。居維氏器很發達。體壁骨片為桌形體和扣狀體。桌形體底盤不大,圓形,周緣平滑或呈波狀,中央有4個大孔,周緣有8-14個小孔;另外還有比較小的桌形體,底盤方形,具4個大的中央孔和4個小的周緣孔。桌形體塔部頂端有一大的中央孔,周緣具齒8-11個。扣狀體常為橢圓形,有穿孔3-4對。生活時全體為黑褐色或紫褐色,腹面色澤較淺;酒精標本為黃褐色。
類圓柱形,後端較粗或兩端較細,長8~25cm。嘴偏於腹面,有觸手20個。背面散生的疣足和管足呈皺紋狀皺縮。體表面暗褐或紫褐色。
皮膚內骨片為桌形體和扣狀體。桌形體底盤類圓形或方形,中央具4個大孔,周圍具8~14個小孔,頂端具8~11個小齒。扣狀體有小孔6~8個。 [1] 

玉足海蔘分佈

玉足海蔘在國外廣泛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域,從東非到夏威夷羣島和社會羣島,向北到日本南部,向南到澳大利亞洛德豪島和沙克灣;國內分佈於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島,西沙羣島和台灣島。 [2] 

玉足海蔘生活習性

玉足海蔘生活時全體為黑褐色或紫褐色,腹面色澤較淺。一般生活於潮間帶中潮或高潮區,裸露在水窪中、珊瑚礁或石下。據山內年彥(1961)報告,在日本紀州沿岸,這種海蔘有“冬眠”現象,從10月(水温約23℃)到翌年5月(水温30℃)潛伏於石下。 [2] 

玉足海蔘新聞報道

海南成功人工繁育花刺蔘和玉足海蔘
玉足海蔘 玉足海蔘
記者今天從海南大學海洋學院獲悉的。繼2009年糙海蔘人工繁育成功之後,今年又成功繁育出花刺蔘和玉足海蔘,填補我省空白。採自海里的海蔘今後有望在我省推廣養殖。由海南大學承擔的熱帶海蔘人工繁育技術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以上科研項目今天通過了專家驗收。
專家建議,應進一步開展苗種規模化繁育試驗和養殖試驗,早日使熱帶海蔘成為我省養殖新品種。有關專家稱,我省海蔘人工繁育技術的突破,建立了系統性的熱帶海蔘人工繁育技術,為我省開發海蔘養殖新品種奠定了基礎。 [3] 
並通過育苗及養殖試驗,篩選出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繁殖力強、營養價值高的優良品種。為下一步開展海蔘規模化苗種繁育提供技術基礎。該課題組負責人、海大教授馮永勤介紹説,開展熱帶海蔘人工繁育技術研究,目的是掌握系統性的海蔘人工繁育技術。
我省是我國海蔘資源最豐富的地區,自然條件非常適宜海蔘類生長與繁殖,發展海蔘養殖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馮永勤介紹説,花刺蔘、糙海蔘和玉足海蔘均分佈於我省沿海,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與藥用價值,產品在國內市場供不應求。  [3] 
該項目實施3年,共培育出體長2釐米―5釐米的糙海蔘苗種51萬頭;體長0.5釐米―10.5釐米的花刺蔘苗種61.5萬頭;體長1釐米―4釐米的玉足海蔘苗種0.5萬頭。同時,還開展了糙海蔘陸上水泥池養殖試驗並初獲成功。據瞭解,2010年―2012年,課題組與海南藍海鮑業有限公司合作,從海南島沿海採集不同種類的海蔘,通過鑑定後放養於陸上水泥池進行營養強化培育,促進生殖腺發育成熟,對親參實行人工誘導產卵與孵化。 [3] 
參考資料